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风起云涌,各地诸侯揭竿而起在东汉末年开启了一场群雄逐鹿的大戏。其中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最终侥幸三分天下,占据了一亩三分地。
要想在三国乱世之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实力地位之外其实最要紧的还是人才,像刘备在这之前屡战屡败,所得不过一座城池,然而自从他得到了诸葛亮之后刘备的势力便急速扩张,由此诸葛亮算是进入了刘备的核心圈子。
同样的,曹操也有属于自己的核心圈子,在曹操定鼎天下的过程之中这几个人对于曹操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若非当初他们死命护住曹操的基业,曹操的江山早就败了。
文臣之首:荀彧
要说谁对曹操的帮助最大,那么文臣之首的荀彧是具有绝对性因素的,曹操也将他比作“萧何”,对于曹操来说,曹操如同他的萧何和刘牢之,曹操在外征战,荀彧在外统筹后方。
当曹操在前方支持不下去的时候,是荀彧在背后支撑曹操坚持下去的动力,当年曹操南征徐州,背后突然被吕布捅了一刀,此时曹操的兖州被占,仅仅剩下一两个州郡,是荀彧在大后方统筹全局,收拢曹操的残余势力。
之后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和袁绍僵持,因为军粮不济,曹操一度想要退缩,此时又是荀彧在后面写信给予曹操勇气,因此有了荀彧的鼓励,曹操才能够坚持下去才有后面官渡之战的胜利。
也正是因此,曹操对于荀彧颇为看重,可惜的是荀彧终究不是曹操的同路人,因此曹操在得知了荀彧的心思之后不得不令其自裁,一代谋臣就此落幕。
鬼才郭嘉
在曹操的谋臣之中,第二个对于曹操帮助最大的应该是郭嘉了。
曹操帐下谋士很多,荀彧常年镇守后方不能随曹操征战,而当时的谋臣之中能够入曹操法眼的唯有郭嘉了,甚至两人到了同榻而睡的地步,可见两人关系之亲密。
一旦曹操有了重大的军事行动,曹操必须首先要问郭嘉的意见,在曹操和袁绍对峙的时候,曹操一度对打败袁绍没有信心,这时候是郭嘉给予了曹操信心一场“十胜十败论”一扫曹操的阴霾。
官渡之战后,袁家的残余势力逃亡辽东等地,要从幽州远征辽东距离实在是太过遥远,还是郭嘉建议曹操远征辽东这才“遗计定辽东”。
可惜的是,郭嘉虽然有才,可是行为并不检点,这才让郭嘉之后英年早逝,后来赤壁惨败之后,曹操在群臣面前痛哭“假设郭嘉尚在,我断不会至此。”
许褚和典韦
在《亮剑》之中有这么一个场景,魏和尚被清风寨的土匪杀害了,独立团团长李云龙为了保持不惜违反纪律也要剿灭清风寨为和尚报仇。很多人不理解李云龙的做法,可是当你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其实警卫员和首长的关系就是这么亲密,某种程度上来说警卫员和首长之间比和自己家人还亲密。
而典韦和许褚就是如此,《新三国》之中曹丕如此形容许褚:‘就算要他砍了他爹娘,许褚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也正是因为许褚和典韦对曹操忠心耿耿,这才让这两人进入了曹操的圈子。
很多人奇怪,许褚和典韦在战场上的功劳比不上张辽、张郃、夏侯渊等将领,为何曹操对他们这么看重呢?
原因就在于“功高莫过于救驾”,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立了什么样的大功他们都比不上救驾之功,而许褚和典韦就多次舍命救了曹操,而曹操对于此二人也是非一般的重视。
在宛城之战的时候,曹操由于和张绣的婶娘发生了关系引起了张绣的反叛,那一次是曹操离死亡最接近的一次,在谋士贾诩的谋划之下曹操几乎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是典韦在死命保护曹操,为了能够让曹操突围典韦孤身一人拦住了张绣兵马的追击,这才让曹操有了逃跑的时间。
而许褚也是如此,渭水之战的时候,西凉骑兵向曹操杀过来,当时曹操身边仅仅只有许褚一人,可是许褚在这种情况之下临危不惧,孤身一人保护曹操安全,将冲击而来的马超部队尽数击退。
所以当典韦战死之后,曹操在其坟前落泪:“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所以,曹操的核心圈子之中除了夏侯家、曹家的一干亲兄弟之外,能够进入其核心圈子的唯有这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