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这句近乎有些悲观的话,如果是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嘴里说出来,或许我们还能比较好理解,可若是从一个皇帝口中说出来的话,那就有些引人好奇了。
在我们那段封建的社会时期,皇帝无疑是一个国家最富有权利的人了,但是随着朝廷上各方势力的不断变化,有些皇帝也是空有其名,手上没有丝毫实力,到了晚清期间,这种情况则更是如此。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皇帝,就是慈禧太后与朝政各方势力博弈下的傀儡,在位仅仅三天的时间,就被人拉下了台,当过一次皇帝,但又没完全当上,这憋屈的感觉,确实不太好受,是谁这么见不得他好呢?
起因
要说历史上权利最大的两位女性,一个是武则天,另一个则就是慈禧太后了,虽说慈禧并没有堂堂正正的称帝,但是在皇宫之中,那也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慈禧不得不扶持了一位傀儡皇帝为自己打掩护,一开始的时候,慈禧的选择是光绪帝,起先的时候,皇帝年幼,倒也非常好控制,但是随着光绪帝日渐长大,局面就开始有些失控了。
等到长大一些后,光绪对于慈禧的惧怕也开始日渐减少,加上朝廷上一些有心人的引导,光绪开始若有似无地与慈禧唱起了反调,而慈禧对此,意外的有些纵容,像是放纵一个在悬崖边奔跑的孩子。
在慈禧的刻意退让之下,光绪开始逐渐掌握了一部分权利,掌握权利的人总会变得愈加疯狂,光绪也是如此,手握大兵的感觉太过美好,让光绪忘记了,如今的这个晚清,不过空有一个华丽的外壳而已。
此时晚清正遭遇国外多个国家的攻击,但是光绪的作战方式依旧非常激进,坚持宣战,在之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底下的官员还有老百姓们苦不堪言,变法也展开了一次又一次。
其中戊戌变法就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变法,光绪和慈禧之间产生了一些不可磨灭的隔阂,这一次的变法,彻底侵犯了慈禧这些守旧派的利益。
慈禧可以让权,但那是在慈禧的默认许可下的“赏赐”,光绪的这番作为,叫“抢”了,再加上当时那些急于改变世界的人们,想要联合袁世凯刺杀慈禧,慈禧不得不重新收回“送”出去的大权。
借机上位
或许当时的光绪也没有想到,慈禧在背后还有这样的势力,但是同样的光绪认为自己也不是没有一点希望了,慈禧的年岁已高,迟早会死,等慈禧一死,这天下就是自己独大了。
慈禧自然也想到了这点,为了不让光绪好过,慈禧开始物色下一个乖巧的傀儡皇帝来代替光绪,此时正是1899年,14岁的溥儁入了慈禧的眼。
溥儁的母亲,是慈禧弟弟的女儿,自家人自然会更亲一些,于是在1900年1月的时候,慈禧便让那些大臣来召开了一场会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溥儁立为皇储。
说是大臣众议,但是慈禧的权利滔天,虽说臣子人多,但是在慈禧面前,硬生生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说个不字,偶尔有一两个敢当刺头的,被慈禧一打压,剩下的也就不敢说话了。
在位的皇帝还没做出什么业绩,慈禧就已经开始物色下一任皇帝了,换做是一般人,或许早就被气死了,然而这还不算,更气人的是,在这次会议中,直接预定了光绪的“让位”时间,就在1900年。
一开始的时候,大臣只是以为慈禧只是想立个皇储恐吓一下光绪帝,但始终光绪帝的帝位还在,这么一想,好像也不是不能退步,然而这一步一退才知道,慈禧这不是想恐吓光绪帝,是想直接除掉这个障碍。
光绪生气吗,自然是生气的,但是无奈现在自己已经被慈禧给囚禁起来,即便再不甘心,也只能硬生生吞下这口气了,溥儁上位之后,便改年号为“保庆”。
被迫退位
对于溥儁来说,这个皇位来得有些突然,也实在有些太过容易,慈禧这种儿戏一样的做法,被说大臣们忍不住议论纷纷了,就连民间的百姓们,都有些不能理解。
这时候的社会还是男尊女卑的世界,皇宫之中任由一个女人呼风唤雨,不少人都有些“看不惯”,再加上慈禧的行事作风也实在不得民心,一时间民间闹起义闹的纷纷扬扬。
心里虽然是对慈禧有意见,但是大家嘴上说着的还是溥儁自身的问题,比如什么毫无作为,文不成武不就,还整日喜欢铺张浪费,行为作为也极不检点,这样的人当皇帝,大家怎么能放心。
面对这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溥儁的皇帝生活仅仅享受了三天,就被迫结束了,原本定好的年号也只能往后拖,虽说百姓不乐意,但是慈禧对于这个毫无作为的傀儡还是很满意的,一直留他在京城做皇储。
溥儁也本以为自己或许就能这么一直耗着,反正自己还年轻,现在光绪已经不得“宠”了,而慈禧年事已高,这皇位只要自己再等几年,不出意外的话,就还是自己的。
但是命运总喜欢安排这种意外,大概是因为溥儁的父亲载漪格外亲近义和团,最后导致一位德国公使死在了北京,至此,八国联军侵华拉开序幕,作为载漪的儿子,溥儁自然也落不了好。
受到父亲的连累,溥儁被废除了皇储之位,父亲也被罢免了爵位,两人投奔到了内蒙古的亲戚家居住,虽说看起来有些狼狈,但好在捡回了一条性命。
后来清朝灭亡后,按照当时的政策,溥儁每个月可以领到500大洋,但是作为曾经一个封建社会的浪荡子来说,这一点钱常常刚发下来就挥霍完了,时长都是靠人接济的状态。
结语
后来整个国家都陷入危难之际,在无人关溥儁的安危,这唯一的一点薪水也没了,日子越过越难,人还改不掉那些铺张浪费的恶习,天天处于焦躁的状态之下,最终于1942年离世,被草草的埋葬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