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不单单是志得意满的骄傲,更多的时候是坐天下的君王惆怅,刘邦在楚汉争霸中获胜,但是天下仍然是项羽手下将领军队在执掌。
刘邦初定天下,自己的政权并不稳当,有许多将领是原楚军投降过来的。一天,刘邦看见一些将领在一起商量什么。刘邦问张良他们在议论什么,张良说:“他们在商量造反。”刘邦震惊,问:“我该如何办呢?”张良说:“陛下最痛恨的人是谁?”刘邦说:“大家都知道,我最讨厌雍齿。”张良说:“那就封马上分封雍齿。陛下刚刚取得天下,现在还没有封有功的将领,这些将领是叛投过来的,陛下迟迟不表态,他们以为陛下要清出他们。陛下现在连最讨厌的人都封赏了,他们的心也可以安定了。”
雍齿数次背叛刘邦是他最恨的人,秦末群雄逐鹿中原在战与火考验里,不断改变立场是常态,刘邦自己也是投项羽后反项羽。为了稳定政权刘邦需要接受天下为群雄共享的天下,项羽那边过来的韩信和英布等需要得到信任和任用。
我们梳理一下项羽阵营的谋士和武将就可以看出西楚霸王的大杀四方是由于他拥有一个高质量团队,只是项羽没有刘邦那样胸襟和用人手段导致其团队精英无法发挥最大能量。
项声——是项氏中能独当一面的将领。主要事迹:英布叛楚投刘时,项羽派项声、龙且率领军队打败英布。韩信灭齐之后,项羽又派项声、龙且去对付韩信,被韩信打败,龙且战死后,率领残兵节节抵抗韩信,没有参加垓下之战。
龙且——此人又得力,又忠诚。项羽虽猛,可以战败任何人,可是项羽不在的方面,就会吃败仗,就连彭越的骚扰都需要项羽从和刘邦战斗的前线返回才能打败。所以项羽很需要能独当一面替他分忧的将领。龙且就是最合适的人,所以南方英布叛乱,龙且去,韩信打败齐国,龙且去。
陈武——说起陈武,知道的不多,可说起蒲将军,闻名的就多了,蒲将军就是陈武。在消灭秦国的过程中,陈武和英布不分彼此,像项羽的两把尖刀横扫一切当面之敌。汉二年,叛楚归汉,并未受重用,再没有很大作为。
英布——是秦末汉初这段历史中,悍勇仅次于项羽的人,常冠军,又有统帅能力,是能攻善守的一名全能将军,因战功卓著被封九江王。是跟随项羽最早,也是项羽手下最得力的将领,可惜项羽没有正确处理好和英布的关系,只知道诘让,不知道拉拢,让他投靠了刘邦。
项他——如果说项声是项家出的将军的话,那项他就是项家自己出的宰相之才。项他对项羽来说就如刘邦的萧何。可惜项羽不重视后方的安全,竟让刘邦率领60万大军攻占了首都彭城。鄙人认为这也是楚汉之争,项羽输给刘邦的最大原因,没有稳固的后方。项他先是魏相,后任柱国(相当于副令尹)。
钟离昧——陈平给刘邦献计说,项王的忠臣,只有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几个人,可见此人对项羽的作用。四人中,亚父被离间出走,龙且战死,周殷在关键的时候背叛,只有一个钟离昧没有死,与韩信关系很铁。项羽战死后,想投靠刘邦,被刘邦拒绝,投靠了楚王韩信,后韩信被逼杀死钟离昧。
周殷——作为大司马主持南方军政,抵御英布,最后看韩信渡过黄河,项羽大势已去,在大后方落井下石,摆了项羽一刀。
武涉——项羽的外交部长,和刘邦的俪食其做一样的工作,不如人家做的出色,也是项羽的只知道用武力,不屑拉拢人造成的。
项庄——项家壮士,可比樊侩。
陈婴——陈婴对项羽的贡献很大。项氏叔侄率领8000江东子弟北度长江,陈婴听从老母建议,自己不称王,以兵属项梁,再加上英布、蒲将军率军来投,不费一兵一卒,兵力就达到了6万,这才轻而易举的打败了景驹。后和义帝一起主持楚国后方。
曹咎——项羽手下有名的防守将军。当彭越不断袭击项羽后方时,项羽决定亲自攻打彭越,留曹咎主持成皋的防守,当时项羽和刘邦在成皋相持,可见项羽对曹咎防守能力的信任,而最终曹咎也没有让项羽失望,一直坚持到项羽回来。
章邯、塞王欣、长史翳——原是秦军将领,在“破釜沉舟”失败后,投降项羽,项羽对他们充分信任,把关中一分为三,让他们防备汉中的刘邦。而他们三人并没有完成这个使命。不是他们能力不足,灭陈胜、诛项梁,也是无往不胜。他们只是遭遇了两场失败。第一次他们遇到了项羽,不能不失败。第二次他们遭遇的是只有20多岁的韩信,他们又失败了。章邯战死后,塞王欣、长史翳坚持为项羽服务到楚汉战争结束。
郑昌——刘邦平定关中后,身在齐国前线的项羽封原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以抵拒汉军。刘邦继续向东,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都归降了汉王。韩王昌不肯归降,被韩信击败。
范增——知道鸿门宴的朋友都知道此人。此人是项羽的第一谋士,称亚父,算而能准,言而能中,与张良不相伯仲。
另外服务于项羽的还有——萧公角、桓楚、虞子期、薛公、项伯、朱鸡石、馀樊君、共敖、田安、郯公、周兰。
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从来就不是朋友亲人而是敌人,项羽和刘邦之间彼此了解深入,刘邦抓住项羽讲义气的弱点逃脱鸿门宴,项羽抓住刘邦不懂战略没有文化而在彭城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汉军。
公元前202年,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群臣说服。
刘邦在那次酒会给自己的成功做了总结,这里面体现了他容人和用人及识人的气度格局。司马光将这个故事收录在《资治通鉴》中作为后世君王和士子学习历史经验而匡正自己道德修养的参考标准。后来,志得意满的刘邦重走了项羽覆辙一意孤行亲征匈奴在白登被围困差一点就去见项羽了,白登之围前前军探楼镜谏言被刘邦拒绝且将其下狱。陈平解白登之围后,高祖复归至广武,特赦刘敬,当面认错,封二千户,为建信侯。娄敬建议与匈奴和亲,并徙六国后裔和强宗豪族十余万人至关中。
刘邦与项羽最大区别就是,刘邦草民出身没有祖宗荣耀加持和天生贵名誉羁绊能屈能伸,在白登之围时放下大汉天子面子委曲求全向匈奴冒顿献出财宝和公主和亲换取活命机会,如果换上项羽一定会为了荣誉拼杀到底,项羽垓下之围处理方式是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汉.刘邦《鸿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