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点评一针见血,3大原因注定失败
创始人
2025-07-27 09:33:57
0

1934年,英国人派部队入侵我国云南抢矿产,当地佤族的首领班洪王带着族人奋起反抗,可武器落后打不过英国人。英国人烧了他们的宅子,形势危急。

生死存亡之时,班洪王把当地的十多个王子、头人都聚在一起,写了一封《敬告祖国同胞书》,向全国人民求救。在书里,班洪王满怀感情地说:“阿祖阿公之源源相传,守土有责,倘自我失之后世,上难以见冥灵之阿祖阿公,更何颜于后世耶!”

他们书里说的阿祖阿公其实是诸葛亮。三国时诸葛亮南征,他们的祖先与诸葛亮立下了誓言,永不反叛,永远守护祖国的边疆。

此后,哪怕已经过去了1700年,他们依然没有忘记这个誓言。即使面对的是强大的英国人,他们还是拼尽全力,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了誓言。

知道这段往事的人,无不为佤族人的爱国情怀而潸然泪下,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诸葛亮独特的人格魅力,居然可以让一个部落信守和他的誓言长达一千多年。

三顾频烦天下计

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在山东琅琊阳都,父亲在朝廷里当官。虽然诸葛家也是名门,但当时已经有点落魄了,和汝南袁氏、颍川荀氏无法相比。

诸葛亮一出生,就赶上了国家天翻地覆的大动乱,当时的皇帝汉灵帝治国水平一塌糊涂。诸葛亮三岁的时候,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全靠叔父诸葛玄照看。

诸葛亮从小就看到了战火中百姓的生活有多惨,也亲眼目睹了军阀势力为了一己私欲而滥杀无辜,当时的曹操因为其父曹嵩在逃亡途中,意外身死而下令屠城泄愤,

无辜百姓的尸体堆成山,泗水为之断流,这种百姓命如蝼蚁的惨状深深刻在诸葛亮心中

17岁之时,诸葛亮仍然拒绝出仕,他在隆中苦修十年,广交义士,诸如建安七子王粲,颍川四大学子杜袭。转眼又是几年,叔父诸葛玄去世,天下三分,曹操势大,诸葛亮依旧没有出仕。他在等,在等一个和他理想一致的人,在等一个心怀苍生的人。

此时,刘备走进了诸葛亮视野,刘备没有曹操的先天优势,而是几番出生入死,培养自己的势力。刘备当时已经四十有余,一心想要匡复汉室,他也始终坚持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在刘备的身上,诸葛亮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光辉。

司马徽将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求贤如渴,三顾茅庐

。黄巾起义、曹操屠徐州中,刘备的心怀天下也令诸葛亮暗自佩服。在隆中隐居的十年里,诸葛亮也从来没有忘记观察天下大势。

当时天下各路诸侯,曹操的理念诸葛亮从来就不认同,刘表、马腾、韩遂等人,要么才能不足,要么只是和董卓一样的军阀,遍观天下,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的,只有刘备一人。

于是,一见刘备,诸葛亮便将“隆中对”告诉刘备。这时,刘备47岁,诸葛亮27岁,刘备被诸葛亮的想法打动,选择让这个小自己20岁的年轻人来当舵手,诸葛亮也认可了刘备当他的主公,两个理想主义者为了相似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与诸葛亮堪称君臣关系的楷模。刘备不似曹操多疑,他对诸葛亮信任有加,一应军国大事都与诸葛亮共同商量,鱼水典故便出自二人。

赤壁、汉中、夷陵数战,诸葛亮后方制定计策、刘备前线作战应敌,为了他们共同的理想,合力撑起蜀国的天下。直到白帝城,刘备病危,托孤诸葛亮。此时诸葛亮接下的不仅是一位幼年君主,还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

诸葛亮很清楚人民安居乐业,政权才会稳固。蜀国连年战争,大量土地无人耕种,诸葛亮是商鞅,把土地国有化,统一分配;豪强和富商兼并土地,诸葛亮是刘备,从法律上打击,经济上抑制,蜀国当时境况要求保证资本在国家可控的范围内,老百姓压力大。

诸葛亮是李牧,让军人和百姓一起种地,减轻赋税,恢复民生;国内基础设施残缺,诸葛亮是李冰,重修都江堰,在水旱灾严重的地方因地制宜,修建了不少水利设施,直到现在有些地方的水坝还叫大诸葛坝、小诸葛坝。

南中有叛乱,诸葛亮是关羽、张飞,亲自带兵,不到一年就平定南中;

南中地区经济落后,诸葛亮是神农,把农耕技术推广到这里

,教当地老百姓怎么发展经济,以至于云南不少民族到现在,还在纪念诸葛亮对他们的贡献。

诸葛亮把自己一个人当成十个人来用,总算是把国内原来分崩离析得人心稳住了,蜀国又有了一战之力。蜀汉后来连年用兵,但老百姓的压力却没有很大。整个三国时期,曹魏地盘上发生过24次民变,东吴23次,而蜀汉,仅仅只有三次。

毛主席的评价

诸葛亮数次北征,却功败垂成,最后病死于五荒原,众人为之扼腕,也为他功业未竟而感到惋惜。毛主席也曾谈及过诸葛亮,却认为他无法统一三国有其自身原因的必然性,指出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三大失误。

一是用人有误

。关羽丢荆州、马谡失街亭皆是盲目用人之果。关羽骁勇善战却骄傲自满,不能很好地执行联吴抗曹的战略,最终导致城丢人亡。

马谡只擅长坐地论道,却无法根据实际而灵活应变,街亭的失守使得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毁于一旦,为了撤退不得已使用空城计。

二是未能临阵决策

。毛主席认为马谡失街亭之时,若诸葛亮身在前线,必定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不至于兵败如山。

街亭之败,诸葛亮也当负重要责任。以司马懿与诸葛亮数次较量结果为标准,毛主席认为司马懿军事指挥能力更胜一筹。

三是军事战略失误

。毛主席认为蜀汉灭亡的根源便在于“隆中对”。在自身实力本就弱于曹魏之时,诸葛亮应该大军挺进、亲临指挥,而不是分散兵力、委责他人。

关羽守荆州、刘备攻东吴无一不遇挫,蜀汉元气大伤,孔明伐中原兵败已是必然。古语有言,一失足成千古恨,诸葛亮作为军师,有这几大缺点,注定无法一统三国。

小结:

诸葛亮出山之时曾说“愿以只手补天下”,他在位之时,事事为百姓考虑,所以诸葛亮死后,人民永远纪念他。唐朝武德充沛,官方设立武庙,从历朝历代中军事家选十个人出来,在武庙享受祭祀。武庙十哲中,整个汉末到两晋,只有诸葛亮一人入选。

纵观几次北伐过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实际非常突出,但总有一两个细节出问题导致整次行动的失败。曹魏即使数吃败仗,但本身实力雄厚,补给源源不断。

诸葛亮的个人缺点固然影响了北伐,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司马懿就没有错误吗?只能说双方的容错率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一次次北伐不成的背后,其实是魏国和蜀国二者国力的巨大差距,这并非人力可以弥补的。斯人已逝,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无尽的缅怀。

相关内容

5盘大逆转,烂柯杯32强赛...
逆转与命运——2025烂柯杯16强赛的光与影 2025年7月2日,...
2025-07-27 08:37:51
诡异!中超半程冠军为何突然...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18轮比赛展开争夺,...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在汪峰和森林北前往日本旅游的同一时刻,46岁的章子怡则在社交媒体上...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说到明朝的历史,除了历代皇帝那些事儿,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可能就是锦...
2025-07-27 08:34:15
聚焦朱子文化周丨纪念朱子诞...
■南平广播电视台:余华尊 ■建瓯融媒 聚焦朱子文化周 今天上午,2...
2025-07-27 08:33:52
原创 ...
1862年,这一年清朝可以说刚刚挺过亡国的危险。在这之前英法联军攻...
2025-07-27 08:33:50
原创 ...
众所周知,日本和我们国家一衣带水,从唐朝到当代一千多年的时间,两个...
2025-07-27 08:33:45
原创 ...
说起清代的翰林院,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清水衙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
2025-07-27 08:33:43
原创 ...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臭名昭著的暴君,臂如夏桀,这位夏朝时期的君主在位期...
2025-07-27 08:33:39

热门资讯

原创 慈... 相信大家对慈禧太后都不陌生,慈禧太后几乎可以说是整个大清最后的实际控制者。后来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慈...
原创 她... 在明朝皇室的丧葬制度下,无论皇后死于皇帝之前或是死于皇帝之后,她都要与皇帝合葬在一起,可是在清朝的时...
原创 导... 说起三国,一般都会从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这个情节开始讲起。因为董卓入京后,开始独断专权,又废立少帝,致...
原创 看...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一直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影响着王朝的盛衰。阉割后的宦官,他们的声音会变成跟女人一样...
原创 唐... 唐朝开国,帝王身边的人才济济,比如,贞观年间的武将有:李靖、尉迟恭和秦叔宝等人;文臣则出现了魏征、房...
原创 古...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在人才选拔制度上的一大创新,就是闻名后世的科举制度,可以说,科举制度成...
原创 大... 大清灭亡,从此改朝换代,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天下,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最终被摧毁,最终,皇族也...
原创 日...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以掠夺他国利益为出发点而展开的侵略战争,为之受苦受难的一直都是无辜的人们,不仅被掠...
原创 索... 很简单,因为康熙认为是他唆使自己的儿子太子造反;是他带坏了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太子;是他造成他们父子相...
原创 农... 在很多人看来,农民出身自然是最普通不过的,但在历史当中确实有一些农民出身的人获得了成功,比如朱元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