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江苏淮阴的大街上,人们正闹哄哄地吃瓜看戏。
一个杀猪的屠户正在羞辱一个佩戴宝剑的年轻人,他说:
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还总是拿着一把剑,其实骨子里是个胆小鬼,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死我,如果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年轻人思索片刻便解下佩剑,低下身段,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钻了过去。
在一片嘲笑声中,年轻人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拿上自己的宝剑,转身离开了,成了所有人眼中的胆小鬼。
想必,您已经猜到了,人受胯下之辱的年轻人,正是韩信。
或许有些人觉得这位屠夫很欺负人,平白无故为何要让韩信钻裤裆?
其实这倒不全怪屠夫,毕竟早年的韩信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他不仅整日里抱着宝剑装高冷的剑客,还到处蹭吃蹭喝不肯劳动。
按照史书中的说法,韩信不仅家境贫穷,而且没有良好的品行,选不上官吏也就罢了,还不愿去种地,甚至在母亲去世时,连办丧事都没钱。
韩信如此行径,自然没有朋友。
好在后来韩信遇到的萧何,他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可最终韩信还是栽到了萧何的手中。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地说四个字,被后人骂了上千年,那么萧何说了什么?
秦二世二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星星之火很快呈现出了燎原之势,韩信看到了机会,立即仗剑投奔项梁。
只是项梁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将其当作大头兵来对待。
项梁战死之后,韩信又归属于项羽麾下,而项羽是个刚愎自用之人,很难采纳别人的建议,尽管韩信提了不少绝佳的建议,但是项羽愣是一个不用。
久久得不到重用,韩信内心很憋屈,趁着汉王刘邦入蜀之时,韩信转投刘邦,只谋到了一个仓库管理员的官职。
韩信很郁闷,他觉得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自己名气不够,于是便利用仓库管理员的身份,怂恿十余人共同贪赃。
眼瞅着这事要成功之时,韩信故意露出马脚,以至于同案的人员全部被抓获,等到其他人员都被砍头之后,韩信则对监斩官夏侯婴大声呼叫:
汉王不是打算得到天下吗,为何要杀掉壮士?
夏侯婴听闻之后,仔细观察韩信,觉得此人相貌威武便放了他,还将其推荐给刘邦,可刘邦也没看出他有什么能耐,只给了他一个小官。
真正看出韩信是个人才的是萧何,在韩信久久不受重用而逃跑时,萧何上演了月下追韩信的戏码,最终让韩信回头。
萧何追回韩信后,刘邦既高兴又生气,可是刘邦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楚汉争霸之际,士兵左右摇摆极为正常,萧何没有追过一个人,为何要去追韩信?
萧何对刘邦说:
韩信这样的天才,普天之下没有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想当汉王,那么就用不上他,大王如果想争夺天下,那么就非韩信不可。
刘邦十分听信萧何的话,既然他这样说,刘邦便将韩信拜为大将军,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楚汉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韩信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军事家,在他的纵横捭阖之下,项羽节节败退,最终兵败垓下,被逼着自刎身亡。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天下太平,韩信就面临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
而最终将他送上绝路的则还是萧何。
公元前197年,陈豨发动叛乱。
陈豨的这次叛乱,是与韩信密谋过的,在刘邦亲率大军平叛时,韩信则借口有病没有随从,而是想着来个釜底抽薪与陈豨里应外合。
可是在韩信举事之前,有一位家臣却将此事密告吕后。
吕后很着急,便找来萧何商议,萧何倒也不推脱,他直接向吕后出主意,并亲自前去韩信的府邸邀请他入宫。
韩信听到萧何的谎言后信以为真,可是等他入宫之后,就被五花大绑抓了起来,随后在长乐宫被杀,还被株连三族。
萧何看着韩信的遗体,萧何冷冷地向吕后汇报:
国贼已除。
这四个字可谓是道破了世态炎凉,在韩信南征北战时,这群在朝堂之上的人,处处哄着他,供着他。
等到天下已定,韩信的用处越来越小之后,周边的人不仅渐渐地疏远他,而且想着踩在他头上谋求高升。
尤其是萧何,或许早已经忘却了当初追韩信时的信誓旦旦,如今身败名裂的韩信,在他眼中俨然成了祸国殃民的“国贼”。
正是因为这四个,让萧何被后人骂了千余年,只是当时韩信已经成为了刘邦的眼中钉,他还能如何?
参考文献:《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