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慈禧死前喝王八汤续命,刚咽气,太监就立刻往嘴里塞了一颗夜明珠
创始人
2025-07-27 17:02:47
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在史书中留下浓厚笔墨的人物,他们用或雷厉风行、或软硬兼施的手段,改变着中华帝国的发展走向。

在这些男性统治者之外,还有一位女性统治者同样经常被人提起。她的身上永远不缺争议,有的人认为她是中华的罪人,有的人却认为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老人。

她就是慈禧太后,一个把握了清朝两代皇帝的女人。在晚清内外交困的时候,慈禧太后用雷厉风行的手段牢牢把握着帝国的命脉。

我们无从得知,如果晚清朝堂没有慈禧太后的参与会走向如何。但我们清楚的是,她绝对是大清帝国最尊贵的女人。

出身贵族,年少入宫得宠

慈禧太后出身叶赫那拉氏,是不折不扣地满清贵族女子。叶赫那拉氏自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发迹之时,便一直与皇室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皇太极的妻子孝慈高皇后、再到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从来不缺名人。

慈禧便是以叶赫那拉之女的身份,在1852年被选为咸丰帝的妃子。她聪慧敏锐、美丽俏皮,因此一入宫便很快获得了咸丰帝的宠爱,当时同样风头无两的丽妃也不及慈禧的受宠程度。

在君王的偏爱下,慈禧入宫4年便诞下一位皇子,这便是日后的同治帝。慈禧此时诞育龙嗣有功,又长于书法,备受皇帝宠爱,所以被顺理成章地封为懿贵妃,并被咸丰帝允许出入御书房、代帝批阅奏章。

从这时起,慈禧的人生开始脱离一个受宠嫔妃的轨迹,向帝国掌控者的方向飞驰而去。

一直到咸丰帝病故于热河行宫时,慈禧一直是大清朝廷隐秘的参与者。有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她得以在自己的孩子同治帝登基后,正大光明地垂帘听政,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

虽然在垂帘听政的过程中,慈禧不得不受慈安太后与八大臣的桎梏,但有一位身为皇帝的儿子,慈禧手中的权力之大旁人无法想象。

重用李鸿章等汉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主持洋务运动……同治时期的慈禧,做了不少有利于大清统治的事情。

晚年古板昏庸,生活奢靡

也许古往今来的大人物,都摆脱不了壮年英明神武,晚年昏庸享乐的命运,慈禧太后也是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东宫太后慈安还是八大臣,都逐渐失去了牵制她的能力。

再也没有人能对慈禧太后的决定提出疑惑,所以慈禧也失去了通过他人反馈更正自己的机会。她在清朝朝廷上所做的决定,越来越固步自封、古板昏庸。

也许是儿子的去世让慈禧心态大变,晚年的慈禧除了政治决策昏庸,生活上也以享乐为主,奢靡非常。

据后来慈禧太后身边宫女的回忆,每天清晨慈禧所享用的早饭种类,多达20余种。其余铺张浪费的事情,更是不胜枚举。

每天紫禁城天不亮,便有上百名宫人开始为慈禧忙碌,他们要赶在慈禧太后起床之前,将其所要穿戴的衣物首饰、三餐菜品全部准备好。无论慈禧太后的轿子行到宫廷何处,总是会有成百上千的宫人恭敬跪下等候为她服务。

年事愈来愈高的慈禧太后,对大办寿宴有着无与伦比的兴趣。为了讨好这位清王朝最尊贵的女人,宗室成员醇亲王曾投其所好,在她六十大寿前主动提出修缮圆明园为其祝寿。

当时清政府正经历甲午中日战争,军费窘迫,所以有臣子对这种大肆宴席的提议不赞同,并上书缩减圆明园修建开支、移做军费。谁料慈禧对此十分不满,大发雷霆,甚至说出“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的话。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局势恶化,金顺、大连纷纷陷落,在朝廷内外压力之下,慈禧最终没能如愿在圆明园举办她的六十大寿宴席,这成为了她的一块心病。

寿宴之祸,王八汤不能挽救慈禧性命

既然六十大寿不能大办,慈禧便在之后的每一个寿宴上大费周章。一直到她去世的1908年,这位尊贵皇太后的寿宴总能令紫禁城热闹非凡。

在这一天,从国内海外、天涯海角运过来的珍宝,会像流水一样被送往慈禧所居住的仪銮殿。

天上飞的、地上游的,各种山珍海味在其寿宴上见怪不怪。有的人为了讨好慈禧,甚至特意寻找高寿的老人参加宴会,只为讨个好意头,让慈禧高兴。

1908年,在慈禧73岁大寿的宴席上,内务府特意将全国上下的大厨召集起来,共同为慈禧的寿宴准备菜肴。

不得不说,大厨们使尽浑身力气所做的菜肴的确十分美味,甚至得到了慈禧毫不吝啬的肯定。素日讲究养生的慈禧在自己的73岁寿宴上不由多吃了一点,直至宴会将完,仍然对菜肴念念不忘。

寿宴结束后,慈禧太后便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圆明园湖边留影,也许是她那天的衣物穿得太单薄、也许是慈禧寿宴上所食之物有问题。在寿宴结束回宫后,这位让众人提心吊胆的人物很快病倒了。

经过太医们的精密诊断,慈禧被确定患上了痢疾。无数的珍贵药材被送入仪銮殿,但她的身体始终不见好,万般无奈之下,她身边的太监总管李莲英想出了“甲鱼汤”的偏方。

甲鱼在民间向来有着“长寿”的美誉,所以李莲英病急乱投医,慌忙之下将甲鱼汤呈给了慈禧食用。也许甲鱼真的有大补的功效,一碗汤下肚,慈禧太后居然能在宫人的搀扶下下地行走了。

但可惜的是,王八汤只能治标不治本,想要活命的慈禧太后日日服用甲鱼汤,也不能让自己的身体真正好起来。数月之后,在病痛中被反复折磨的慈禧终于逝世了,享年74岁。

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她去向不明的珍宝

在慈禧太后最后的弥留之际,太监总管李莲英始终伴随在他身边,这不仅是因为李莲英是慈禧心腹,还因为李莲英要完成慈禧最后的嘱托——在慈禧去世后将夜明珠立刻放入其口中。

这颗夜明珠是慈禧生前的最爱,大如鸽子蛋,熠熠生辉,甚至有着保尸身不腐的效果。据孙殿英在自传中回忆道,他在盗取慈禧墓的时候,的确在慈禧棺中看到了这颗夜明珠。

慈禧生前权势滔天,死后也不愿落寞,在她下葬之时,无数的奇珍异宝被当作随葬品放入墓穴。1928年,孙殿英为了筹集资金发展势力偷盗慈禧墓,当他看到里面的布置时,被奢华的随葬品规模所震惊。

据他后来回忆,墓穴中最值钱的不仅有慈禧口中的夜明珠,还有她生前极为喜爱的碧玺西瓜。为了投靠民国四大家族,孙殿英将碧玺西瓜送给了宋子文,而夜明珠则被他献给了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

接下来的岁月里,中华大地风雨飘摇、战火不断,慈禧下葬时的珍宝也四散流落,不知去处。

回望慈禧太后的一生,人们对她的评价毁誉参半。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她绝对是中华历史上一颗夺目的流星。

纵然她晚年昏庸奢靡,但她在风雨飘摇中执掌帝国的决心与智慧永远让我们钦佩。她是大清最后的女王,也是中国历朝历代最后的女王。

相关内容

河北承德文旅资源走进北京宣...
7月25日,由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主办的“河北承德文旅资源走进北...
2025-07-29 00:37:51
原创 ...
张居正的先祖是元朝末期,凤阳定远人士的张关保。他曾经追随大将军徐达...
2025-07-29 00:33:59
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
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在情感的共鸣中升华中非情谊,激励更多非洲...
2025-07-29 00:33:51
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闭...
10月26日,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闭幕。...
2025-07-29 00:33:42
原创 ...
有这么一位法国总统,他在冷战最激烈的60年代初期,带领法国率先与中...
2025-07-29 00:33:34
原创 ...
东晋枭雄桓温曾有“人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么也要遗臭万年”的豪言壮语...
2025-07-29 00:33:29
原创 ...
公元208年,曹操发起了统一南中国的战争,在长江赤壁一带被以江东孙...
2025-07-29 00:33:25
原创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上很多事情的确都能...
2025-07-29 00:33:17
原创 ...
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战争,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
2025-07-29 00:33:15

热门资讯

东西问|夏冬波:包公文化为何情... 中新社合肥10月27日电 题:包公文化为何情牵两岸远播四海? ——专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夏冬...
路县故城遗址开考古课了!15组... “我们面前,层层叠压的地层之下,是一座2000多年前的汉代古城。”10月27日,通州区路县故城遗址,...
原创 她... 身为女性我们更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恶意,甚至连穿衣服的自由都饱受争议,而这种现象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就...
原创 唐... 老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小编就说一说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掏粪行业里成为状元的人。(这不仅...
一生一事|创业在兵团 尤良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三团十一连的职工。三十多年前,年轻的尤良英怀抱着美好憧憬来到新疆,却...
原创 《... 《亮剑》里因为战场抗命事件,被贬到边区被服厂当厂长的李云龙同志,其实作梦都盼望能回去带兵打仗,然而当...
原创 晚... 文 | 陈飞 提要:从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建立开始,宗法制度对中国的影响就一直持续到清王朝的灭亡,这...
原创 蒋... 提到杨永泰大家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但是一定听说过他所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的说法。 那杨永...
原创 她...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身份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而出生的高低贵贱也是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身为皇室之中...
原创 中... 北京时间10月28日消息,2024赛季中超联赛第29轮比赛结束争夺,本轮争冠和保级形势再次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