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一般都会从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这个情节开始讲起。因为董卓入京后,开始独断专权,又废立少帝,致使关东联军讨董,这才开启了诸侯混战的局面。
正因如此,当吕布选择背叛丁原与吕布联合之时,东汉末年的局势才正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吕布这位从并州而来的割据势力,也开始了自己的争雄之路。不得不说,吕布的所作所为,的确一次又一次影响到了汉末局势。
纵观吕布一生,可谓是起伏不断。他叛丁原而奔董卓、杀董卓又投袁绍、背袁绍而结盟袁术,最后又寄刘备以攻徐州。这样一位风云人物,《后汉书》、《三国志》自然都纷纷为其立传。抛开吕布人品不谈,他能以一个边地武将的身份在中原掀起一阵阵风云,的确极为难得。
但令人意外的是,英雄一生的吕布,虽然在明面上败亡于曹操刘备之手,但他背后势力的瓦解,却是一对不怎么有名的父子导致的。他们便是徐州名士陈登和其父陈珪。
吕布能击败刘备占据徐州,离不开袁术的援助。这点很容易理解,因为陶谦在世时,与袁术互为同盟,一同对抗袁绍、曹操等人。但刘备当上徐州之主,却是因为当地豪族陈登、糜竺的支持与袁绍的默许态度,这才顺利接过徐州牧。自此之后,刘备改变了徐州的立场,改为支持袁绍、曹操等人。如此一来,袁术焉能不痛恨刘备?
后来袁术主动进攻刘备,并派人联合陶谦旧部与吕布,成功将徐州占据。由此可见,吕布能在徐州站稳脚跟,离不开袁术这位铁杆盟友。只可惜,吕布占据徐州,只是凭借强大武力,未曾令当地士族归心。再加上吕布来自边地,而且没怎么有文化底蕴,导致陈登等名士,对吕布的统治地位极为不满。
在此情形之下,陈登与陈珪父子联手,在吕布与袁术之间巧妙斡旋,最终让吕布失去了袁术的支持。当时,袁术急于称帝,离不开吕布的支持。因此他派人游说吕布,希望双方能结成儿女亲家。对此,吕布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正在此时,陈珪却站了出来。他凭借自己的口才,竟然说服吕布依靠曹操。吕布想到袁术之前对自己的亲信,又见他妄图僭越称帝,遂派人单方面撕毁约定。曹操见缝插针,急忙派人来册封吕布为左将军。后者大喜,遂命陈登前往许都谢恩。
正当两人密谋之时,这边的吕布又在陈珪的献策下,成功重创袁术。后者大怒,彻底与吕布断了联系。从这时起,吕布便倒向了曹操的麾下。而维系吕布与曹操之间关系的,便是陈登与陈珪父子。
陈登支持刘备,这很好理解,毕竟后者是汉室宗亲;陈登支持曹操,也同样很有道理,因为曹操也是公族子弟。但仔细一想,陈登这般出身的人,是无论如何不会忠诚于吕布的。而且陈登与刘备、曹操的关系向来亲密,因此他便自发承担了颠覆吕布统治地位的一根导火索。
在失去袁术支持后,陈登便积极游说徐州境内的豪族,并暗中达成了一个反吕布联盟。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中说:“(陈登)奉使到许,太祖以登为广陵太守,令阴合众以图吕布。”被曹操委任为广陵太守后,陈登暂时离开徐州,到地方上发展自己的兵马。但对于吕布在徐州的统治,陈登是极为不喜的。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进攻吕布。令后者意外的是,陈登竟然提前引一支兵马从广陵出发,作为曹军先驱,直接向徐州治所下邳发起了猛烈进攻。吕布见状大惊,一度要拿下陈登的三个弟弟为人质。但吕布的部下张弘也与陈登有来往,遂将其三位弟弟暗中放出。
不久之后,曹操、刘备等人也赶到。吕布部将见大势已去,遂暗中反叛,将吕布擒获,打开了下邳大门。不难发现,吕布遭到部下背叛,除了他自身有一定问题外,与陈登的暗中联合也应当有一定关系。
综上,导致吕布败亡的直接因素,便是陈登、陈珪这对父子的联手。徐州之战后,陈登因此功获封伏波将军,依旧在广陵郡担任太守,并数次击败江东孙氏,成为曹操在江淮之地的一道绝佳防线。只可惜,陈登只活了三十九岁,否则的话,自当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