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憋死”?憋死可以指有劲儿无处使,最终活活气死;憋死还可以是想要让一切好起来却智力不允许(蠢)。
那么最有名的憋死王就是明思宗朱由检,就是大名鼎鼎的崇祯皇帝。其实崇祯广义上来说是位好皇帝,同时是个天才政治家。为什么这么说?木匠皇帝朱由校宠信了一个小人,他就是连好莱坞大片中反派都自愧不如的魏忠贤。这个太监在朝中拉帮结派,拥有众多龟孙,谁不服就整谁,估计严世蕃看见了他都要拜师。崇祯上位后拿到了一手烂牌,他什么都没说,吭都未吭一声的将魏忠贤摆平,仅凭一己之力,他非常清楚魏太监是个什么鸟。但是为什么他被订上了昏君的标签呢?这就要说到另外两个因素:大清王朝和袁崇焕。
一般王朝的统治权是从前任手中抢过来的(我好像在说废话),且在打到皇宫时证明自己篡位是合理的,大清王朝是个例外。崇祯无疑是个好皇帝且一人摆平了魏忠贤,甚至可能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与恰当的人在一起成为一代千古明君。照理说清政权似乎是不合理的,所以爱新觉罗的清政权统治者们为了让自己的证券合理,就要抹黑崇祯,有多少脏水就泼多少脏水,没有了就再造一点绯闻。你活该,谁让你是朱由检。就这样,清朝统治者们发现了崇祯的软肋:袁督师。
袁崇焕,明末一大杰出的将领,在他个人末期任职督师且行为杰出。杰出行为一:杀死关系国家安危的一品武将毛文龙,连个报告都没有。对此崇祯什么话都没说,他忍了。杰出行为二:爱新觉罗.皇太极进入关内抢劫,袁崇焕放行。崇祯忍了。杰出行为三:皇太极四处打劫。袁崇焕就跟着他,既不实施进攻,也不部署防守。对此崇祯什么都没说。杰出行为四:把皇太极引诱到天子脚下,京城。这次崇祯没有继续沉默,他叫来袁崇焕问了他三个问题:其一毛文龙为什么被你杀掉了?再者你为什么不阻止皇太极?最后你把皇太极带到京城干什么?袁崇焕保持了沉默,他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崇祯对他非常不满意。崇祯三年,朱由检命磷袁督师于市,夷其三族。
人才,高效率人才!
后来。事情就变的顺理成章了,伟大的人民英雄袁崇焕败努尔哈赤于广西,败皇太极于广西,没有缺点,没有漏洞,就在这时,伟大的袁崇焕被崇祯杀掉了。这时,崇祯的形象变成了:贪恋酒色、常不上朝、垂帘听政、愚蠢至极,他就是一个昏君。
我们从崇祯的角度来看一下:当时朝野上下包括扫地大爷和平民百姓都认为袁崇焕是叛徒,所以不杀他,绝对会出现一场政治风波,甚至能从百姓里跳出十几个朱重八,那么是杀还是不杀?
想来崇祯肯定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