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战争,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场战争中,大量的战役为人类之后的军事理念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教材。而其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德国仅仅花了一个月就占领了波兰的闪击战。
在这之后,德国故技重施,西欧的大量国家被德国短时间内集结起来的优势兵力打得溃不成军,当时的西欧列强法国首都陷落,全国男丁死伤大半,被打成了残疾,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更是被堵在了老家,仅凭一道英吉利海峡苦苦守卫国门。在这一系列战略部署完成之后,德国将目标放在了苏联身上。
面对国土辽阔的苏联,在德军的战略部署上,依旧保持着闪击战的思维,在德军看来,只要短时间内集结起大量的优势兵力就能破开苏联的国门,让其全线溃败。之后在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完成后,德国正式开始了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全面入侵苏联。
最开始,的确是如德国所想的那样,苏联前线军队全面溃败,大半的国土沦陷。但是很快,德国就觉得不对味了。因为苏联的国土太大了,战略纵深十分巨大,地理环境异常复杂。在进攻莫斯科时,德国的闪击战受到了拖延,但是他们已经抽不开身了,很快冬季来临,战场成为了苏联人的主场,几十万的德军要么被冻死要么被冻成残疾失去作战能力。对此,很多人相当疑惑,既然前期的形势对德军有利,为什么德军不去抢苏联的物资,尤其是衣服来过冬呢?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没有大家想的那样简单,当时的德军确实有用缴获的苏联物资抵抗严寒的行为,但是最后德军因为冬天的死伤依旧严重。这其中有哪些原因就让我们来说道说道。
首先是苏联的政策,面对为了以战养战的德军,苏联为了打击对方就采取了焦土政策。所谓焦土政策就是在战争失利时,面对无法转移的物资时采取焚烧,销毁的处理方式。这让德军虽然占领苏联大半国土,但是在物资上却收获颇少。
而且,苏联冬季的严寒可不是单靠衣服就能扛过去的。苏联人在与当地的严寒长久的搏斗中,就连自己的饮食习惯都改变了。现在我们去莫斯科,就会发现当地居民喜欢高甜高热量的食物。但当时的德军因为没有大量的苏联物资,在食物方面只能靠德国补给,这些德国食物难以保证德军在严寒中的需求,导致德国士兵成片的在苏联失去战斗力。
在最后,也是最严重的一点,就是失去战斗能力的不仅是德国士兵,还有德国的武器。我们都知道,就算是金属只要是温度低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和饼干一样脆,而且燃油在这种低温下也会冻成冰块,无法使用。在严寒中,德军最引以为傲的机械化部队变成了一堆堆废铁。
不过,德国入侵苏联在战略上是否有着失误我们很难说清楚,因为这主要是看德国的目的。如果德国的目标是欧洲全境乃至是全世界的话,苏联是必须面对的,而当时的苏联还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对德国来说是最好的进攻机会。但是德国自身没有即使的做好资源调度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再者德国的思维一直局限在闪击战上,这是德国战败最主要的原因。虽然闪击战战绩辉煌,但是面对的都是各自为战的西欧小国家,地理也多以平原为主。但是苏联国土庞大,这就为苏联在战略部署上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让战争一直拖到了冬天,让德国遭到了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