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就是办法多且符合实际,值得我们学习
年轻的毛泽东领袖就怀揣救国救民理想,还在他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时,就着手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创办了一所免费的工人夜校,组织一批同学去招生,结果同学们忙活了一大气,只招收了九个学员。工人们为了生计劳碌,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读书识字,根本不懂知识的重要性,对同学们宣传的“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工人”的大道理,听不进去。毛泽东认真分析工人不来夜校读书的原因,确定了一定要“针对具体对象,贴近具体时间,采取具体措施。”的道理,带领同学带着印好的广告,深入到工人宿舍和贫民区进行分发,这次不再讲大道理,而是说:工人兄弟们,来读书吧,第一不要钱的,第二会识字就不会出洋相,第三,读完书后,就知道老板有没有少给你工钱。
最后这句话最能打动工人们了,因为工人们拼死拼活打工,就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可因为自己没有文化,给多少工钱都是老板说了算,如果读书识字后能整明白工钱,自然就愿意报名了。正因为针对具体对象采取了有效的办法,读书的学员越来越多,到后来人“满为患”了。
大家可能觉得这办法也很平常啊,其实很多有效的办法,想出来都觉得简单,真正临到自己的时候,未必能想出来,它需要你对具体情况的充分了解,正因为毛泽东了解工人的所需所想,才能对症下葯,我们今天很多人坐在办公室里夸夸其谈,落实工作时又觉得工人、农民思想落后,那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工人、农民的所思所想,你要推行的任务是否符合工人、农民的需求?
记得大概四年前,林业副镇长推广一种新的果树,去动员老百姓栽种,免费提供树苗,但老百姓根本不感兴趣,后来统一免费给栽种,老百姓勉强拿出四百亩地,结果当年干旱,老百姓也不去管理、浇水,第二年四百亩苗都死了。这就是方法不对路的具体事例。
西方有句格言: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而在能行。我们在落实目标时,找准方法很重要,方法不对,犹如缘木求鱼,只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大家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