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原定哈尔滨做首都,为何最后改成北京?王稼祥说了3句话
创始人
2025-07-30 16:34:07
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迭,而在这些朝代更迭之中,都离不开“定都”二字。

无论是十四朝古都的西安还是清朝的都城京城,在我国的广袤地域之下从来都不缺少定都的候选城市。

首都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应该定在哪儿,无疑是一件大事。

当时提出的首都候选城市共有十一个,毛主席本来想选定哈尔滨为首都,但经过王稼祥说了三句话后,最后改为了北京。

一、北平和平解放

1948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

一是对战略大决战进行规划布局;二是讨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都问题。

这次会议,是中共第一次正式地将“定都”这一问题提上日程。

毛泽东当时认为,太原一定要打,但北平能不打则不打,一是为了保护历史文物;二是新中国极有可能将北平设为首都,一旦战争,北平可能会是一片废墟。

1949年1月3日,北平如毛主席所愿,和平解放,国民党剩余势力逃窜至台湾。

北平虽已和平解放,但确定首都一事还没有一个结果,到底是否将首都定在北平还需要进一步商讨。

二、候选哈尔滨

首都作为一个国家的心脏,那必定是最繁华的地方。

我国封建王朝在定都时选择北方城市的居多,像西安和洛阳,是封建王朝最喜欢的都城选址地点。

当时对于我国的首都选址问题,党中央一共商讨出来了十一个城市。

而在这十一个城市之中,毛主席的称心选择之一便是有着“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

解放战争中,东北地区是第一个解放的地区,而哈尔滨又是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

其实早在更早的时候,中央一直有想法要把哈尔滨设为特别市,还有意将党政机关迁到哈尔滨。

当时这个想法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哈尔滨作为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我党在这里的群众基础十分深厚;二是哈尔滨作为与苏联接壤的一大城市,一旦国际形势有变,苏联的援军便可以最快速度赶到,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不过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扩大和东北形势的进一步严峻,上头关于定都哈尔滨的想法已经不再那么具有优势。

不仅如此,此前决定将党政机关迁至哈尔滨的想法也被毛主席严正拒绝。

三、敲定首都

王稼祥作为我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不仅始终拥护毛泽东的思想路线,还不止一次地在我党的关键抉择时期挺身而出。

所以,党中如果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毛主席都会首先问一下王稼祥的想法。因此,北平和平解放后,王稼祥受邀参加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毛主席在会议上询问王稼祥:稼祥同志,解放战争眼看着就要取得全国性的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之事近在眼前,但是首都应该定在哪里却始终没有一个说法。

回首我国历史,他们都是定在四大古都,党中的有些同志认为我们也应该效仿古代。

但是我毛泽东不这么看,我们要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新中国作为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应该有个新面貌。对于定都一事虽有讨论,但还是不够成熟,

有些认为应该定在四大古都,但哈尔滨也是我的称心选择之一,不知道稼祥同志你有何看法?

毛主席的这番话意思十分明确。对于到底是定都在哈尔滨还是定都在四大古都一事,

毛主席想要听听王稼祥这位来自哈尔滨的同志的意见,让他从他的成长经历和后来经验中说说对于定都一事的看法。

邓稼先作为党中有经验的老同志,听到毛主席这番话后立刻条理清晰地回答道:

毛主席,我认为不管是中国古时候的封建王朝还是后来的国民党政府,定都在南京的他们都有着短命王朝的共同点。

这样说虽然看起来太过封建迷信,但从事实来看,也并非没有依据。

南京靠海,又是国民党的根基所在,如果我们定都在南京,这对我们十分不利。

对于首都的选择,我认为最好的选择就在眼前,那就是北平啊!

您看,首先,北平处在我国正中间的,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北有东北,南接中原,一旦局势发生变化,这漫长的国境线可以给我们一定的缓冲时间。

其次,北平的东边虽然是渤海,但渤海是我们国家的内海,还有辽宁半岛和山东半岛护着,这样就减少了后顾之忧。

最后,从人民群众的心理方面看,北平作为六朝古都,定都在这里,肯定是更容易被人接受。

王稼祥的回答前后连贯又条理清晰,各种利害关系也分析的十分全面。

无论是从军事方面考虑还是在文化方面考虑,定都北平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毛泽东听到王稼祥的这一番话之后十分欣慰

,拍着王稼祥的肩膀开心地说:稼祥同志,你分析的十分清楚,对于你的看法,我十分赞同。我们以后就是要定都北平。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南京,那是因为他的基础是江浙地区的资本家。

而我们的基础应该在北平,那就是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啊!

因此,最终出于诸多考量后,在王稼祥的建议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最后定在了北平。

总结

古往今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在事前做好准备,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

王稼祥在首都选址问题上作出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有计划又有条理的人,他之所以能成为毛主席在遇见重大问题的询问对象,和他这种有远见有条理的优点是分不开的。

对于首都的选择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定址问题,

它关系到太多太多。抛开所有封建迷信因素去看,首都的选择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而最终选择定在北平,也是我国中央出于多重考虑的结果,

是党中央智慧的结晶。

相关内容

哲凯赖什?让约克雷斯本人教...
哲凯赖什?让约克雷斯本人教你他的名字怎么读
2025-07-31 04:42:51
穆里尼奥:违反财政该被扣分...
穆里尼奥:违反财政该被扣分 曼联应拿17-18英超冠军
2025-07-31 04:41:19
暑假过半 学生说想去陕西西...
暑假过半,家里的学生想出去转转,问了去哪,答,西安,于是计划8月份...
2025-07-31 04:37:21
原创 ...
高梁河之战,宋太宗携灭北汉之余威,北上进攻辽国,结果被打得大败,凭...
2025-07-31 04:34:02
原创 ...
晋昭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昭公是春秋初期晋国八霸之一,公元前641年...
2025-07-31 04:33:54
原创 ...
我们知道其实在二战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民国与德国的关系其实还是非...
2025-07-31 04:33:45
原创 ...
这个问题不存在敢不敢,而是需不需要。对于唐肃宗李亨来说,他必须在自...
2025-07-31 04:33:42
原创 ...
战国初年,在齐、魏、韩、赵、秦、楚、燕七国中,魏国曾是一个强大的国...
2025-07-31 04:33:36
原创 ...
一个开国皇帝之所以做皇帝,千万不要以为是他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设想...
2025-07-31 04:33:22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古代谚语:一问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不知”?其实它还有下半句 当人们问一个人问题,他却什么都不知道的时...
原创 年... 7月30日消息,根据多家德国媒体报道,两枚冬奥金牌得主劳拉-达尔迈尔在一次登山事故中遇难,年仅31岁...
原创 明... 在中国的古代,出现了太多次的王朝更替、国家灭亡,每逢王朝将灭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超出自然的现象提醒着...
原创 原... 写了很多三国方面的历史,但是很少提及一个人物,就是孙权。在有他的历史情节里,总是尽量的一笔带过,原因...
原创 端... 端康皇贵妃,即瑾妃,是光绪帝仅有的三位后妃之一。这一组照片记录的主要是还原端康皇贵妃真实的宫中生活。...
原创 在... 徐阶为打破这个僵持的局面,他命人赶着马车,将张居正接到了府里。 徐阶就将借助蓝道行通过扶乩之术,意欲...
原创 大... 在历史的长河中,慈禧太后宛如一颗璀璨却又充满争议的流星。从古人普遍的寿命角度而言,慈禧享年七十四岁,...
原创 此...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彻底击败项羽,并于是年在汜水之阳登基称帝,定都长安,大肆封赏...
一吕二赵三典韦?这个三国24名... 三国24名将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吕布、赵云、典韦,但是“一吕二赵三典韦”这个顺口溜排名并不靠谱,如果按...
八千年前,那顿海鲜大餐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 一个不算冷的知识:海的词源是晦。 辽远之地,晦暗无垠,古人叫它海。百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