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香港警察都有编组,A代表着英国人或葡萄牙人,B是印度人,C是广东本土人,E是白俄人,D就是山东威海人,也称“鲁警”。
说起香港的山东威海籍警察,要从“华勇营”讲起。
庚子国难,八国联军进北京,其中英军人数3000人,其中很多是印度兵员,他们从鸦片战争时就跟着英国军队出入中国沿海地区,每次英军的行动都少不了他们。英军中还有一支部队,就是来自山东威海的华勇营,人数大约为400人,超过英军百分之十的比例,不同于印度籍士兵,他们刚建制没多久。
1898年,连同新界,山东威海卫一并被英国人强租,当年英国人就从威海招募华人充当军士。到了1900年,已经招募600余人的“华勇营”,他们大多出身当地,身材高大,能够吃苦,十分健行。本来英国人在庚子年前对他们尚有疑虑,怕他们临阵倒戈,他们用事实打消了英国人的疑虑,那是因为英国人在威海勘界行动时遭到乡民围攻,他们毫不犹豫的出手救出了英国人,镇压了当地人的“反叛”。
在八国联军进军京津的过程中,这支队伍骁勇善战,敢打硬仗,立了不少功劳,日后为此甚至还获得了英国女王的嘉奖。
1901年,华勇营的规模扩大到1200人,但中国已无战事威胁,1906年,英国人决定裁撤该部队,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到南非、也有一部分留在本地或来到了香港,充当警察,这是第一批零星来到香港土地上的“山东差”。
1923年开始,港英当局又从山东威海每年分批招聘百名以上青年来到香港,经过简单培训后,充实港岛警察队伍,他们基本不懂英语和粤语,因此大多分在冲锋队或交通队。由于招聘时对他们的身高胸围臂力等体格要求比较高,所以从事的都是黑脸的和能打的任务,相对与地方黑社会沆瀣一气的本土警员,港英当局上层更加喜欢这些质朴听话的山东汉子,港督府和山顶景区都是由他们执勤。这帮年轻人待遇也不错,工作三年可以休假3个月,大多人会利用这3个月回老家娶一房山东媳妇归港,没几年再添上几个山东后代,等后代长大了,多数又当了警察。
他们之中也有勤奋好学的,刻苦补习英语,再加上没有本土警员的贪污作风,有很多人慢慢熬出头晋升高阶警长职位。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的父亲即是他们中的一员。
由于个头比本地人偏高,威海籍警察长期霸占着香港警察仪仗队名额,在各种对外检阅活动中显露的都是山东脸。
除了清流作风,山东警员给当地警员的最大印象就是饭量惊人,最爱吃的就是老家口味的鲅鱼馅水饺,逢年过节同乡聚在一起的必备活动就是包水饺,一人可以面不改色的干掉七八十个。
据说“水饺皇后”山东青岛姑娘臧健和孤儿寡母当年在湾仔码头推着小车卖水饺时,曾经在走鬼时没躲开警察被抓个现行,后来警察看她们母女三人太可怜,干脆以后就绕着她走,警察制服之下,有理由怀疑,包裹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山东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