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临淄城下齐王建开城投降,献上齐国国玺跟地图。
自此秦国完成了天下的大一统,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五百多年的纷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大一统的国家。
楚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鱼贯而出;齐国稷下学院,人才辈出,经济发达,百姓富裕;赵国胡服骑射,民族融合,金戈铁骑,万众一心;魏国吴起变法,兵强马壮,得天独厚,群贤毕集。
他们曾经称霸一方,兼灭诸多小国,他们也革故鼎新,谋途变法,他们也明君代出,励精图治,他们也不乏有吞视天下之心。
可是为什么最终是秦国一统了天下呢?
起源
秦国的先祖是黄帝的五世孙
伯益
之后,秦国的第一代国君叫
秦非子
,是殷商时期纣王大将
恶来
的后裔。
周孝王六年(公元前905),秦非子被封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成为周王朝的附庸国,号曰;秦赢。
那么秦非子为何会得到封赏呢?原来是因为秦非子是养马的一把好手。
当时周王室的西边是西戎,双方经常会有摩擦跟小规模战争。那么战马在当时既是杀伤性武器又是稀缺资源。作为“弼马温”的秦非子提周天子养了很多的马,打了很多胜仗。周孝王一开心,就把方圆五十里的秦地封给了秦非子,虽然还称不上国,但也总算是安家立业了。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打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
西陲大夫
。
成为诸侯国
秦庄公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之后,秦地就成为了西周的附庸国,替周王室抵当西边的犬戎,保卫周王室边境的安全。
自此,经过长达百年的惨淡经营,秦人暴霜露,披荆棘,逐渐的适应了西陲的恶劣环境,自身实际也与日俱增。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周幽王荒淫无度,后得到一个美人叫
褒姒,
褒姒天生丽质,样貌那是长到周幽王心里去了,周幽王十分的喜欢她。
喜欢到什么程度呢,褒姒替周幽王生了个儿子叫伯服,于是周幽王变把早已立为太子的
宜臼
给废除了。自古礼仪出自周礼,除非因为特殊原因,太子涉及到国家根本,所以一旦确立是不能轻易给废掉的。周幽王这一举动引起了朝堂诸多不满。
也不知道是不是褒姒得了产后抑郁症,总之不爱笑了,甚至终日眉头紧皱愁眉苦脸,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听信大臣谗言,多次
烽火戏诸侯
来引得褒姒大笑。
公元前771年,犬戎联合申侯一起攻打周朝,被多次戏耍的诸侯国不再轻易相信周天子。没有出兵救驾,最终周王室不敌,镐京被破,周幽王在骊山下被杀死。
自此,西周灭亡。
犬戎大军一直盘踞在西周首都镐京,被废掉的宜臼召集诸侯来勤王。
此时的秦君为秦襄公,虽然自己还不是正式的诸侯国,但得到消息后,秦襄公依旧派兵跟其他诸侯王一起营救西周,后出兵一路护送宜臼(周平王)迁都于洛阳,建立东周。
因护驾有功,周平王大为感动,便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于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并告诉襄公,西戎所占领的土地,只要你能打回去,尽归秦地。
这时的秦国正式成为了诸侯国(伯爵国),跟其他的诸侯国也开始互通使节,互致聘问献纳之礼。
成为霸主
自从秦国正式成为了诸侯国后,又经过数代国君的努力,为了使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在长达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接连的讨伐西戎并取得了连连胜利。
岐山附件的大片土地尽归秦地,之后又灭掉社戎,冀戎,彭戏戎等,兵临华山,版图一直推进到关中东端。
公元前677年,秦国将国都迁到雍城。自此,从襄公正式立国,经百余年的发展,秦国已经占据了关中平原大部分的土地,已然成为了一个大国,实现了崛起,成为了西方强国。
秦国第一位重量级国君出现了
公元前659年,秦国的第十位国君
赢任好
继位了,是为秦穆公,也是秦国第一位称霸的国君。
秦穆公胸怀大志,立志要将秦国壮大。秦穆公第一年,国君的位子都还没做热乎,就带兵攻打茅津的戎人,大获全胜。
为什么要攻打茅津呢,因为茅津的境内有黄河的重要渡口,穿过渡口就抵达
函谷关
跟
崤山
。
秦穆公的目光长远,他不想秦国只是局限于西边,想要东出,有窥视天下之心。
而函谷关跟崤山两地连成一片,共同组成了中原腹地洛邑最重要的屏障,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他是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也是晋国西边的门户。
然而崤函这一战略要地除了秦国想要,晋国也老早就盯上了。
虽然秦国的实力与日俱增,但是晋国早已具有称霸的实力,整体实力在山东诸国那是最强的。
秦穆公为了秦国自身的利益,迎娶了晋国的长公主,后来又拥立晋文公为晋国的国君。本想借拥立晋文公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没成想晋文公却反借秦国之力巩固君位,强大晋国,称霸中原,为秦国之后东出的不得志埋下了恶果。
秦国一直对崤函虎视眈眈,后恰逢晋文公去世,秦国果断出兵想插手中原,没想到却被晋国所阻击,崤之战秦国全军覆没,秦穆公想东出的野心被浇灭。
此时的晋国君明臣贤,国富民强,实力达到了顶峰。秦穆公自知有这样的晋国挡在前面,东出之路便不可取。
于是秦穆公及时的调整战略,既然东出之路已被堵死,便将目标定在西边的游牧民族。
秦穆公四处招揽贤士,西取
由余
于戎,东得
百里奚
于宛。在谋士由余跟百里奚的帮助下,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被周天子亲自册封为
西方伯
。
秦穆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衰落
秦穆公称霸后,国力强盛,但不久穆公去世,秦康公即位。
秦康公即位后也想东出,屡次出兵进攻晋国,却难得一胜。
康公后,其子秦共公跟随父亲的脚步继续出兵攻打晋国,并向楚国靠拢,可是依旧未尝一胜。
公元前604年,秦共公去世,其子荣即位,是为秦桓公。秦桓公即位后,不思朝政,荒淫无度,不体恤臣民,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大败晋军,桓公趁机偷袭晋国,没成想却被晋国的一支士族魏士(后来的魏国)所击败。
公元前578年,秦桓公再次背信弃义,攻打晋国,晋军大败秦军,攻入秦国,晋国之师扬威于秦地。次年,晋桓公去世。
桓公去世后,其子即位,称为秦景公。景公不死心,还是效仿父亲祖父想要窥视中原,进攻晋国,却依旧不得胜利。
景公后期,秦国与晋国重新修好。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意味着春秋已去,战国将临。
战国初期,魏国魏文侯任用
李悝
变法,变法图强,魏国实力与日俱增。后来又拜
吴起
为将,训练出战国时期第一支特种军队——魏武卒。
魏军实力强盛,侵吞了秦国的河西之地,窥视关中。秦军想要夺回自己失去的土地,在秦简公,秦惠公屡次攻魏,全被吴起孙击败。
后吴起乘胜追击,攻入关中,势如破竹,大败秦军。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集全国之力,起兵50万与魏军决一死战。吴起率领五万魏武卒应战,大败秦军。此一战役,秦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
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即位,献公年少曾在魏国生活几十年,回到秦国后,效仿魏国开始改革变强,军事实力开始复苏。
变法图强——触底反弹
秦孝公
公元前362年,秦国趁魏国与韩国赵国作战无暇西顾之际,进攻少梁。
少梁一战,秦国倾全国之力,二十万大军,大败魏军,俘获魏国太子嗣,魏相
公叔痤
。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年仅21岁的公子渠梁成为秦国新的国君,是为秦孝公。
孝公即位后,虽然少梁一战打破魏军,但也是惨胜,家底也基本打光。恰逢此时魏国与周边所有国家停战,并与赵国结盟。
此时的秦国地处雍州,远离中原,也不参加中原诸国的各种盟会,逐渐被山东诸国疏远,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
此时魏国的矛头直指秦国,秦国刚刚经过一场大仗还没有缓和过来,山东诸国就虎视眈眈的看向秦国,意欲瓜分秦国。
在这种危机下,孝公先是散尽国家钱财收买其他各国使臣劝说自己的国君不要攻打秦国,后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士兵,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论。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求贤令》
自从孝公颁布求贤令后,大批山东六国的士子纷纷前来秦国,其中有一人为秦国来的大一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就是
商鞅
。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商鞅本来在魏国公叔痤门下,因为一直得不到魏王重用,在公叔痤死后听闻秦孝公的招贤令便投奔秦国,经孝公身边的宠臣景监引荐见到秦孝公。
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术说以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后商鞅再以霸道之术说以孝公,孝公听后虽然改变了态度却依旧不重用商鞅,最后商鞅与孝公说与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后大喜,两人畅谈几日丝毫不了疲倦。
在商鞅的劝说下,秦孝公开始在秦国进行变法,因为新法触碰到了一些守旧的老士族利益,前期遭到了以甘龙,杜挚等老士族的阻扰。
但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变法的序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实行第一次的全面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为:
1
废井田,开阡陌。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4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
5实行什伍户籍连坐法。
6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7推行县制。
8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9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秦国在商鞅变法持续的二十年里,打击了旧的宗法制度,加强了国君的中央权力。改变了以前旧的生产关系,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化。在军事方面上,大力提倡军工,奖罚分明,秦国男子纷纷踊跃报名参军,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显著提高,为秦国日后的东出做好了准备,使秦国自穆公以后的衰退再次回到正轨。
秦惠文王
公元前337年,秦孝公去世,其子嬴驷即位,始称秦惠文王,他也是秦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
19岁的嬴驷即位后,此时的商鞅因被孝公封于商於,有了自己的封地跟军队,加之秦国的百姓格外的推崇商鞅,以前的老士族也对商鞅心怀怨气。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平抚老士族,惠文王以商鞅触犯秦国律法为由车裂商鞅,但是却保留商鞅变法,并继续推崇下去。
经过二十多年的变法图强,此时嬴驷手中的秦国已经具备与他国一战之力。
秦惠文王八年(公元前330),秦王派大良造公孙衍大败魏军。为求自保,魏惠王割让河西于秦,被魏国夺走近百年的河西之地重新回到了秦国。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29),秦军再次攻打魏国,在强大的攻势下,魏国被迫又割让上郡15县。自此,秦国把魏国黄河以西全部吞并。
秦惠文王十四年(公元前324),嬴驷效仿山东六国的做法称王,嬴驷也成为了秦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
公元前318年,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五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秦惠文王一边派樗里疾抵抗五国联军,一边派相国张仪游说其他各国放弃连横,最终,楚国,燕国选择观望。剩下的韩赵魏三国被秦军败于修鱼,斩敌首8万。
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楚国,实行反间计,离间齐楚联盟。后又设计激怒楚怀王出兵攻打秦国,最终秦国大败楚军,得到楚国的汉中等地,楚国自此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
自此,秦国将汉中,巴蜀,关中连城一千,从地理地势上看,对山东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式。在政治上,惠文王采取张仪的连横之策,数次瓦解山东六国的联盟攻秦,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此时的秦国,已经做好了东出的准备。
秦武王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赢荡即位,号称秦武王。
嬴荡自小就天生神力且好战,经常与人比试力气。武王在位期间,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之心。
武王二年,巴蜀出现判叛乱,武王派兵进蜀,迅速平息叛乱。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武王派丞相甘茂带兵攻打宜阳。秦军攻克宜阳,斩首敌军六万。
东出——窥视天下
秦昭襄王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嬴荡与人比试举鼎,不慎脱手砸到胫骨,经过抢救,到了晚上依旧气绝身亡,时年23岁。
由于武王英年早逝且没有子嗣,秦武王的同父异母身在燕国为质子的胞弟
嬴稷
回到秦国继承王位,史称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也是整个战国历史上派兵打仗次数最多的国君,著名的
伊阙之战
,
鄢郢之战
,
长平之战
都是发生在秦昭襄王期间。
秦昭襄王即位之时,由于太过年轻,朝政一直由其
母亲宣太后跟舅舅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
把持。大大小小的决定都由母亲跟舅舅决定。
公元前304年,嬴稷成年举行加冠礼开始亲理朝政。可是不仅仅是秦国国内,就连山东诸国都是只知有秦国四贵,不知有秦王。
昭襄王决定除掉四贵,将权力收回自己的手中,昭襄王听从
范雎
的建议,收回了宣太后的干政权,驱除了四贵,并拜范雎为相,采取他的
远交近攻
策略,发动了多场战争。
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六国都曾被秦国击败过。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韩国跟魏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昭襄王派白起与韩魏交战,在伊阙大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秦国攻打韩国,攻占了韩国的宛城。
秦昭襄王十七年,十八年连续两年攻打魏国,并占领魏国多座城池。
秦昭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嬴稷与齐王田地互相称王,秦王称西帝,齐王称东帝。此时的战国七雄中,唯秦国跟齐国实力最强。
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84),齐国联合燕国,魏国,楚国,韩国,赵国连纵伐秦,六国联军齐聚函谷关下,大招一触即发。就在此时,齐愍王听信燕间苏秦的建议,在六国与秦国对峙之时,转头灭掉了宋国,从而引起了其他五国的不满。
既而在秦国的游说下,秦国与燕国,魏国,赵国,韩国联合起来,在燕将乐毅的带领下,五国伐齐,短短数月,攻占了齐国七十多座城,齐国都城临淄告破。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秦王命令白起攻打楚国,白起水淹郢都,大破楚国国都,斩楚军二十万,迫使楚国将国都迁往寿春。
秦昭襄王三十一年,三十四年,秦国多次攻打魏国,攻占了六座城,斩首六万人。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秦赵两国因为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双方对峙三年多,最终在长平一战决胜负。
长平之战耗时五个月,秦赵两国一共投入近一百万军队,最终,秦国大胜赵国,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军45万人。经此一战,山东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对抗的赵国也衰退下去。
从秦昭襄王四年到长平之战,秦国大大小小打了近百余战,斩首他国士兵近百万。自此,山东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东出。
公元前256年,西周天子与山东六国相约伐秦,昭襄王大怒,命将讨伐西周,西周天子崩,西周灭亡,秦迁九鼎于咸阳。
公元前250年,东周天子也想攻打秦国,秦国轻而取之,自此,周王朝正式宣布灭亡。
秦孝文王——秦庄襄王
公元前250年,秦昭襄王驾崩,其子赢柱在守孝一年后正式即位,称为秦孝文王,可惜即位三天之后也驾崩了。
秦孝文王死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其子赢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拜吕不韦为秦国丞相。三年后,庄襄王驾崩,年仅13岁的嬴政即位。
灭六国,一统天下
一统天下——秦始皇
秦庄襄王去世后,年仅13岁的嬴政即位,拜吕不韦为仲父,朝政由相国吕不韦和嬴政的目前赵太后所把持。
公元前239年,21岁的嬴政开始亲理朝政,此时的秦国朝堂上以秦王仲父吕不韦和赵太后宠臣长信侯
嫪毐
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平定后宫嫪毐之乱,第二年,免除吕不韦相国一职,吕不韦饮毒酒自杀。
嬴政掌权之后,任用李斯,王翦,赵信,尉缭等人,积极推行天下的一统战略。
公元前230年,秦军攻破韩国首都新郑,俘获韩王安,在韩地建立颍川郡,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大破赵军,攻破赵国首都邯郸,赵公子嘉带领族人逃亡北边代郡,自立为王。
公元前226年,秦将李信带兵攻下燕国首都蓟城,燕王喜逃亡辽东。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攻打魏国,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引黄河水淹大梁城,魏王投降,魏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带领20万秦军攻打楚国失败,后秦王政派王翦率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俘获了楚王负刍。
公元前222年,秦军平定了楚国江南之地,降服了越王,设置会稽郡,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打辽东,俘获燕王喜,燕国灭亡。接着又回头攻打代地,俘获公子嘉,赵国正式灭亡。
公元前221年,临淄城下齐王建开城投降,献上齐国国玺跟地图,齐国灭亡。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10年的时候灭掉六国,一统天下。
贾谊《过秦论》有言: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樽而至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秦国自商鞅变法图强以来,经六世的奋斗,六世没有一个昏君,牢记先祖的遗愿,东出以吞天下,建立中国历史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王政取三皇五帝之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
秦国自立国到一统天下历经五百多年,五百多年里有过崛起,有过低落,但最终却走到了最后,靠的是什么呢,我觉的是:
天时·地利·人和
码字不易,喜欢的点点关注,您的点赞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