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天下后,很快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完全分裂,刘邦又在短时间内重新统一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延续了四百年的基本稳定,成为汉人最为自豪的朝代之一,华夏族自此称为汉族。刘邦被伟人称为“最厉害的帝王”,那么刘邦厉害在哪里?
一、善于凝聚力量办大事
首先,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刘邦能准确识人、量才用人。用人充分信任,能让其“放手去干”,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如韩信,小兵出身,刘邦敢于拜其为大将军统领三军。陈平,德行据说比较差,但刘邦能倾其所有给予陈平重金让其开展对敌策反、分化和情报工作。《史记》中,刘邦是最喜欢问“为之奈何”的那个人,善于采纳正确意见。
其次,驭人有术,善于“将将”。
张良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也看出了韩信的才能,但需要修理一下,压制一下他的锐气,让他记得权力是谁给的,便故意欺辱韩信,与张良演了“月下追韩信”的戏。再看英布投降时得到的“待遇”,刘邦不但不出城门迎接,甚至不见,随便安排个驿馆,因为刘邦吃准了英布的心理,拿准了英布的处境。
把“利益”用到恰到好处,以利益驾驭人才。刘邦从徐州一路打到关中,基本靠给予沿途官僚利益,互利共赢。拉住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也靠利益。韩信还是平衡利益的高手,为了贬低军权派的功绩,抛出了“功狗”说。
再次,争取敌方阵营有利因素。
善于分化敌人善于“挖人”,地下工作、情报工作做得好。
二、刘邦在政治上相对“仁义”,占据政治制高点
古代主张“仁义之师”“出师有名”。刘邦指责项羽:“夫为人臣而杀其主,杀其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刘邦在道义方面确实比项羽高明。刘邦懂人性,善于做思想工作。注重共同信仰与利益诉求。熟悉社会底层人民的心理,能意识到“与天下人同利”的重大政治意义。
首先,刘邦以“天意”自居。
刘邦用“斩白帝之子”的谎言标榜自己、聚拢军心。让老婆说自己到哪都能看到“王气”,用“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激励战士,对韩信、彭越、英布、一众人等许愿封王封侯。
其次,以“仁人”自居。
刘邦认识到人心向背的威力,争取人心,基本不滥杀,不屠城,而项羽攻城每遇抵抗,破城必屠之,时有怒而烹之。对比朱元璋动辄一个案件杀数万人,刘邦杀功臣也相对收敛。厚待子婴获得秦国贵族甚至天下士人的好感,约法三章获得秦国乃至天下百姓好感。而项羽追求“万人敌”,倾向于以拳头说话。
甚至有人甘为汉王死。王陵是当时一豪强,项羽非常敬佩王陵,命令人将王陵的母亲“请”到了自己的军营。以求得王陵归顺。王陵不得已只好派使者前往项羽军中求和,项羽一方、王陵母、王陵使者共同会面。会后,王陵母请求亲自送使者,泣曰:“代我嘱儿:汉王忠厚长者,忠事汉王,千秋莫有二心。今吾死,断我儿念。”言罢,拔剑自刎而死。项王听闻之大怒,大鼎烹陵母。从此,王陵专心致志地追随汉王刘邦。再比如,刘邦被围困,眼看就只能坐以待毙。纪信扮成刘邦“出降”,刘邦趁机逃走,而纪信被火刑处决。
三、军事上重视战略、战术
除了政治、道义的优势,刘邦特别注重战略战术。
战略上,稳固汉地(秦、蜀)大后方,宏观一盘棋,刘邦吸引项羽主力,而由韩信等很轻松地拿下韩、魏、赵、齐等大片土地,在项羽不断打击刘邦的时候,自己被慢慢切割掉了。
善于做外交工作,瓦解敌人,比如成功策反彭越、英布,逼走范增。
重视战术,刘邦从不四面出击。而项羽分兵去救齐,老窝被占,龙且战死,最后翻盘的一点力量也断送了。
四、人格上持重老成,给人以信赖感
刘邦算得上历史上最不要脸的开国皇帝,混混出身,在底层社会大熔炉里摸爬滚打将近五十年,厚黑术无师自通,“我父即你父,分我一杯羹”搞得高贵出身的项羽也没办法。遇事能挑头,有担当。
刘邦果断而冷酷,对项羽,违背“鸿沟之盟”不给项羽喘息机会,追到乌江,“得项王躯体者侯”。得天下后,彭越、英布、韩信等无一善终,对曾经的亲信张耳、卢绾等也无一放过,临死前还要杀樊哙。
刘邦具有亲和力,做亭长时能聚拢一帮兄弟,还能结交县吏萧何,能成为吕公座上宾,都能说明这一点。
心理素质过硬,沉着淡定。鸿门宴会临危不乱;与项羽拉锯战中做诱饵吸引项羽主力;从项羽包围圈脱逃后只身进韩信兵营夺韩信兵权。所有这些没有过硬的胆识和心理素质是做不到的。
五、处理问题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从来不束缚自己
原则性方面,绝对不给敌人任何喘息机会,拒绝与项羽划天下而治理,逼迫项羽乌江自刎,赢得很彻底。绝对不允许任何潜在敌人的存活。例如不放过田横。田横躲在小岛上,指望刘邦放过他,刘邦岂能允许任何“危险的种子”存在,知道其下落后召见他,并许以重用,田横自知被刘邦惦记上必不得好死,不如自行了断,避免其家族的更大伤害,也免得受辱,行至半路便自杀了。
灵活性方面,从来不束缚自己,顺势而为,见机行事。例如,“开心”领命入汉中,封韩信齐王,杀丁公。
六、远见卓识,创立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树立国家主流意识
刘邦是很有远见的帝王,白马之盟约定“非刘不王,非功不侯”,这实际上确立了国体,也就是说天下是刘家的,可生而为王,其他人都得为刘家服务,对刘家有功才可以封侯;确立皇帝绝对权威的同时,也分封了若干王,以拱卫初生的汉政权。防止地方王做大,对地方王的权限做了严格限制,使其既拱卫中央,又不能谋反,这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最佳政治体制。从此,天下是刘家的,这个主流意识确立起来,直到被曹操称“魏王”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