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是英雄?不过是一汉奸国贼罢了!”晚年时,杜聿明谈起孙立人,和身边的人如此说道,眼神中充满了不屑,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两个人的恩怨,还要从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开始说起。因为英军这个“猪队友”,导致远征军出师不利,被日军包了饺子,此时横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第一,跟着英军一起去印度,第二,听从蒋介石的指令,将队伍带回云南。
为了商量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杜聿明叫来各军军长,一起召开紧急会议。因为孙立人的新38师隶属于66军,只是暂时归杜聿明的第5军调遣。因此开会时,杜聿明把他也叫上了。
会议开始后,杜聿明第一个发言:“进入缅甸后,我们受足了这些英军老爷们的气,吃够了苦头,如今不能再撤入印度,如若不然,便彻底沦为丧军了,因此我提议,向云南撤退!”
对此,孙立人表示反对,他表示:“回国要经过野人山,里面沼泽密布、毒气丛生,还有各种毒虫、猛兽等,现在正值雨季,往里面钻,跟自杀没有区别,因此,我认为应该将部队撤入印度!”
闻言,新22师廖耀湘站了出来,对孙立人大声训斥道:“你还算中国人吗?我们被英军祸害得还不够惨吗?要去你自己去,我们可丢不起这个人!”
第95师余韵和第200师戴安澜也站了出来,对廖耀湘表示赞同。
以现在的眼光开看,孙立人提议撤入印度,毫无疑问是最正确的选择。杜聿明、廖耀湘等人决定穿过野人山,撤回云南,结果在野人山内折损了大半部队,足足有15000多名士兵,永远留在了野人山。
反观孙立人的部队,即使在撤退时遭到了日军的围攻,依旧成建制地撤入印度,并没有折损多少人马。作为名将,杜聿明等人不可能分不清局势,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坚决将队伍带回国内呢?
这是因为,当时英军颁布了一个条令,中国军队撤入印度可以,但必须要缴械,以“难民”的身份进入印度。杜聿明等人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侮辱,因此言辞拒绝了英军的要求。
最终,杜聿明没有和孙立人谈拢,于是两个人分别行动,孙立人带部队前往印度,杜聿明则带领第55军一头钻进了野人山。
至于两军的结局,也是天差地别。孙立人成功将部队带到印度,因为拒绝向英军缴械,差点和英印边防军产生冲突,最终,还是英军做出了让步,允许孙立人的部队持械进入印度。
来到印度后,新38师进入兰姆伽训练基地,展开了为期一年的集训,不仅聘请了美国军事专家进行指导,还换装了清一色的美式装备,产生的费用,全部由美国当局负责。
这才有了后来大名鼎鼎的“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孙立人。
反观杜聿明,带领部队像无头苍蝇般,在野人山转了两个月,才带着残部回到国内。40000多人的部队,回到国内的还不足20000,整整15000多人,永远留在了野人山,差不多是在缅甸战场战死人数的两倍。
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二人关系决裂,因此,杜聿明晚年才如此评价孙立人。因为在他看来,一定是孙立人放弃了军人的尊严,才换的进入印度的资格,所以才称其为“汉奸国贼”。
殊不知,孙立人既保住了国军的尊严,又拯救了战士们的生命,他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