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咸丰临死之前已经动了杀慈禧的念头,但到最后他还是放弃了
创始人
2025-07-27 22:02:12
0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

文|四季文史

慈禧,这个晚清实权的掌控者,围绕她的话题有很多,而她身上的标签更多,骄奢淫逸、欲壑难填、垂帘听政、一手遮天、祸国殃民等,这些标签几乎没有一个是正面的。那么,慈禧既然这么能折腾,当初咸丰为何不学学汉武帝呢?

古今帝王最不甘心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快死了,而接班人却保不住皇位。如汉武帝时期的“子弱母强”,明太祖时期的“权臣当道”,咸丰皇帝临死前难以合眼的,无疑是前者:子弱而母强。

据史料记载,咸丰当时为了让儿子顺利继承王位,还真想在临死之前把慈禧赐死,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想。很多人不解,慈禧既然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女人,为何当初咸丰觉察不到,还要留她活口,岂不是为祸大清吗?

要知道,当时慈禧表现得可不像后来那样“霸气侧漏”,甚至说在咸丰面前她表现得十分安分守己,而咸丰也吸取前朝历史经验,结合慈禧的表现,最终饶了她。

那么,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咸丰没有带走慈禧,真的只是因为她表现良好吗?还是另有隐情?想要了解咸丰当时是怎么想的,我们还得还原一下当时的历史。

慈禧:咸丰身边的“贤内助”

慈禧,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她1852年入宫,17岁的她由于天资聪慧,相貌俊美,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熟悉大清历史我们知道,咸丰继位之后,他所面临的情况十分的严峻,当时的清政府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下。内忧,即太平军不断的发生起义,国内并不太平;外患,是指有各路西方列强对大清王朝虎视眈眈,欲有吞并之势。

按理说,咸丰此时肩膀上的担子应该非常重才是,可惜这个皇帝不思进取,不仅置兵败于不顾,反而还整体沉迷于风花雪月之中。

再把视角转向咸丰的内廷,在后宫,在众多的嫔妃当中,慈禧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

众所周知,满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而慈禧属于镶蓝旗人,位列下五旗。也就是说,慈禧的出身并不算好,而且她还是罪臣之女,和其他嫔妃相比,她没有任何优势的。不过慈禧又是幸运的,虽说后宫佳丽众多,但是却没有一人能为咸丰诞下子嗣,唯有慈禧诞下了载淳,在母凭子贵的封建社会,有了儿子,可以想见,慈禧自然平步青云,反倒得到了咸丰的专宠。

因为咸丰皇帝的身体向来不好,面对错综复杂的朝中时局,他疲于应付。而枕边人慈禧有一定文化知识,并有强烈从政欲望,加之其一手漂亮书法,这让咸丰对其十分上眼,就将批阅奏折权力交给慈禧,要其代为批阅。

正是在这段时期,慈禧对权欲的渴望水涨船高,而这一切早就被咸丰看穿了。无奈当时自己的身体很弱,加之当时载淳才只有5岁,所以总的来说,咸丰还是非常倚重慈禧的。

就这样,慈禧的某些意见已经逐渐取代咸丰,他在政治方面的建树和措施,也逐渐被咸丰认可,而慈禧自己,也不知不觉深陷权欲的沟壑不能自拔,当然,这也是她乐意接受的,甚至说是十分享受的一个过程。

一道密折与八个大臣

对于慈禧的逐渐干政,朝中已经众说纷纭,咸丰肯定有所觉察。

子弱,意味着皇位不稳,容易受到权臣的左右;母壮,意味着外戚干政,皇帝的权力依旧被架空。不论是哪种情况,都是咸丰不愿看到的结果。怎么办,咸丰在病床上不能只顾等死,他必须有所打算。

许指严在《十叶野闻》中记载称,咸丰临死前,将皇后钮祜禄氏召至寝宫,将亲自书写的一份密诏交给她,特别叮嘱说:

自己百年以后,西宫的懿贵妃援母以子贵之义,势必不得不尊其为太后,然而她绝非可靠之人,凡遇有大事,汝当专决。

意思就是,如果懿贵妃(慈禧)安分守己,没有大过失,也就罢了。但是,她如果有什么不轨举动,你可以直接宣示这道旨意,立即赐死,以绝后患。

钮祜禄氏接过圣旨,哭成了泪人。

除了这个“保险”,咸丰在生病之前,还设立了另外一个“关隘”:顾命八大臣。慈安、慈禧、八大臣,这就是咸丰有名的“三权分立”制度。

慈安这边交代好了,接下来就要嘱咐关键的载垣、端华、肃顺、焦祐瀛、杜翰、匡源、穆荫、景寿八大臣了。

因为咸丰帝就载淳这么一个龙种,所以咸丰没得选,只能选他做接班人。因为只有一个继承人,咸丰还面临着之前所有清帝都未曾面临过的尴尬情况——他还没死,权臣(顾命八大臣)就已开始争权夺势,斗争的目标很明确:将小皇帝的生母除掉,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日后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威胁。

此后,这几位大臣经常在咸丰面前说慈禧的坏话,并且私下碰头研商,欲集体向咸丰奏折言明个中利害关系。他们因此向咸丰上了一道密奏,里面只写了四个字:“钩弋夫人”。慈禧听闻后,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是好。

八位大臣为何要在折子里写“钩弋夫人”四个字?原来,钩弋夫人是汉武帝的接班人刘弗陵的生母,汉武帝死前,刘弗陵和同治一样年仅5岁,而钩弋夫人才26岁。汉武帝为了防止钩弋夫人乱政,同时还防着她给自己戴绿帽,就在临死前将钩弋夫人赐死(立太子而杀其母)。

可以想象,慈禧吓得腿软,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联名上书”,咸丰自然要谨慎对待,但他心里清楚,慈禧不能死。除了两人还有夫妻勤奋之外,同治帝还年幼,不忍在这么小的年龄,让他既没爹又没妈,再者,如果慈禧被赐死,毕竟皇帝年幼,难保江山不会易主。所以咸丰对顾命八大臣的这封密奏,虽然看了又看,最后还是把它烧了。

但同时,外戚干政血淋淋的教训,咸丰仍然历历在目,现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究竟要如何处置呢,除了交代好慈安这边,这“八大臣”就不用防了吗,肯定得防。

弥留之际,咸丰最终想到了一个“双赢”的策略。那就是给“顾命八大臣”以名分,让慈禧和八大臣之间互相牵制,这样势必能达到平衡。假以时日,等同治帝长大了,自然也就可以平稳过度了。

既如此,咸丰在烟波致爽殿里,又亲口下了另一道谕旨:

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很明显,这道口谕明确了“顾命八大臣”的身份。咸丰心想,有了“双保险”,又何惧慈禧能翻出什么浪花呢?

人算不如天算,慈禧迅速掌控时局

对于咸丰而言,他自认为临死之前的布局是天衣无缝的,说实话,咸丰这一政治设计确实还算不错,妥善处理帝后权臣之间关系,而且这个“三权”分立之后,他大可不必去杀慈禧,他觉得这样的设计,慈禧必然无法擅权。只是咸丰太低估了慈禧的政治胆识和谋略了。

有句话叫:“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对于慈禧而言,丈夫刚刚驾崩,她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打破这种平衡,而让大权紧紧攥在自己手中。要打破平衡,自然要各个击破。

两个女人间的较量

要想抢占先机,必须主动出击,“攘外必先安内”,慈禧决定先从身边的慈安下手。

同在后宫,同侍一主,慈安跟慈禧两个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肯定是家常便饭,她们之间属于明争暗斗,冷箭频发。

“后宫佳丽三千,三千宠爱在一身”,咸丰因为慈禧而荒废了不少朝政。慈安觉得长此以往,他将会变成隋炀帝一样的昏君而背负千古骂名,于是慈安想了一个办法。

只要咸丰去慈禧那里过夜,慈安就派小太监在外面朗读圣训,有时候她自己也去读,当功课来做,搞得咸丰很难受。试想,“屋内春光无限,屋外圣训不断”,这对于清朝皇帝十分重视祖训的传统而言,咸丰怎么能受得了。慈禧自然也非常气愤。从此,两个女人便杠上了。

此时,咸丰死去,而且慈安手里有先帝的密诏,慈禧自然要想方设法毁了它。慈禧就找到慈安,说以前都是自己不好,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其实也不能怪我,你说咸丰要来我也不能拦着不是,然后再哭着说八大臣八个男人觉得咱们女人和小孩好欺负,经常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咱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啊。

慈禧的一番巧舌如簧,让慈安觉得她说的都非常在理。随着慈禧经常在慈安面前早请示晚汇报,日子一久让慈安完全放下戒备心理,甚至把先帝的密诏拿给慈禧看。当慈禧看到密诏后,佯装吓得不行,赶忙伏跪在地,哭着说姐姐饶命。

慈安见此状,一颗女人心一下子变软了,是啊“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啪”的一声,慈安直接将咸丰临终前留下的密诏给扔到炭火盆里去了。说咱们姐妹情深,这道圣旨,根本没有什么用处。此时,慈禧心里乐开了花。

叔嫂联袂上演“辛酉政变”

第一道“屏障”已经攻破。慈禧接下来要想法对付“八大臣”了。而对付八大臣,只凭借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肯定难以办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慈禧必须找一个帮手,而她早就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小叔子——奕。

奕跟咸丰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奕比咸丰有才能,道光开始是欣赏奕的,但咸丰有个好老师叫杜受田,他对道光的脾气摸得非常透,知道道光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他就和咸丰说,你的才华不如你弟弟,那咱们就比孝顺,如果道光说自己快不在人世了,以后你们怎么治国,你不要回答,只管趴地上哭,哭得越惨越好。

无巧不成书,有一天道光真的问了这个问题,咸丰按照老师教的,“扑通”一声趴在地上,可劲地哭,还拼命磕头,一旁的站着的杜受田心惊胆战,因为咸丰磕得太猛了。最后,咸丰就这么继承了皇位。

这边哥哥咸丰刚死,奕也在时常提醒自己,不要爱上嫂子,否则一定会落得个果郡王一样的下场。

对于当时清廷的现状,奕非常不满。起因主要是两件事:一是西方列强入侵,很多王公大臣逃的逃、藏的藏,都在避祸,而朝廷却让他留下来跟洋人谈判议和,这让他很不爽;二是哥哥咸丰帝死的时候,顾命八大臣里楞是没有他,兄弟一场,干嘛做得这么绝?

所以奕非常憎恨这个王廷,甚至有了夺权的想法,由于他在日后跟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捞到了很多的政治资本,所以变得强硬起来。

对于这一切,慈禧早已看出端倪,他觉得,可以引爆清廷而重新洗牌的切入口,正是这个小叔子。

奕心里也清楚,皇帝的儿子还在,自己就没有办法取代皇帝的位置,而即便是日后举事,眼前的“八大臣”肯定会使绊子。而奕对嫂子恨透八大臣一事也了若指掌,基于此,叔嫂二人一拍即合。

1861年(咸丰十一年),慈禧和奕这对叔嫂联合发动了震惊朝野的“辛酉政变”,此次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

从咸丰皇帝的死到八大臣被清算,慈禧只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如果咸丰在世,一定会被慈禧高明的政治头脑和手腕,惊掉下巴。

而奕“鬼子六”(排行老六)的绰号,正是朝廷清流派对奕的蔑称。这一年,慈禧才26岁。虽说奕的算盘打得很好,但他还是低估了慈禧的能力。慈禧后来利用奕发展起自己的势力后,就开始用各种手段把奕的势力给大大削弱了。

自此以后,慈禧掌权的路上如履平地,她迅速走上权力巅峰,开始了她骄奢淫逸、祸国殃民的腐朽人生,而这一统治,几近半个世纪。

这里提出一个假设,慈禧手段之厉害和强大,确实让人叹服,可换个角度来看,如若没有慈禧的把控,清王朝是否还可以顺利延续下去呢?

(慈禧从一个贵人逐步走向权欲的巅峰,足见她的政治谋略和胆识。咸丰明知道她有极强的野心,但由于同治帝尚小,所以他没有学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做法。试想,如果咸丰临终前诛杀慈禧,晚清又是怎样的结局呢?欢迎点评关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相关内容

5盘大逆转,烂柯杯32强赛...
逆转与命运——2025烂柯杯16强赛的光与影 2025年7月2日,...
2025-07-27 08:37:51
诡异!中超半程冠军为何突然...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18轮比赛展开争夺,...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在汪峰和森林北前往日本旅游的同一时刻,46岁的章子怡则在社交媒体上...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说到明朝的历史,除了历代皇帝那些事儿,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可能就是锦...
2025-07-27 08:34:15
聚焦朱子文化周丨纪念朱子诞...
■南平广播电视台:余华尊 ■建瓯融媒 聚焦朱子文化周 今天上午,2...
2025-07-27 08:33:52
原创 ...
1862年,这一年清朝可以说刚刚挺过亡国的危险。在这之前英法联军攻...
2025-07-27 08:33:50
原创 ...
众所周知,日本和我们国家一衣带水,从唐朝到当代一千多年的时间,两个...
2025-07-27 08:33:45
原创 ...
说起清代的翰林院,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清水衙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
2025-07-27 08:33:43
原创 ...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臭名昭著的暴君,臂如夏桀,这位夏朝时期的君主在位期...
2025-07-27 08:33:39

热门资讯

原创 “...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不可迷信! “谁都惹不起”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者...
原创 土... 古代中国发生过两件非常屈辱的事:一是靖康之变,二是土木堡之变。靖康之变,是直接导致北宋灭亡的事件,北...
原创 他...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他们被人们视为“天子”,是所有人敬畏的对象。作为国家的脸面,皇帝在...
《三国志·战棋版》盟书和兵种改... 哈喽大家好啊,迎来了全新盟书玩法和兵种组队规则: 首先来看盟书玩法的改动,新赛季是魏和蜀、吴和群可...
原创 黑... “种族歧视”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像我们所熟悉的美国等国家,至今为止,在“种族歧视”问题上...
寒食节和介休绵山有什么联系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食节,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前两天。 寒食节与介休...
原创 薛...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而在这些将领中,能够被称为名将的似乎并不多。可是对于薛...
原创 近... 对于中国近代的落后,许多人归咎于清朝。如果是知识体系不够,那么,我们通过互相学习历史还可以挽救。如果...
原创 清... 先说结论,虽然从官员的品级上来看,尚书衔为从一品,总督衔为正二品,但是从清廷的实际操作来看,总督无疑...
原创 “... 公元前259年,在赵国的都城邯郸诞生了一名秦国皇族男婴,他的母亲是赵姬,父亲是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