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系统了解过历史,只喜欢听传说故事的人当然会这么说。性格的确是影响一个领导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这只是加分项而不是决定项,在绝对的能力差距面前,性格因素不值得一提。很不巧,刘邦在为君的能力上远胜于项羽。
为君者,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识人用人之能,虚心谦逊之德,统筹全局之才(也可以说战略眼光)。这些,刘邦都具备而项羽都不具备。项羽的能力,从对他极尽赞美的《史记》中就看得出:一是冲锋陷阵之勇,二是冲锋陷阵之勇,三还是冲锋陷阵之勇。
项羽值得称道的,无非是以下战役: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激发了士气,率领楚军大破秦军,并且顺手给自己的祖父报了仇(活捉了击败自己祖父项燕的秦将王翦之孙王离);彭城之战是利用刘邦联军大胜懈怠,项羽急行军打了这帮乌合之众一个措手不及。这的确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出色的将才,出此之外,什么都不是。
项羽在用人方面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失败,韩信陈平这类争霸必备的利器,全被项羽逼走,身边靠谱的谋士居然只有范增一人,到最后,范增也被陈平用反间计逼走。可见,项羽在人事管理以及识人用人方面,极为差劲;在进入咸阳之后,居然不以''拥有崤函之固''的关中为都,却目光短浅地回地势无险可守的彭城,美其名曰''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可见其鼠目寸光。
而刘邦则不痛。刘邦的所作所为,哪一点都称不上厚脸皮。他敢于用底层的韩信将自己全部之兵,在韩信说汉王只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带兵多多益善时,不怒反喜;对于张良,他百分之百信任,不耻于向自己他请教(这也叫脸皮厚?)。他的帝王之才在统一之后更加显现得淋漓尽致,几乎兵不血刃便减除了异姓诸王。
所以,项羽更多地被认为是''正面人物'',得益于司马迁对他悲剧性地描写,以及后人对悲情英雄的同情;而刘邦,之所以被认为是''厚脸皮'',则是因为他真的敢于去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然而,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出身。项羽的贵族出身,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同情;而刘邦的草根出身,总让封建时期的读书人有一种''暴发户''的看法,所以贬低刘邦人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