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这个历史上的强盛时代,还是逃避不了历史规律,在安史之乱后渐渐走入颓势,最终消亡在历史长河中。大唐覆灭后,并没有迎来一个新的强国盛世,反而出现了五代十国政权纷争交替的混乱时代,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割据势力的形成和发展
1、府兵制的没落。
唐朝之初,朝廷在军事制度上,一直实施的是府兵制。士兵都有专门的户籍,同时政府发给他们一定的田产。这些士兵闲时卸甲归田,进行农业生产。爆发战事就穿甲上阵,抵御外敌。这样的制度不但将领手中没有军权,也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但随着边关将领侵吞士兵田产,土地兼并的加剧,以及战事的频发,府兵制已不适合时代的变化,取而代之的就是募兵制。募兵制虽然提升了军队战斗力,却为军队与将领长期结合提供了条件,将领容易拥兵自重,为割据势力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2、藩镇的建立
初唐随着国力的强盛,领土也在不断地扩张,为了有效统管那些边陲之地,就需要在那里长期驻守的将领和军队。唐睿宗时期,就在设立了不少防戍军镇,管理者为节度使。到了唐玄宗,这一制度得到了发展,由此形成我们熟悉的“藩镇”。
3、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但不少藩镇的实力趁机得到发展,于是拥兵自重,开始不听从中央调遣,如魏博镇、卢龙镇、宣武镇等,他们为了自身发展相互之间攻伐、争夺,甚至还敢挑战朝廷,这些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为五代十国的形成奠定了条件。
二、南方经济的发展
自唐玄宗的天宝危机之后,中原地区战事频繁,当地平民百姓无法正常的生产、生活,只能逃离寻找相对平稳的生活环境,而几无战事的南方成为最好的去处。
而大量南迁的人口,为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上南方气候条件优越,令南方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甚至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这些都为南方割据势力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经济实力,让他们有能力与中原政权抗衡,这也是五代十国混乱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外族势力的入侵
五代之初,中原政权不但要面对那些势均力敌的割据势力,还要提防北方契丹、回纥等外族势力的入侵,而在西北和西南地区,还有势力强大的党项和吐蕃,这些外族势力通过频繁的战争,让中原政权受到削弱,让本就不稳定的局势更加混乱。
总结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唐朝中后期的一些政策和历史事件的发生,令割据势力从萌芽到确立,最终得到发展壮大。而大唐灭亡之后,又造成政权的真空,那些实力较大的割据势力开始抬头,准备立足中原,却又没能力平定其他地方势力,再加上周边外族的不断入侵,才造成“五代十国”十余个政权相继存在的混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