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后期,李鸿章得到曾国藩首肯回籍招募淮军救援上海,不到几日应招的乡勇就达到五六万。按照老师的三条湘勇标准,从中精选了五千人,组成十营。曾国藩在安庆城南门外怀宁酒楼为开赴上海的淮军举行盛大的践行宴会,会后李鸿章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做个称职的巡抚。曾国藩以手梳理胡须,沉思片刻,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以下这番话。
督抚之职,一在求人,一在治事。求人有四类,治之之道有三端。治事也有四类,治之之道也有三端。求人之四类,曰官,曰绅,曰绿营之兵,曰招募之勇。其求之之道三端,曰访查,曰教化,曰督责。采访如鸷鸟猛禽之求食,如商贾之求财;访之既得,又辨其贤否,察其真伪。教者,诲人以善而导之;化者,率之以亲身。督责,如商鞅立木之法,孙子斩美人之意,所谓千金在前,猛虎在后。治事之四类,曰兵事,曰饷事,曰吏事,曰交际之事。其治之之道三端,曰剖析,曰简要,曰综核。剖析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来,先须剖成两片,由两片而剖成四片,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悬绝,愈剖愈细密,如纪昌之视虱如轮,如庖丁之批隙导窾,总不使有一处之颟顸,一丝之含混。
简要者,事虽千端万绪,而其要处不过一二语可了。如人身虽大,而脉络针穴不过数处;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句。凡御众之道,教下之法,要则易知,简则易从,稍繁难则不信不从。综核者,如为学之道,既日知所忘,又须月无忘其所能。每日所治之事,至一月两月又综核一次。军事、吏事,则月有课,岁有考;饷事,则平日有流水之数,数月有总汇之账。总之,以后胜前者为进境。这两个四类三端,时时究之于心,则督抚之道思过半矣。
近日来,我纵观前史,总结出这样两句话: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最后,曾国藩语重心长的对李鸿章说:“少荃,我辈当此乱世,要做英雄,舍劳苦之外没有快捷方式,切不可以巡抚位高权重而稍有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