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如今法定工作时间都是五天八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超过的都得算加班,用人单位需要额外支付报酬。但鲜有人知道,“双休”这项规定在我国执行时间仅25年,在1994年3月1日之前,我国采取的是“每天8小时,每周工作6天,休息一天”的规定。
如今社会高度现代化,生产力大幅提升,人们的公休假也有显著提高。比如2018年就需要放假133天,包括29天的节假和52个周末(104天),平均每2.7天就要放一天假。
古代生产能力那么落后,法律规定的“公休假”又是怎样的呢?
古代公休假最早叫“休沐”,现存较早的记录是西汉时期。据《汉律》中的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
所谓休沐,说形象一点就是给大家放个洗澡假,回家洗洗干净换一身衣服,顺带休息一下,相当于现在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也就是说,古代公职人员,工作五天休息一天,如此循环。这样算下来,一年大约有71天公休假(闰年加6天)。
除了常规假之外,每年冬至、夏至也会有5天假、皇帝诞辰3天假,另外还有因事而宜的假期(如丧假、病假、探亲假等)。假期里大家一般先把自己里里外外洗刷干净、收拾一下家庭卫生、走亲访友、游山玩水,这样的工作制度一直延续到唐朝时期。
到唐朝时期,公元652年,官府将“五日休沐”改为十日,被称为旬休。从那时起,公职人员十日休1天,一个月休息三天。在唐朝除了这样的常规假,每年还有元日、寒食、冬至、天庆、上元五个“黄金周”,逢中秋、夏至、元宵节、中元节、孟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等也都要休假1-3天。
这样算下来,唐朝一年最少也有80多天假期,和唐朝之前差别不太大。
另外,古代的假期也十分的人性化。除了常规的丧假、婚假之外,还有探亲假。探亲假是按照距离来算的,比如唐朝规定,父母在三千里之外的,一年有35日探亲假;父母在五百里之外的,每年有15天探亲假。(不算旅途消耗的时间)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吗?
亲戚结婚也放假!子女结婚9天假,其他亲朋好友结婚也有1-5天假;每年5月份农忙,放15天的种田假,9月份快入冬了,放15天寒衣假,让大家准备入冬的装备;父母去世的,文官强行退职3年丧假,武官略少,只有100天,师父去世也还有3天假。除此之外,皇帝诞辰也还有假,国家建立时间也有假...
这样七七八八的算起来,一年也有一百多天假了,没想到古代的假期也这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