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方对中国历史考古的态度:按我说的去做,但别按我做的去做
创始人
2025-07-25 16:02:49
0

中国历史考古是一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学科,它通过发掘、分析和解释地下遗存,为我们了解过去提供了丰富而直接的材料。

然而,在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考古的态度却并不一致,甚至有时候显得矛盾和偏见。

他们既借鉴和引用中国历史考古的成果,又质疑和否定中国历史考古的方法和结论。

他们既要求中国历史考古遵循西方的标准和规范,又忽视和抹杀中国历史考古的特色和价值。

他们既承认中国历史考古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又试图削弱和抢占中国历史考古的地位和影响。

这种态度背后,反映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考古的认识和评价存在着三大误区:

第一,对中国历史文献的轻视;第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刻板;第三,对中国历史地位的嫉妒。

一、对中国历史文献的轻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字记录和丰富文献传承的国家,其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甲骨文。这些文字记录和文献传承为中国历史考古提供了重要而独特的参考依据,使得中国历史考古能够与之相互印证、补充、修正。

然而,西方学者却常常对中国历史文献持有轻视甚至否定的态度,

认为它们不可靠、不科学、不客观,甚至是虚构、夸张、政治化。

他们拒绝或忽略中国历史文献在中国历史考古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价值,只承认西方现代考古学所提倡的以物证为主、以实证为准、以理论为导向的方法。

这种轻视中国历史文献的态度,在西方学者对夏朝存在与否的争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西方学者却否定中国对夏朝的文献记载,只承认考古证据,由此认为二里头不能作为夏朝存在的证据,因此二里头自然不能称为夏都。

有人说,西方学者才是严谨的学术态度,摆事实、讲道理,没有证据自然不能称之为夏都,中国记载上古历史的史书都是扯淡,不可信。

但是,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西方学者对考古证据的要求和判断标准是什么?答案是:

按照西方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来定义和解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这就是西方对中国历史考古的态度:按我说的去做,但别按我做的去做。

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刻板

中国是一个拥有多元而综合的历史文化的国家,其历史文化既有自身的特色和价值,也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影响。

这些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考古中得到了充分而生动的体现,

使得中国历史考古能够展示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然而,西方学者却常常对中国历史文化持有刻板甚至歧视的态度,认为它们单一、封闭、落后、暴力、专制。

他们拒绝或忽视中国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考古中所反映出来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只强调西方现代文明所倡导的个人主义、民主自由、科技进步、人权平等等价值。

这种刻板中国历史文化的态度,在西方学者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评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1974年在陕西临潼发现的秦始皇陵陪葬坑中出土的大型陶俑群,共有兵马俑8000余件,战车100余辆,马匹600余匹。

这些兵马俑以其规模宏大、造型逼真、风格多样、工艺精湛而震惊世界。

然而,西方学者却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持有负面甚至敌意的评价,认为它们是秦始皇暴政和奢侈的象征,是对人民生命和劳动的浪费和践踏。

三、对中国历史地位的嫉妒

中国是一个拥有辉煌而独立的历史地位的国家,其历史地位既有自身的成就和荣耀,也有与世界的互动和贡献。

这些历史地位在中国历史考古中得到了充分而客观的证明,

使得中国历史考古能够展示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责任感。

然而,西方学者却常常对中国历史地位持有嫉妒甚至敌视的态度,认为它们夸大、虚假、威胁、挑衅。

他们拒绝或忽视中国历史地位在中国历史考古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只企图削弱或抢占中国历史考古的声誉和权威。

这种嫉妒中国历史地位的态度,在西方学者对敦煌文献的争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敦煌文献是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藏经洞中出土的大量文书、经卷、画像等文物,共有6万余件,涵盖佛教、道教、儒家、法家、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艺术等多个领域。

这些文献以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价值巨大而引起世界的关注,

被誉为“东方图书馆”。

然而,西方学者却对敦煌文献持有贪婪甚至掠夺的行为,认为它们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应该由西方来保管和研究。

他们利用中国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顿,以各种手段从中国购买或窃取了大量敦煌文献,

将它们运往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图书馆或博物馆。

总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考古的态度存在着三大误区:对中国历史文献的轻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刻板;对中国历史地位的嫉妒。

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考古的认识和评价,也妨碍了中国历史考古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和提升中国历史考古的地位和影响,具体如下:

第一,加强中国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提高其在中国历史考古中的作用和价值。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献的优势,将其与中国历史考古的物证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历史认识和解释。

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动中国历史文献的国际化,将其与世界各国的历史文献进行比较和交流,展现其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和贡献。

第二,丰富中国历史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提高其在中国历史考古中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我们应该充分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将其与中国历史考古的形式相融合,形成一个生动而有趣的历史故事和解说。

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广中国历史文化的普及化,将其与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进行对话和互动,展现其在世界文明中的影响力和责任感。

第三,维护中国历史地位的真实和合理,提高其在中国历史考古中的声誉和权威。

我们应该充分证明中国历史地位的成就和荣耀,将其与中国历史考古的证据相支持,形成一个坚实而客观的历史论证和评价。

我们也应该积极追回中国历史地位的遗产和权利,将其与世界各国的历史地位进行协商和合作,展现其在世界文明中的尊重和平等。

总之,西方对中国历史考古的态度是一种典型的“按我说的去做,但别按我做的去做”的态度。

这种态度不仅不公平不合理,也不利于中国历史考古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自信、创新、合作的姿态来面对这种态度,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贡献来改变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中国历史考古真正成为一门有价值、有意义、有影响、有前途的学科。

相关内容

站在泸定桥畔 听“过桥木板...
如今的泸定桥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公众号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
2025-07-26 12:33:39
原创 ...
说到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八旗子弟居然做起了“反清复...
2025-07-26 12:33:37
原创 ...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北宋和南宋其实就是一回事,不仅如此,它们二者的...
2025-07-26 12:33:24
原创 ...
“秦王这面相不行啊,太刚烈了,怕不是一冒犯到就得被干掉,不愧是虎狼...
2025-07-26 12:33:22
原创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朱成山】 日前,上海震旦职业学校教师在课堂上...
2025-07-26 12:33:10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赵匡胤是北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全国大部...
2025-07-26 12:33:10
原创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秘档解密,我们在克格勃文件档中发现了一个惊人...
2025-07-26 12:33:05
原创 ...
图1:清朝骁骑营。骁骑营是一个军营的名称,晋代开始设置,最开始是魏...
2025-07-26 12:33:05
原创 ...
混乱的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几乎每个国家都出现了一大批能人...
2025-07-26 12:33:00

热门资讯

原创 项... 象棋作为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象棋的起源与楚汉争霸密切相关,该时期代表了汉...
青博资讯丨喇家遗址博物馆地震受... 青海省博物馆 青博资讯 喇家遗址博物馆地震受损文物 修复项目完成初验 2024年10月11日,由青海...
原创 开... 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开国中将周志坚就是一个典型,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住院,却因祸得福娶了年轻...
原创 当... 自古以来,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归根结底就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六字。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和。 回溯历...
原创 她... 在中国发展历史中,邓小平做出了卓越的功勋,他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还推动了我国退休制度的发展,...
原创 他... 宰相是皇帝以下权利最大的人,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至丞相的人也大都是德才兼备之人,再不济才华权谋...
原创 慈... 在封建社会时期,几百上千年社会都是处于男尊女卑状态,女性在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但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
原创 “... 接续前文 《“东谍影”之四:间宫林藏受到粗暴对待,清朝防范库页岛人民通日》 。 间宫林藏上岸了,在游...
原创 曹... 东汉末年的三国,军阀割据,相互争斗,笑到最后的还是刘蜀、曹魏、孙吴,他们起初并不是大军阀,刘备甚至还...
原创 日...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按照相关国际条约不允许组建军队,更不允许发展军事力量,但并不能因此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