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清朝,我们总是将它与那段丧权辱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衰弱的国力、麻木的人民和昏庸无能的清政府为大清的历史涂上了半壁黑色。但是当我们重新翻开这296年的厚重历史,还是能够看到它前半部分的辉煌,能征善战的康熙率领皇家军队平定三藩之乱、准噶尔叛乱,收复台湾,打出了完整的江山,也带出了一个千古留名的“康乾盛世”。但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几乎每打一次仗,都要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我们不禁想问,晚清时期中国的军队究竟出什么问题了?
“康乾盛世”之时,清朝曾是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的国家。比如康熙年间的中俄雅克萨战役,当时康熙派清军3000余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对方不理。8月,清军开始攻城,后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且考虑到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秣等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侵略军被围困近年,战死病死很多,826名侵略军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国摄政王索菲亚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答应所请,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雅克萨反击战结束后,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7月24日缔结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清朝的军制基本分“八旗与绿营”。“八旗”基本是满族人自己的军队。正黄、白、红、蓝四旗和镶黄、白、红、蓝四旗,加起来一共八旗。“八旗”建立于清兵入关之前,它是满族人特有的兵民合一与军政合一的制度。后来,随着战事的扩大,满族八旗的兵力不够,又将蒙古族人编为蒙八旗,将在进关前收降的明朝军队编为汉八旗。共24旗。进关后,满族成为中央政权的统治者,管辖着全国1700多个厅州县,为保证有兵可使,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采取“以汉养汉”的政策,把进关后俘虏与归降的汉族军队编为独立编制的军队,用绿旗为标志,故为绿营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营。八旗和绿营,统称为大清的武装力量。
八旗兵是清朝的“经制之师”(正规军),最为精锐的主力部队,清朝是靠这支军队定天下的。最初的八旗兵非常了得,他们大抵是能骑善射,勇于征战的。可是,到了后来,当他们进入和平年代后,随着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八旗成员发生了分化。“旗下人”都非常会享乐,十分怕劳动。当时男的打茶围,喝花酒,玩票,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坐茶馆,一天到晚尽有大量吃喝玩乐的事情可忙。甚至八旗的军官都不会骑马了。按照大清规定,文官可以坐轿,但是武官不能坐轿,武官只能骑马,目的就是要武官不要忘记根本:我们的祖宗是马上取天下的!如果哪一个武官坐轿,一旦被御史参一本,皇帝会将其充军的。然而,到了晚清,许多武官都坐轿,而不骑马。
再来看绿营兵的情况。绿营以步兵为主,也有部分骑兵和水军。嘉庆时有绿营兵66万人。绿营的最高武官为提督,最高战术单位为镇,基本编制单位为营。绿营兵驻防全国各地,遇有战事则从各镇中临时抽调成军。绿营的将官由兵部直接管理,将官不能直接统兵,只到战时临时拨给部队,而统兵之将多由文官担任,文臣不知兵,以文制武。绿营兵制虽然很好地防止了武将专权,但由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遇到战时临时抽调成军,上下不相习,号令不一,各自为战,败不相救,导致兵败如山倒的惨状。
另一方面,制度缺失带来的贪污腐化、徇私舞弊,是造成战斗力急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本书名叫《道咸宦海见闻录》,作者张集馨是清朝道光九年的进士,最高职务是代理巡抚(代理省长)。这部书记载了他为官30年官场上的所见所闻,其中对军队的腐败现象做了深刻的揭露。他说,自己在任陕西代理巡抚时,从陕西长武到潼关500多公里,有营而无兵,甚至看城门的还要现雇保安,每天要支付100文钱。在榆林,绿营之中,士兵穿得像个乞丐,为了换酒喝,竟然将军械卖了。绿营一标(相当于现在的团)有3000余兵,却只剩下十分之一,其他都做生意去了。
除了制度缺失外,军人的战斗力还要看其基本素质的好与坏。八旗兵是世袭,这些兵早已成为纨绔子弟了。绿营兵虽是召募,但也不行,因为它是国家召募,凡当兵者,一切由国家供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吃皇粮”。而清朝社会的兵源却很成问题。首先,是读书人不当兵。其次,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当兵,只要生活过得去,以种地为生的农民通常是不愿意当兵的。最后,工商手工业者也不当兵,这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手艺,靠手艺吃饭,或者经商走南闯北,见过一些世面,脑袋活,也不愿意当兵。
因此当时的主要兵源是游手好闲者、各行各业的破产者和已经退伍的人。他们把当兵作为谋生的手段。这部分人在管理松驰时,身上的恶习很容易发作起来,成为社会上的毒瘤。道光朝军纪极坏,绿营兵“聚赌宿娼,勒索陋规,抢劫百姓,违禁犯法,无所不为。官欲查拿,即鼓噪欲变”。黄爵滋曾痛心地说:这样的军队,“以为备,非不备也;以为可用,则臣未敢信其尽可用也”。
所以说,过了乾隆,到了嘉庆时期,清军就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