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历史上,官最难当的时期当属朱元璋时代,洪武时期由于政治氛围严苛,稍微犯下一点小错可能就性命不保,就是没有过错,也经常会受牵连。朱元璋在位的三十一年,冤案错案频发,无辜丢命的大小官吏多达数万人。
当然,做官最难的还不仅仅是洪武朝,就是在大明即将灭国的崇祯朝,同样也是如此。崇祯皇帝和朱元璋的个性不同,他心胸狭隘,自尊性极强,喜欢让手下的官员背黑锅。
据统计,崇祯一朝内阁首辅就像走马灯一样,更换了好几十个,这些人的大多没有好的结局。其中最惨当属周延儒。
周延儒是明末政坛上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是江苏宜兴人,20岁时连中会元、状元,后来在翰林院任职多年,是绝对的科班出身。
崇祯继位后,周延儒得到重用,于崇祯三年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升任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又成为内阁首辅。只不过,周延儒这个人限于党争,加上他官声也不好,只当了四个多月的内阁首辅,便被革职遣送原籍了。
崇祯十四年,在东林党的簇拥下,崇祯帝再次启用周延儒,重新担任内阁首辅。然而这一次周延儒没有那么幸运,不仅断送了前程,还赔上了自己的小命。
崇祯十六年(1643)四月,清兵入关掳掠山东,退兵时经过京城近郊,面对大兵压境,崇祯十分焦虑不安。当时,懂点军事的大学士吴甡已接受了抵抗李自成农民军的任务,朝中高官无人可派,身为首辅的周延儒迫不得已,只好自动请求督师去防御清军。
崇祯帝很高兴,亲自书写手令,并给予重赏。周延儒到了通州后,畏惧清军不敢出战,每日呆在军营中,与幕僚们饮酒作乐,却一个劲地谎报军情向朝廷报捷。奏一回捷受一回赏。
等到清军出关以后,周延儒又上奏说自己亲率将士击退了清军,要求兵部给有关将士议功行赏。回朝之后,周延儒被崇祯帝当成了盖世功臣,又给了种种的赏赐。
然而,没有几天,朝中的御史们就弹劾他在通州的所作所为。崇祯帝心眼本来就小,得知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周延儒消息也很灵通,知道皇上发怒,便赶快上书请罪,并自请戍边,将功抵罪。
加上朝中也有不少人出面替周延儒讲话,崇祯帝也认为周延儒是一时之过,念他过去当差还算尽心尽力,只是训斥一番,让他辞职回乡返省,而且崇祯帝还拨给了他路费,也算是全了君臣之情。
可让崇祯没有想到的是,周延儒离开内阁后,他的政敌们趁着这个机会要置他于死地。他们纷纷揭发周延儒原来的种种罪行:贪赃枉法、勾结内侍、泄露机密、卖官鬻爵等等。
崇祯帝这才真正认识了周延儒的本来面目,真正是怒不可遏,他下令削去周延儒的一切职务,命锦衣卫逮捕进京问罪。这期间,周延儒的亲朋好友以及东林党的一些人,也在为周延儒奔走呼喊,千方百计为他辩解,进行营救,但最终没有起到作用。
周延儒被押解到半路,听说旧日的同僚王应熊已被召入京,他便停下来不肯走,指望王应熊到京后能帮他说些好话。崇祯得知这一情况后,没有立即启用王应熊,周延儒无法只得进京,被安置在正阳门外的古庙里待罪。他自己上书请求宽恕,崇祯帝对此不予理睬。
一天半夜里,勒令自尽的圣旨下达了。周延儒从被窝里被拉起来听读圣旨。圣旨里先是历数其罪,至“姑念……”一句时,读旨太监故意停下来。周延儒以为有活命的希望,马上磕头如捣蒜,不断称“圣恩!圣恩!”
太监等他磕完头,又继续开读:“着勒令自尽!”周延儒这才魂飞魄散,简直不能自持,爬起来满屋子乱走,还想寻机逃跑。锦衣卫两个士兵将他抓住,要他自尽。周延儒拖着就是不肯死,一直挨到天亮,锦衣卫的人才强行将他勒死。
周延儒平生吃惯了人参等高级补品,已经断气了,四肢还温润如生。锦衣卫怕他还会活过来,急忙用一只大钉子钉进脑门里,方放心回去复命。
堂堂状元宰相,落到这步田地,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到了顺治二年,明末另一奸臣马士英降清后被杀,有人给周、马二人作了一副对联:
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绳系延儒颈,一同狐狗之毙;
马士英,号瑶草,家藏瑶腹藏草,草贯士英皮,遂作犬羊之鞹。
这副对联,巧用两个人的字号,分别对两人进行讥评,颇带艺术性,也说明了人们对他们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