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你害我被腰斩,你全家都会被腰斩!”
大秦赋中,嫪毐一干人等在妄图政变失败之后,其中一个即将被行刑的人对着看台上的李斯发出了人生中最后一道诅咒,也许是诅咒最终灵验了,李斯真的落到了如他所说的境地。
一说到秦朝统一全国,那么李斯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作为嬴政统一全国期间最大的帮手,出谋划策并且制定计策,积极兼并和进攻六国。
而在秦朝建立之后,为了凸现和过去的王的区分,同时给世间人一种凌驾于过去王权之上的印象,于是李斯向嬴政献策皇帝称号,并自称为朕。
随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货币,修筑长城等等后人耳熟能详的功绩,里面都少不了李斯的影子。
李斯的出身
时间来到春秋战国的后半段,一个影响到整个华夏历史的人物,在今天的河南地区诞生了,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做过小官,但是心怀高远的他不甘于此,于是去拜了荀子为师,学习了帝王之术。
环顾全国,秦国是最不看重出身的地方,也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于是李斯来到了秦国。李斯到了秦国后得到了吕不韦的器重,最终给他日后接近秦王创造了机会。
在吕不韦被罢免之后,李斯到了丞相的位置,很快,时间来到秦国统一全国的阶段,在这期间李斯献策,使用离间计离间各国君臣,这一招在后来统一全国的道路上屡试不爽。
而当时灭六国的顺序,直接决定了秦国最后是否能够成功,最终,李斯提出的先灭韩以震慑他国的顺序,被秦始皇采纳,而李斯也领命带着金银前往各国收买重要官员,这一计策果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而李斯的上位事业并非一帆风顺,曾经,韩国派遣郑国劝说秦国修水渠,想要凭借这个削弱秦国的国力,最终东窗事发,包括李斯在内的外来者全部被驱逐。
最终还是秦始皇明辨是非才最终将几人追回,否则,今天的历史就不会是史书上写的那样。此后,君臣一心,共同为消灭六国而努力。
六国统一之后,在李斯的建议之下,将全国分为了36郡,全国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同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东周以来诸侯王分裂割据的祸患,由此而来的制度,更是被后世沿用了2000多年。
李斯的功绩
在统一全国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国家,谁都没有治理的经验,在这个时候,李斯的几条政策为秦始皇点明了一条方向。
首先,在文化上,各国经过千百年的分裂,早已在自己的疆土之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系统,这也是为何新攻陷的城池始终无法真正成为自己的领地,在最终也极有可能重新反叛回到故国。
当时,秦国虽然灭掉了东方六国,但是六国的残余势力仍在暗中蠢蠢欲动,同时,各国之间的文化隔阂使得各族之间相互融合变得十分艰难。
由此,势必会带来国家分裂,秦始皇不得不选择几次巡视全国,以镇压或震慑这些人,但要是想根本上解决还是得从文化上入手。
由此,历史上著名的统一文字,便是由李斯提出,秦始皇下令各诸侯国曾经的古文字全部废弃,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
随后,李斯更是采用秦代的一个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作为了当时官方的正式书体,这正是后来大家熟知的隶书。古代四大书法,真草隶篆,其中一半都是李斯的功劳。
而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军队的战斗力想要强盛,势必离不开经济上的增强,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秦朝根基的动荡与否便源于此。
为了商业往来能够明确,首先,各国混乱不堪的度量衡便是要首先废弃。今天的寸尺丈等计量单位,以及十进制的计数,等等,都是自当时产生的,在随后几千年,无论王朝如何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未改变。
市场的问题解决了,那么货币便成为下一个解决的问题,当时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钱,刀币铲币五花八门,这也是李斯向秦始皇上的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
统一了货币,使得各国之间钱币互相使用不用兑换,一来省时省力,二来从生活习惯上拉近全国各地民族之间的距离,削弱了地域的区分,间接促进了文化的统一,这更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举措。
最后,直接连接各个郡的秦直道使得秦国连成了一个整体,无论哪里有战乱,大秦的战士都能在第一时间抵达。秦直道的地位,可以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了。
李斯的结局
秦始皇在经过几次巡游全国后,最终在沙丘这个地方毙命,李斯此时联系宦官赵高窜改了遗诏,推举了胡亥当皇帝,也就是历史上的秦二世,至此,天下起义风起云涌,而李斯也被赵高迫害腰斩而死,真应了文章开头的那个诅咒。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赵高虽然把控着天子,但本质上唯一宦官,而李斯作为百官之首,却成了实际上的朝堂话语人,这就使得赵高的嫉妒,最终被赵高诬告谋反,并且最终屈打成招,随后被腰斩并被夷三族。
其实,更深层次的在于,李斯此时的治国方案,已经与之前大相径庭,用暴政形容毫不为过,这也难怪后来的起义者都声称天下苦秦久矣。
而在历史上往往提出酷刑的人都会成为自己作品下的亡魂,李斯也不例外,法家也被推向极端化,由此也间接证明了法家思想适合夺天下不适合治国。
李斯的一生,在受到秦王的重用之后,就用自己的学识为秦国撑起了一片天,他可以说是一个法家最完全的执行者也是一个好的臣子,但是他并不是个好的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