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民国剧中最喜欢描写那些我们党派出去的潜伏人员吗?影视剧中他们身手矫健、临危不变。即便面临要被暴露的风险也总能化干戈为玉帛。有的时候真的让人很难信服,这到底是是影视剧对潜伏工作者过于神话,还是说现实中他们就是这样的?
想知道答案其实很简单,去了解他们的故事你就会发现现实往往比电视剧还要重口味得多。我们的潜伏人员是否有那么好的身手尚且不得而知,但是论他们的胆识和谋略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就比如长期潜伏在国民党东北军旗下的中共高级卧底赵炜,他的经历你可不得不品一品。他最绝的时候居然敢冒充蒋介石颁布假命令,不但骗过国民党13军的军长,还把所有人都耍得团团转。
最重要的是他还能安然脱身,连杜聿明追查都不能把他怎么样。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下这位传奇人物吧。
报国无门,转投我党
赵炜1919年生于河北,他的原生家庭情况并不好。童年时期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以及早早外出打工遭受白眼的日子让他恨透自己出身。所以为了改变这一切,20岁的他选择去当兵。
1939年左右他入读黄埔军校桂林分校,此时黄埔军校虽然不如初期那样声名显赫、人才辈出,但好歹总是老蒋的嫡子。赵炜应该算是正经黄埔军校的十六期生,只要他顺利毕业一定能成为正规军的一员的。
其实赵炜很向往自己精忠报国,只可惜组织上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毕业后他便派去后方当个训练新兵的教官。虽说这样的差事不算差,但可惜把赵炜一腔热情都给浇灭。
为了改变环境,赵炜便偷偷想去投靠现在正在当桂林军总教头的老师,可非但被老师无情拒绝了,还落个擅自离岗的下场。
总之两头不讨好的赵炜只能转投国民党第五司令长官部朱建国。朱建国原本是他的同窗,现在是部队里负责中共关系参谋。当时虽说是国共合作蜜月期,但国民党还是留个心眼,他们在所在地到处收缴宣传共产党意义和精神的小册子,目的就是打压共产党民众基础。
朱建国负责这个工作后忙得不可开交,住处里到处都堆满收缴来的册子。
至于没地方去的赵炜则成天和朱建国同志同住,没事也会翻上两页他房间里的小册子,渐渐他竟然就看得入了迷,对册子里提到的共产党精神报以相当赞同
。
无独有偶,其实他的同学朱建国早就是我党地下同志了,等他看到赵炜对共产党有如此浓厚兴趣时就知道此人可以向我方发展。
随后在朱建国的引荐下赵炜见到了李克农麾下的王石坚,也是他批准赵炜的入党申请,成为赵炜暗地里的顶头上司
。
特工身份,周转两党
虽然明面上他依旧还在国民党内部服役,但实际上他做的工作是在为共产党传递各种情报。尤其是他调去由杜聿明管辖的东北保安司令部工作后,他被分配到了机要室任少校参谋。
其主要工作就是看守档案,也就是说他更有机会接触到一线到老蒋亲批的作战命令、进攻线路图之类的文件
。每次能看到这些针对我党的东西,他都会千方百计把信息带出去,希望能让我党早日防备。
后来组织上还为他专开了一个电台,由沈秉权和吕淑兰夫妇管理,他们把无线电发报机设置在赵炜办公室的周围,一旦赵炜那边获知什么新的情况立马可以通过这对夫妻传送给中央。可以说这样的情报工作是做得一步到位,为此赵炜也成为我党致胜的一大法宝。
而他发送假命令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里。
杜撰电文,请君入瓮
1947年内战正打得火热。国民党13军受杜聿明的指派,将名下的89师和54师调往沈阳作战。赵炜想要摸清这两个师部抵达沈阳的时间,于是假借看望同学的名义,登上13军司令部的专车。
赵炜在车上和自己的老同学聊得火热,试图想从他嘴里听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捡漏还没成功,他那么大的个子愣是引起同在一辆车上13军军长石觉得警惕。石觉大声呵斥他并不由说的将他赶下了车,引来一车子人的围观。
被赶下车的赵炜自然是面子也挂不住了。他心想你对我不义,休怪我对你不仁。随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赵炜的脑子中展开,回去了之后他就立马报告上级打算开启此次的计划。
那么他的计划究竟是什么样的?
原来他打算模拟蒋介石的口气给13军下发一道“假圣旨”,扰乱他们原先的作战计划,让敌人走近我军的包围圈
。
虽然在外人看来这是异想天开的事情,可赵炜还真有办法做成,由于他在机要室会长期接触到高层的电报,所以老蒋语气语调、急电行文规范被他摸得一清二楚。
他在草拟的假命令中写道“
急电,石军长:你军车运至清远后火速急性军至新滨三源浦,迅速进入阵地,进行抢工,占领岚山制高点。不得有误!
”
随后他把这份命令拿到作战处,说是刚收到急电需要领导签批。而这头的作战科长和参谋处长也没有觉得电文有任何不妥,在上面层层签字后就发往13军的石觉处。
石觉收到电文自然不敢违抗军令,可依计行事的他却正中我党的埋伏,最后不但13军2个师部悉数被歼,而且国民党对东北地区的第四次反攻也以大败而告终。这样的结果是蒋介石万万不能接受的。他气急败坏召回杜聿明,要他好好交代下此次失利的原因。
无奈之下杜聿明只好回去调查作战的前因后果。渐渐这份耽误军机又来源不明的假命令浮出水面。经核实,老蒋坦言自己从未发出过这样的电文,可这份电文上又有各个部门的签字,一时之间果然很难说得清楚。
可一切指向都标明它的源头似乎是来自机要室的赵炜,但赵炜只是个基层员工,既没有实权也没有理由要这么做。再加上杜聿明也没有确切的证据去指正下,而这份电文又历经多手,确实很难追根溯源。所以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赵炜顺利地逃脱了其中的干系。
身份暴露,逃离国军
可这件事之后影响还是颇大的。蒋介石开始怀疑东北军里有内鬼,于是开始偷偷逢人调查。他的同学朱建国、沈秉权和吕淑兰夫妇等若干人都被国军秘密抓获,赵炜虽然未被调查但他总感觉事情不妙,既然敌人能抓到他们那么自然可以顺藤摸瓜找到他这里。
赵炜原想去共产党的联络点找上司王石坚商量下一步的对策。可一到联络点才发现这里被毁,心思缜密的赵炜立马嗅到这里不妙。
倘若回去上班可能立马就会被带走,于是他打电话去自己老家,想回乡下避几天难。但电话打过去接电话不是他的媳妇,而是一个陌生的男声,并且还问他归期几时。赵炜立刻知道自己大难临头了,很明显他的家里已经被控制,就等着稳重捉鳖了。
思来想去,赵炜只能从沈阳掩人耳目的一路逃到辽南解放区,试图在这里安全庇护。
当时他一个身穿国民党军服的少校单枪匹马的闯入解放军的阵地不禁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最后他说出自己的代号和经历后才让人恍然大悟。这位国军少校原来才是我党最大的功臣之一。
小结:
至此赵炜的经历是否让人大感惊讶呢?一个爱国青年,为了自己的戎装梦想投身国军。但报国无门的他在阴差阳错间成为我党地下党分子。
可他热爱这份工作,能把这份工作干得十分出色。因为他的情报挽救我军多少人的性命,因为他的干扰,又让我军在解放战争的胜算成倍地增加。
他的工作可不比那些扛枪上战场的同志来得轻松,每一场博弈他都是冒着最大赌注去完成。而他也成为少数几个能在国民党中安全活下来的特工之一。这样一位英雄值得我们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