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关于张作霖,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多有争议,有人说他为了敛财,不惜与日军攀上关系,与日方密切往来,为人所不齿。
有人却说他的存在也抑制了日军对东北地区的侵略,他虽然与日军有所合作,但从未背信过自己的国家,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甚至后来还因为受到日军忌惮,被谋划死在了皇姑屯。
不过
凡事都有
两面性,我们在唾弃张作霖对权势执着的时候也不由得庆幸,如果没有这份执着,或许东北人民早就受到了日军的残害。
但今天我们的主角并不是张作霖,而是张作霖的好兄弟,张作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这位好兄弟,张作霖可能都得不到后来的成就。
投奔张作霖
如果光看名字的话,大家大概会还以为他俩是亲兄弟,但实际上两个人的关系八竿子都打不着。张作相和那时候大部分人民一样,食不果腹,十分穷苦,父亲为了给张作相有学上,在农闲的时候还会去赚点外快。
不过后来这些钱堪堪满足温饱,张作相也就没有读书了,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赚钱。
一次,张作相的一个兄弟和另外一家地主的儿子闹了点不愉快,地主的儿子仗着财大气粗找了一群人将兄弟痛打了一顿,张作相见状气不过,二话不说就去报仇去了。
但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张作相下手没个轻重,一不小心就把那人打死了,他害怕自己被抓便连夜离开了家乡,机缘巧合之下投奔到了一个张作霖的保险队。
就是因为这个名字,张作霖觉得张作相与自己极有缘分,便有许多相处的机会。而张作相本身就十分能干,又不争不抢,
张作霖很是欣赏他,便结拜成为了两兄弟。
跟兄弟打天下
后来,张作霖跟着张景惠发展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还得到朝廷的赏识,被叫去剿匪,这期间他没少积累人脉扩充力量,也步步高升了。
与此同时,张作相也没有闲着,作为兄弟,他也跟随张作霖拼搏多年,堪称左膀右臂,当张作霖军队被列入编制之后,张作相还成为了团长。
只是张作相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愿意做纯粹是因为将哥们义气,所以在张作霖顺利成为东北王之后,张作相就退居幕后了,任凭张作霖甩出什么高官,他都一一推辞,甚至还极力推荐别的人选。
吉林任职
直到
孙烈臣
的死,吉林无人管辖,张作相才勉强答应去担任省长。
他在吉林的时候,可谓是做出了不少成绩,
不仅创办了第一家自来水厂、修建了第一条铁路,甚至连吉林大学都是由他一手创办的
。自他掌权之后,吉林原本空空的财政都逐渐丰盈了起来,而且每笔钱财都是清清白白。
那时候因为各方势力之间都野心勃勃,随时都可能会有一场恶战,所以为了扩大军队,钱财储备非常有必要,为了筹集军饷,张作霖一度想要染指鸦片生意,好在张作相全力制止,苦口婆心跟他讲述弊端,这才打消了念头。
可惜这样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皇姑屯事件的发生,噩耗很快就来临,张作霖逝世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
想着东北无主,其子张学良又不成器,纷纷推选张作相接替位置,可是在大会上,张作相的一席话却动容了众人。
老帅在世时,托我多照顾小六子,现在老帅不在了,我却夺他儿子的位,那我还是人吗?老帅没了,少帅还在,谁要是认为自己比他更合适,先来跟我张作相掰扯掰扯。
众人哑口无言,张作相也如约辅佐着张学良上位,处理各种事项,兢兢业业,这才没出什么大乱子。
后来抗日战争中,因为上级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陷,甚至还有日军想要收买他为自己所用,张作相见状失望至极,索性辞官回家去了。
而那时候,张作相的儿子
张廷枢
也在国民政府任职,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爱国之气充盈于胸,见父亲走了,他索性也撂挑子不干了,跟着父亲一同回家。
可是看到这国破家亡的情景,二人实在是坐不住,在父亲的授意下,张廷枢便秘密加入了红军的队伍,为在抗日战争中屡立奇功,一步一步坐到了司令员的位置。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等人还不忘张作相,想要招揽他,让他管理东北三省,可张作相已经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借口自己身体不好屡次拒绝。
直到蒋介石败退的时候,他还贼心不死,保持着与张作相的联系,张作相无意,干脆不回复了。
小结
虽然与军阀称兄道弟,但他们的做派却丝毫没有这样的气息,相反他们看似憨厚老实,不争不抢淡泊名利。
说他们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软弱,避免在权力的纷争之中卷入危险的漩涡,但在抗日战争中他们的表现却丝毫不懦弱,国难之际勇敢扛下了百姓的安危,将入侵者打出国土之外。
所以这根本就是一种大智慧,集结了讲义气、为人民、明是非的优秀品质,他们才是那个年代的英雄,也是难得的人才。
张作相和他的儿子张廷枢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为人民和国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应该受到后人的尊重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