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的更替,印证着中国的历史,而在朝代的更替之中,也有一些小插曲,毕竟乱世之中,总是不会缺乏英雄的身影,在明朝去清朝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大顺,虽然这个王朝只存在了四十二天。
大顺王朝的建立者,是闯王李自成,他的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没有处理好与吴三桂的关系,如果他当年听了吴三桂的话,努尔哈赤必败无疑。
李自成之死
闯王李自成,是明末时期最大的势力,从纸面战斗力来说,当时的闯王非常强大,号称百万大军,他打败明朝入驻京城,可以说众望所归,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的皇位仅仅保持了不到两个月就易主了。
在李自成兵败之前,他曾多次向手下哭诉,如果当年听了吴三桂的话,失败的人一定不是他,而是努尔哈赤领导的满清大军,但可惜的是,李自成并没有在意吴三桂,最后落下了一个失败的结局。
那么吴三桂当年对李自成说的话,究竟是什么。
在李自成打下北京后,其实他并没有拿下全部的领地,在北京的北方,还有一股巨大的势力,那就是当时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虽然吴三桂没有阻止李自成进入北京,但李自成同样不能轻松解决吴三桂,两人就这样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在民间的传说中,李自成与吴三桂,因为一个陈圆圆反目成仇,吴三桂一怒之下放清军入关,终结了李自成,但这种说法只能存在与民间,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吴三桂,均是位高权重之人,绝不会因为一个女人影响了自己的想法。
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吴三桂主动找到了李自成,并阐明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他可以协助李自成打败满清军队,但条件是在胜利后可以占地为王,占据关外之。
按照当时吴三桂的能力来说,他完全有资格提出这个要求,因为吴三桂甚至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直接将满清军队所阻挡,他帮助李自成打败敌人,在那之后,一个人在关外作威作福,一个人在关内坐享其成。
可李自成最终拒绝了吴三桂的提议,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后悔的决定。
吴三桂的选择
在那次谈判中,吴三桂低估了自己的实力,李自成则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在李自成的眼里,像吴三桂这样的将军,就应该直接对他投降,而吴三桂对自己的力量也不是那么自信,因为明朝已经结束,他作为一个边关首将,并没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可就在这时,努尔哈赤出现。
虽然努尔哈赤与吴三桂打了很多年,但明朝的结束意味着两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于是努尔哈赤主动找到了吴三桂,当得知吴三桂只是想在一个小地方当一个土皇帝的时候,努尔哈赤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不过努尔哈赤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假借气候的原因,许诺了吴三桂西南之地,外加一系列的好处,就这样,努尔哈赤堂而皇之的通过了山海关,迈入了他祖祖辈辈梦想着中的地方。
只有亲眼见到过满清的八旗军,李自成才能想象到吴三桂是多么厉害的一个人,他手下所谓百万雄师,竟然这么的不堪一击,此时他终于想起了吴三桂的话,并十分的后悔。
如果他当时答应了吴三桂的条件,自己会受到威胁吗?也许大顺未来的继承人会受到威胁,但起码他不会,因为吴三桂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边关之外的大草原上,满清与吴三桂无论谁谁胜谁负,获益的人都是他,但李自成注定只是一个英雄,而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帝王之术
在历史中,有很多人身居大势,却始终无法走到最后一步,项羽、曹操、陈友谅,功亏一篑之人比比皆是,想要成为皇帝,不单单要有足够强大的势力,帝王之术的重要性是谁都不能忽略的。
何为帝王之时,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两个字,想象一下,如果努尔哈赤没有主动找到吴三桂,仅仅是山海关就会耗尽满清的所有精力,甚至努尔哈赤有生之年都无法入关,只要吴三桂坚持防御,他起码可以做到不败。
但努尔哈赤却使用了另外一种办法,他给了吴三桂他想得到的一切,地盘、金钱、权力,甚至到了康熙时期,吴三桂依旧是云南王,他可以间接违抗皇帝的命令,这要比自己谋反划算的多。
但努尔哈赤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利益,他对于吴三桂的安排,充满了帝王般的智慧。
首先就是地点的选择,最早吴三桂提出的地盘是关外,也就是满清起家的大草原,作为一个草原人,努尔哈赤十分明白这块地盘的重要性,如果吴三桂真的去了关外,多年之后,满清八旗很有可能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他为吴三桂挑选的地盘是云南,为何会挑选这块地盘呢?其实里面有很多的讲究,在气候方面,云南属于炎热地带,长期在南方居住的人,很难适应北方的气候,即使将来吴三桂有谋反的心思,兵力也会受到限制。
其次就是时间的选择,吴三桂来到云南后,他的爵位是可以世袭的,换句话说,只要他有继承人,永远可以在云南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面来看这是一种嘉奖,可实际上,这是一个温柔的牢笼。
有了爵位后,吴三桂的所有家人全部都在云南地区,当朝廷有了足够的实力后,可以轻松将吴三桂一网打尽。
最后一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格局,从清朝初期来看,将云南这块地盘给了吴三桂,是一种战略上的损失,但这也让满清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坐拥整个江山的皇室,整体的发展速度一定会强过吴三桂,此消彼长之下,吴三桂的优势将会一扫而空。
努尔哈赤之后,康熙皇帝大势已成,以摧枯拉朽之势拿下吴三桂,完成了对云南地区的统一,如果当年李自成听从了吴三桂的话,消灭吴三桂的,也许就是李自成的子孙,但他却被自己狭隘的眼光,断送了所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