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为枭雄,同为胜利在眼前,项羽和李自成到底输在哪里
创始人
2025-07-27 05:32:55
0

同为枭雄,同为胜利在眼前,项羽和李自成到底输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有着无数的英雄人物,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他们都随时间长河尘归尘土归土消失无踪,只留下传奇故事千古传颂。

失败者的悲情总让人生出更多感触,也许是因为同情也许是因为遗恨,不过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因为那教训的深刻吧。

失败者一串又一串,今天就说说两个离成功一步之遥的失败者项羽和李自成。

先聊聊项羽!

对项羽最大的感触就是清代李晚芳的一句话

”羽之神勇,千年无二。

意思是说,如项羽那有勇猛的人,一千年也不会有第二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神。

一千年没一个,这项羽无疑就是神人下凡的典范 。

可惜这神人也有失,那就是最后兵败自刎,徒留下百战百胜,最后功亏一篑故事让后人凭吊。

那么项羽为何失败?就值得深究了!

而这一切在我看来,从鸿门宴就可以看明白,他失败的关键就是决断力。

鸿门宴之前,杀刘邦这个事情其实项羽是知道的也是心知肚明的,要不也不会默许那么多事情在自己面前发生。

宴会开始要杀的人,刘邦,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来了。先是说和,后是送礼,反正赔礼道歉一大推,在一连串公关攻击下,项羽开始犹豫不绝起来。

于是对范增的旁敲侧击,那是聪耳不闻,而刘邦那个时候无疑是砧板上的鱼肉怎么弄就看项羽心情。

换个正常思维,或者稍许有决断力的人来处理这个问题,肯定会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比如后世某同志就是这样政策的奉行者。

可是项羽呐,就是不这样做,既不表态支持也不表态反对,最后在优柔寡断之下,错过机会。

不仅错过了机会,还把自己的线人给卖了!

这个线人就是刘邦阵营左司马曹无伤,可怜曹无伤啊,以为背叛刘邦跟随雄主项羽是人生的转机,哪知道出门进门的功夫,自认为的英雄明主项羽,就透漏了自己高密的事情。

这就是看人不准的后果。

项羽的优柔寡断,让范增急不可耐,想尽办法弄人去刺杀,结果又被自己阵营的项伯给搅合了。

这又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项羽内部其实人心不稳,就连项伯这项羽的叔叔都没为项羽考虑,你说他的队伍有前途吗?

项伯吃里扒外,反应了项羽队伍的隐患,而曹无伤的被杀也反应了项羽的天真。

这一内一外两个人的不同表现,就反应了项羽的领袖气质不佳。

整个鸿门宴几乎就是看上去貌似强大的项羽阵营,内部问题的总爆发!

负责行刺的项庄,武艺不咋地反应也不咋地,最后让樊哙钻了空子救了刘邦。

临阵倒戈的项伯,看上去是为了哥们义气,其实是亲信他人的腐儒一个,最后卖了自己家人。

千谋百虑的范增,看上去殚精竭虑为了项羽,其实也是识人不明的人,他就自作主张怎么了?

最后最重要的是项羽,先采纳范增意见,最后在刘邦公关下又不杀刘邦,既伤了范增的心,又留了无穷后患。

好吧,这一通乌龙摆下来之后,刘邦溜之大吉,项羽后悔莫及!

最关键的是,他让刘邦知道了项羽的三个弱点。

第一个是性格弱点,那就是犹豫不决。

第二个是战略弱点,那就是大局观太差。

第三个是用人弱点,那就是太容易相信人,也太容易被忽悠。

反观刘邦,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作为一个深谙世事的老流氓,刘邦自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风格,用人上用人不疑,行事上虽然荒诞,但是听的进意见,性格上只要做了决定一定坚持到底。

要不韩信其人,如何能从默默无名之辈一跃而成大将军?

要不汉初三杰,如何能鼎力相助?

项羽的三个弱点在刘邦这里都不存在,这应该算是刘邦和项羽的最大区别,这区别也成了他们最后的胜负关键!

从鸿门宴到四面楚歌,不过四年的时间,原本强大无比的霸王,落幕,走上前台的刘邦成功了!

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轮回的教训而已,千百年后有一个人又一次重复了历史的教训,离成功仅仅一步之遥的时候,功败垂成,那就是明末的闯王李自成。

说李自成的失败就必须说一片石之战!

一片石之战,发生于1644年4月,那个时候的李自成刚刚攻克北京没多久,崇祯皇帝的尸体估计都没凉透。

刚刚攻占北京的李自成大军,如果在北京稍许安分一点,凭借着吴三桂老爹还有爱妾都在手的筹码,安抚甚至是召降吴三桂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毕竟谁也不愿意做汉奸吗,吴三桂当然也是如此。

可是御下不严的李自成偏偏没做好这一切,最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给自己找了个心理借口,然后迟迟不投降开始了首鼠两端的日子。

李自成一看这情况,就犯了个大错,他居然放弃坚城北京,主动跑去进攻吴三桂,这就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啊。

吴三桂所率领的关宁铁骑可不是后期被李自成吊打的明军可比,而是驻守辽东面对清军的精锐之师。

还都是骑兵,你一群农民军步兵人马去对抗骑兵?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可是志得意满的李自成不管这些,就这样一大群人去了。

一片石又叫九门口,处于山海关北15公里的峡谷中,因有九坐护城拱门二得名,战略位置非常关键,向东可以去锦州、沈阳,向西则可以到遵化、北京,是明长城重要关隘之一。

战略位置如此重要,可说是兵家必争之地。

那么打这样的地方,当准备充分才行,这应该算是常识。

可是李自成的大军却不如此,而是轻敌冒进。

别谈知己知彼了,就连准备工作都没做好,那么多谋士也好,武将也好,都没有预料到吴三桂和多尔衮会合兵进攻!

这就不得不说是重要失误了。

也由此,才有李自成一见居然有清朝军队时候的傻眼状态出现。

而且军队组成也有大问题,打前锋的居然是明朝降将唐通,就不得不说识人不明啊,最坑爹的是,留守后方北京的牛金星,面对前线溃败,完全束手无策。

此三大错误,步步连环。

第一步:轻敌冒进(头脑发热就出征)

第二步:用人不当(用投降将领打前锋)

第三步:战略眼光差(没想到满清吴三桂联军)

如此三大错误,在加上战场临阵指挥不利,最后失败也在所难免。

而反观这一战的最终得利者多尔衮,那可真是老谋深算。

接到吴三桂的密信,大军立刻出发,然后在对吴三桂封官许愿,让他完全的投靠自己,之后又利用吴三桂做前锋打击李自成大军,最后在李自成大军和吴三桂大军缠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在出来收拾残局。

然后用自己强大的武力,震慑吴三桂,让其低头。

顺势又严重打压了李自成的锐气,步步为营步步紧逼,一步一步皆达到战略利益最大化。

这才算战略家啊!

虽然很不喜欢满清,可是多尔衮在那一刻体现出的才华确实超过李自成和吴三桂。

由此可见,多尔衮比李自成高明的多,李自成的失败,怪不到陈圆圆的美丽,也怪不到吴三桂的叛逃,要怪只能怪他自己,居然没有认清满清的野心,居然不明白吴三桂的重要性,居然不明白清军的战斗力。

最后在轻敌冒进情报偏差,还有用人不当指挥失误下彻底失败。

项羽和李自成虽然穿越千年历史,可是失败的原因皆差不多,用人不明,准备不充分,犹豫不决,这都算人失败的常态化理由了,可失败者依然前仆后继,也算奇葩。

读史当读教训,要不以史为鉴啊,前车之鉴啊,这些典故从何而来咧,成功者经验要吸取,失败者的教训亦然,如此才算读懂历史吧。

相关内容

5盘大逆转,烂柯杯32强赛...
逆转与命运——2025烂柯杯16强赛的光与影 2025年7月2日,...
2025-07-27 08:37:51
诡异!中超半程冠军为何突然...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18轮比赛展开争夺,...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在汪峰和森林北前往日本旅游的同一时刻,46岁的章子怡则在社交媒体上...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说到明朝的历史,除了历代皇帝那些事儿,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可能就是锦...
2025-07-27 08:34:15
聚焦朱子文化周丨纪念朱子诞...
■南平广播电视台:余华尊 ■建瓯融媒 聚焦朱子文化周 今天上午,2...
2025-07-27 08:33:52
原创 ...
1862年,这一年清朝可以说刚刚挺过亡国的危险。在这之前英法联军攻...
2025-07-27 08:33:50
原创 ...
众所周知,日本和我们国家一衣带水,从唐朝到当代一千多年的时间,两个...
2025-07-27 08:33:45
原创 ...
说起清代的翰林院,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清水衙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
2025-07-27 08:33:43
原创 ...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臭名昭著的暴君,臂如夏桀,这位夏朝时期的君主在位期...
2025-07-27 08:33:39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毕竟这世上,谁不爱听几句奉承话呢?若是马屁拍得好,啥升职加薪、买车买...
原创 他... 导语: 1932年,红四方面军要从 鄂豫皖根据地 的后面转移到 川陕附近 ,他们的任务是建立川陕苏区...
原创 清... 一提到格格,大家都会想到《还珠格格》,很多人都认为格格是清朝皇帝的女儿,都是千金之体。但是在清朝格格...
原创 此...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结果中国开始了遭受外国侵略的悲惨历史。然而...
原创 赵... 赵匡胤随口作的两句诗无人能续,百年后朱元璋续写,成千古名句 大宋王朝的开端是赵匡胤的出现,他是历史...
考古新发现!这里发掘古墓葬30... 10月18日,记者从“发现长安—西安考古三十年”学术研讨会上获悉,2023年到2024年,西安市文物...
原创 清... 溥仪,3岁被迫成为皇帝,6岁清政府灭亡成为末代皇帝,之后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去了东北当伪满洲皇帝,第二...
原创 清...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经历过十二任皇帝。 一个的皇权会代代更迭,直到朝代...
原创 荆... 细读历史,一起细读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本文分享荆轲战国著名刺客,单挑嬴政,结果被刺了八剑。 嬴政3...
原创 河... 众所周知,日本人曾经在我们的家园发现了滔天罪行,以至于很多中国人对他们恨之入骨。 为了将他们赶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