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原名李世铨,字宗儒。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2月3日出生于
四川富顺
自流井
,信仰三民主义,自封“厚黑教主”。说起李宗吾先生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如果说《厚黑学》大家一定不陌生。
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里包龙星他爹有句话说得好:“做好官要比做贪官更奸,不然怎么对付得了贪官呢”。
舜生来就是个狠角色,首先他是黄帝的八世孙,基因就很好。
舜母死父盲,继母又给他生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象。父亲几次想害死他,最著名的要属父亲让他挖井,趁他埋头挖土的时候和象一起填土,差点活埋了他。
他们以为舜必死,象霸占了他的妻子,父亲瓜分了他的田地牛羊。
这些舜都能原谅,一如既往的孝顺父亲和继母,还友善的对待象。
要说舜这些行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连这些都能原谅,舜简直是个令人发指的人。
正是舜一步一步经营,最后贤名远播,这时四岳(羲仲
、
羲叔
、和仲、和叔
)向尧举荐了舜。
还有一说舜上位也并不是尧心甘情愿禅让给他,因那时大水肆虐,舜治水有功,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为妻。出于对女婿的信任,晚年的尧自己沉迷修仙,把朝政交由舜处理。
舜趁机培植自己的势力,成功地把尧架空。当尧想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丹时,才发现自己已无回天之力。
最后,舜直接囚禁了丹和尧,无奈的尧只好将王位“禅让”给舜。
再来说一说大禹,没错,就是“大禹治水”的那个大禹。要说大禹先说他的父亲鲧,传说鲧治水不利而被瞬杀,也有说鲧是被流放了。
有一说,鲧是尧的旧臣,在舜上位后,自然不会放过他。传说他在大禹16岁时父亲因治水不利被舜所杀,杀了鲧后又让他的儿子大禹去治水。
先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典故。有史料记载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怕自己也像样那样父亲治水不利被杀而不敢回家。
《史记》中说:“禹伤先人父鲧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
请注意,是不敢入,不是不入。
有一种说法是鲧系尧的老臣重臣,治水有功,又善于修建城池,暗中培植了不小的势力,已经成为了尧的对手。尧想除掉鲧,舜在还未上位时,为博尧欢心而杀鲧。
《吕氏春秋》中也有相应记载“禹不敢怨,而反侍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黧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可见舜之用心险恶。
意思是说:“父亲被杀,禹不但不敢有怨言,反而小心谨慎地去侍奉舜,为治水禹长时间泡在泥水里,把腿上的汗毛都泡没了,整天替受灾的百姓担忧,把自己晒得黝黑,这样看来禹绝对是个愿意磨练自己,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服务的博爱家。
当然,也给自己博得了好名声,为后来的一切打下基础。
还有一种说法,鲧一族本身就与舜一族实力不相上下,舜让鲧去治水就是想找机会除掉他,瓦解他的家族势力。
在鲧死后鲧一族的势力并没有完全瓦解,舜又如法炮制,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想借机彻底铲除这一支力量。
大禹招集西方诸侯在会稽开会,防风氏晚来了,禹当场就把他斩了。只因,此时的禹已经掌握了可以置单个部落于死地的军队。
俗话说:“慈不掌兵”斩防风氏就是杀一儆百,为以后的号令天下打下基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禹有了号令九州的实力。
另有一说,因为防风氏治水有方,体恤下民,大禹嫉妒他,为了以后能顺利让儿子启继位,找个借口把他杀了。
不久后,大禹又为防风氏平反,并亲自祭拜,可谓心狠手辣,心黑到极致。
做完这些后,禹开始对他的杀父仇人舜动手了,禹架空舜,囚禁太子商均,授意天下诸侯推他上位,也就有了传说中的舜禅让禹的经典故事。
舜被禹夺权后被流放,死于苍梧之野(今广西),不但报了杀父之仇,还得到舜的天下。
其实关于“禅让”的真实性,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了异议。包括荀况、韩非等人也对此表示有待商榷。韩非子在《韩非子说·难》中,可谓一语中的:“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
后世的曹丕有句名言:“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一句话道破天机,他成功地复制了“汉禅”。
柏杨先生曾盛赞《厚黑学》:“这本书之好,在于告诉国人,一个盖世奇才,对日非的世局,其内心的悲愤和痛苦如何沉重,李宗吾先生一生为人作事,比柏杨先生不知道高级多少,直可惊天地泣鬼神,而他鼓吹“厚黑”,硬揭大人先生和鱼鳖虾蚧的疮疤,其被围剿,自在意中。”
林语堂先生盛赞李宗吾:“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世间学说,每每误人,惟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会误人。知已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是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