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赵云不受“重用”的背后,实则是刘备的帝王权术。
确切来说,翻阅整个三国正史及小说演义,都不曾有“刘备临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这类记载,倒是对于马谡,刘备确有明言其不可重用。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国志》
不过关于赵云有一点倒是事实,那便是赵云作为一个最早追随刘备的战将之一,一直以来是对刘备忠心耿耿没得说,但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却一直不高。赵云官拜“虎威将军”,咋一听很霸气,但正如易中天先生评说的那样,这只不过是一个“杂号将军”,其地位远不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相比魏延“镇北将军”之职,那也是低了几个等级。即使在刘备死后,赵云最后也只做到了“镇东将军”一职。
就从赵云在刘备死后的职位而言,足见刘备是并没有让后人大力提拔赵云的,结合赵云一生的境遇,不少朋友认为刘备不重用赵云确实是在情理之中。那么刘备为何要如此对待赵云呢?这就得说说赵云其人和这背后隐藏的帝王权术之道了。
赵云其人
演义中赵云的形象深入人心,“五虎上将”、“常胜将军”,深受大家的喜爱,不过演义中描述的赵云和历史上真实的赵云还是有很大出入的,这里我们简单谈谈历史上真实的赵云。
赵云初为汉末军阀公孙瓒帐下将军,早年刘备曾依附公孙瓒因而与赵云结识。公元200年,刘备兵败于曹操后投奔袁绍,同年赵云弃公孙瓒而投刘备。当时二人的关系如何呢?史载:“同床眠卧”,由此可见二人之间的情谊非同一般。
公元202年,刘备南下投奔刘表,逐渐打拼属于自己的事业,而赵云相伴左右,至始至终,忠贞不二。公元208年,刘备兵败于曹操,时刘备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军追击至当阳长阪,时刘备无奈只得丢下妻儿,仅率数十骑向南逃逸。所幸赵云不顾安危,杀入曹军阵中才救得刘备幼子刘禅。演义中赵云“七进七出救主”一事的原型便是来源于此。此战过后,赵云因功官拜牙门将军。
在刘备建立帝王大业的过程中,赵云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更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两次解救幼主刘禅之功更是其他战将所不能比的。要说论忠心,恐怕关张也不及赵云。
赵云不受“重用”的原因
赵云真的不受重用吗?其实不然,这个我稍后解释。我们先来看看赵云不受“重用”的原因,这其中主要在两方面。
其一便是赵云个人的性格所致,我们知道赵云是一个非常忠心的人,且又是一个武将,而类人身上往往有一个共性,那便是“直”。为表忠心,直言进谏,这种性格要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是相当之难的。据史料记载,刘备当年拿下成都后为了笼络手下官员及地方降将,准备将成都城内外的房屋田产进行分配,而赵云则直言进谏,引霍去病的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毫无疑问,此举无疑必遭其他将领所忌恨。而刘备初定益州,首要之事自然是稳定内外人心,赵云虽然说得对,但此举确实是不合时宜,赵云不懂官场之道,刘备自然也难给予其高职。
其二就得说说刘备的帝王权术了。刘备与赵云相交近三十年,对于赵云的为人,自然是非常清楚的,对于赵云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他不重用可能吗?首先他不给予赵云高官要职实际上也是对赵云的一种保护,有道是“树大招风”吗?像赵云这样不懂官场之道的人,爬得越高只会摔得越惨。所以刘备宁愿给赵云一些看似平常的职位。
其次,在当时,职位越高并不代表你拥有的权力越高,刘备称帝后(时关羽已故),武将的最高官职是骠骑将军马超,然据史料记载,马超在这个职位上干得并不痛快,几年后便抑郁而终了,为什么呢?一是因为马超家仇难报,其次便是因为马超的这个骠骑将军并没有多少调动军队的实权,这对一个战将而言是非常憋屈的。马超虽是降将,但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可惜他没有得到刘备的信任,刘备对他是有忌惮的,所以只得给予其高位而变相的削弱其实权。
其实赵云看似官职不高,但实际是手握实权的,昔日刘备伐吴时,曾留赵云都督江州,统领江州之兵,这也充分证明了刘备是非常器重赵云的。再有刘备病故后,赵云官拜中护军,迁镇东将军。别看这个中护军好像不起眼,这个职位可是负责统领禁军的,要知道禁军是直接保护皇帝安危的,这一职位非大忠之人不可胜任。
最后大胆猜测一点,其实赵云在刘备死后得以迁升或许也是刘备有意为之,让刘禅提拔赵云更能令赵云深感刘禅之恩。白帝城刘备托孤诸葛亮,再从侧面安排上一个武将出身的赵云,如此可以相互制约,对于维护蜀国基业,可谓用心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