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逝世之后,蜀汉不再设丞相,而是由大司马、尚书令掌握军政大权。蒋琬虽然没有丞相的封号,但他接替诸葛亮总揽国事,其实就相当于丞相,而蒋琬之后就是费祎和董允。这3个人虽然都没有“丞相”的封号,但都是治国能臣,怀相国之才,因此和诸葛亮一起被称为“蜀汉四相”。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一下。
蒋琬(?-246)
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初随刘备入蜀,诸葛亮卒后封大将军,辅佐刘禅,主持朝政,统兵御魏,官至大司马,安阳亭侯。诸葛亮临终密表刘禅,说可将军国大事交托蒋琬,可见蒋琬确实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
蒋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还是因为他确实有过人的才华,诸葛亮曾说他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再者,蒋琬其人“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是个守业之才。最后,当时的蜀汉内部派系问题很严重,蒋琬和诸葛亮同属于荆州派系。除此之外,这一派系可以说是蜀汉当时最重要的力量。蒋琬上位必然能够得到这一派系的支持,蜀汉也能得到暂时的休养生息,这是诸葛亮临终的谋划。
公元234年,诸葛亮逝世,蒋琬继其执政,蜀汉内部派系也因此取得了一定的平衡,如诸葛亮所料,在蒋琬的治下,蜀汉获得了10年的平稳。公元246年,蒋琬病逝。
费祎(?-253.02.15)
费祎和董允都曾是东宫旧臣,刘禅继位后,两人同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北伐期间,费祎调入丞相府工作,董允则以侍中兼虎贲中郎将,统领宿卫亲军。
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诸葛亮在世时,魏延、杨仪不和,却能各自发挥作用,正是费祎匡正补救的功劳。诸葛亮去世后,费祎任后军师,244年蒋琬病重,费祎升任大将军,以董允为副手管理蜀汉国事。
费祎主政蜀汉之时,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253年,蜀汉岁首大会之际,费祎醉酒不及防备,为魏降将郭修手刃身亡。
董允(?-246)
刘禅宠幸宦官黄皓,黄皓更想擅权专政,董允每每正颜厉色地匡谏刘禅,多次责备黄皓。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作歹。不仅如此,他还和刘禅成为亲家,女儿嫁给了东宫太子。244年,蒋琬代理国事,董允时为侍中兼尚书令,成为费祎的臂膀。公元246年,董允病逝。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蜀汉内忧外患,若非蒋琬、费祎以及董允3个人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蜀汉很难再坚持二三十年,所以蒋琬、费祎以及董允实在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