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共计2200字,预计观看时长6分钟
创作不易,请转发关注点赞。不同见解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谢谢!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近六百年的战乱;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化思想……;修建长城以抵御外族入侵;因为有了秦始皇,中华文明才得以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情况下较为完好地传承下来,所以,秦始皇虽然手段暴躁了一些,但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并不过分。后世的帝王也大都以秦始皇为榜样。
另外一位千古一帝唐太宗也是功绩彪炳,贞观之治造就了大唐以后的兴盛;灭突厥、征高丽……横扫八方,被诸国尊之为“天可汗”。有唐一朝,外族无一敢挑衅;有唐一朝,在衰退一次后还能再次崛起。因为李世民的存在,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光芒被其掩盖。唐太宗,千古又一帝也。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
对比这两位,汉武帝穷兵黩武,晚年崇尚仙道,导致巫蛊之祸。因为汉武帝,文景二帝攒下的基业被其败光,若不是后来汉宣帝励精图治,西汉能享国祚两百余年?
文景之治造就了强盛的大汉
西汉创立之初,刘邦并无治国之才,主要还是靠着一些能力出众的臣子。吕后当政时,崇尚“黄老学说”,道家的“无为之治”让已经饱受战乱摧残的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对外采取保守的防御政策,一直持续到文景二帝时期。
汉文帝刘恒对内平定叛乱,对匈奴的入侵采取和亲止戈;为政以德,治理流民,使耕有其田;汉景帝刘启继承刘恒的为政举措,继续让百姓休养生息。
两位皇帝造就了一个治世——文景之治。这是中华文明进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国家的物资基础大大增加。若无文景之治,汉朝或许就在汉武帝这个时期灭亡了。
因为有了文景二帝的励精图治,汉朝国力之强盛千古未有。于是,汉武帝这个后来的皇帝开始了一系列激进的政治。
因为刘彻崇尚儒家学说,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汉朝乃至以后的朝堂成为了儒家的一言堂。其余诸子百家的思想被禁绝,导致了后来中华大地上的思想碰撞在一定程度上被杜绝。这种对思想大一统的举措甚至比起秦始皇还要爆裂。
对外穷兵黩武,不惜民力。刚开始对外进行征战,文景二帝留下来的丰厚财产还能够让汉武帝挥霍。随着对外用兵的频繁,再大的家产也坚持不住了。但征战带来的巨大功绩和虚荣迷失了汉武帝的双眼和心志,他并没有停止,而是变本加厉,导致了汉武帝后期人口锐减,只剩下原来的一半。
刘彻觉醒时刻
汉武帝刘彻终于可以在朝堂上大展拳脚。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其原因是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取代了法家和道家,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2000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兴办太学,培养人才太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大学。
汉代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创办的、正规的高等学府,自汉武时期设立,历两千余年而不绝,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长安设太学。
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攘夷拓土,国威远扬寻常人
家的孩子,从小听的故事是嫦娥奔月,是后羿射日。
刘彻从小听的故事是:你太爷爷当年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你太奶奶被匈奴单于写信侮辱,你的姑奶奶、姑姑、姐姐们被迫远离故土到匈奴“和亲”。
对于汉武帝刘彻而言,这是对自己家人的羞辱,也是对大汉皇朝的不敬!这得多亏了“文景之治”,他爷爷和父亲留下了不少财富。
这一刻,刘彻有了反击的决心。
于是便有了:北破匈奴直抵阴山;灭南越、闽越、东越、朝鲜;降伏车师、楼兰、大宛、西羌、西南夷;汉武帝在位时,共开拓疆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
大大降低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刘彻一系列战争“所辟疆土,视高、惠、文、景时几至一倍”,使中国“千万年皆食其利”。
真正做到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汉国威,传遍四海。
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晚年罪己诏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汉武帝也不例外。
由于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弄得国库空虚(的确是个败家子);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屡屡受骗,封禅求仙挥霍无度(权利达到顶峰,都想求长生);他听信谗言、妄用奸佞,使可怜的卫皇后和皇太子死在奸臣小人之手,成为千古冤案;开疆拓土,征伐匈奴致使税赋徭役繁重,农民大量破产流亡。
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汉武帝晚年社会动荡,几乎成为危局。
面对自己造成的危局,他深刻反省自己所为。
于是,刘彻写了一篇罪己诏,停止了长达40年的征战。
开始像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那样,休养生息,成了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用罪己诏自我批评的皇帝。
公元前87年,70岁的刘彻去世,在位55年,葬于茂陵,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