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有一个奇怪的“幽灵”村,它身处于群山包围的一处峡谷之中,交通极为闭塞,但村子不仅有一处极为奇特的建筑,村子里面的村民也是格外神秘。当地人对于这个村子的记载都是非常模糊的,更不知道这个村子是何时成立的,不过村子中的老者却说,他们这个村子在此地存在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且村子的由来也是充满传奇色彩。
金家村
那么这个小村子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呢?为何有着上千年历史存在的村子为何外界对他少有记载?村子里面的奇特建筑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一)
整个村子都是姓金,历史悠久
这个村子坐落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花园乡,他的名字叫做金家村,从名字上来看这和当地许许多多的小村落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可是上千年来村子里所有的居民,都对自己的来历当做最大的秘密严加保守,这已经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幽灵村”
不过随着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一个村落想要大隐于市也并不是这么容易,并且由于这座村子,上千年来一直与世隔绝,保留下了诸多古香古色的建筑,反而越发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很多人也对于这个村子的秘密有了极大的好奇心,开始不断地探究这个村子的由来。
首先有很多人就对村子这些建筑的格局产生了疑问,虽然村子里面的许多建筑和中国南方地区农村建筑外表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内部格局上却有着极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建筑的墙体方面,一般来说南方建筑的特点都是为了抵御夏季的酷热,以及防止屋内过于潮湿,都非常重视房屋的通透性和通风性,古代南方房屋都尽可能的使用宽度较窄的砖墙,这样有利于房屋内外不会产生太大的湿气差异,也能够在夏季的时候,让房屋内部较高的温度向室外散发出去。
金家村的建筑
这样的思路也影响了房屋的屋顶建筑风格,南方房屋的屋顶同样也是比较单薄,而且南方的房屋为了在夏天避暑,通常也会选择建造一些故意避开正北正南朝向的侧房,用来在夏季时减少太阳光的直射,稍微降低一下房间内的温度。
而在这座村子当中的砖石建筑,走进门中一看大部分建筑风格都如同北方一样的大开大合,虽然身在群山当中也是砖石建筑,整个村子却非常追求坐北朝南,同时,房屋建造的造型都十分规整,也不会为了专门建造东西朝向的侧房。
除了内部细节上的观感区别之外, 这里每间屋子的实际结构也和南方房屋有着很大的区别,每一间屋子都采用了台梁式架构,这种结构的简单理解就是在柱子上放置梁,梁上再加短柱然后放置短梁,以层层堆叠的方式构成屋顶的承重体系。
房屋结构
这样建设的房屋,房顶的承重能力较好,比较适合在房屋顶部铺设多层或者是较为厚重的瓦片,同时这样的设计也使得在冬季房屋顶上布满了积雪时,房顶上增加的重量会更加全面的传导到房屋当中的支撑柱中。这样的房屋结构设计有着很明显的中国北方特征。
因为除了在中国明末清初这一小段历史时期,中国南方气温骤降开始下雪之外,在此前的历史时期,中国南方是极少极少能够经历过厚重的降雪的,所以在历史上南方的建筑在房屋顶部的设计上,都采用了一种名为穿斗式结构的建造方式。
这种房屋相当于是房顶直接坐在了几条主要的房梁上,这样的建筑形式使得房子较为轻巧,而且由于结构简单使得房屋本身承重的木料选择可以多种多样,比较容易获取。
缺点就是房屋的承重能力较差,房顶上所使用的瓦片是比较轻薄的。这样的房屋一大问题就是如果遭遇突然的大暴雨或者是天气异常下起了大雪造成房顶积雪,这种简单的房屋很可能就会在房屋顶部直接解体坍塌。
专家考察建筑
那么这一个位于安徽的村子,当中保留下来的许多古代房屋结构都采用了北方的习惯和营造方式,如果是在一些历史上就曾经作为南北交通的重要城镇当中出现,或者是在一些追求建筑稳固的大型寺庙或者宫殿当中出现都不奇怪,偏偏是用在了这种对于建筑要求相对较低的民居上。
这说明建造这些房屋的人,在当时是懂得应用台梁式结构进行房屋的建造,那么也就是说,在几千年以前的金家村,都是来自于北方,由于各种原因来到此处。
在来到此地后觉得这个地方比较适宜居住就留了下来,但是在建筑房屋的时候由于这些人当中只懂得如何按照北方的方式来建造房屋,于是他们就像往常一样在山中寻找木材然后以他们惯用的这种方式进行建造。
他们本身并不知道南北房屋之间存在着种种的差异,到了如今,这些特殊之处就成为了证明他们一村人祖上来自北方的铁证。
台梁式结构
随后又一个问题出现了,中国北方福源广茂地域辽阔,在上千年前有着许多王朝建立又衰落,那么这些从北方来的村民一直在过去上千年隐藏着自己的身份,那是不是说明他们的身份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二)
过去的封建王朝时代他们的身份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说这些人他们的来历就有着两种大致的推断,一种可能是某朝某代的皇族,而另外一种则可能是来自于少数民族,前一种则是害怕遭到后世王朝的清算,而另一种则是因为汉族对于其他民族还是有一定的排他性所在的。
那么居住在金家村的村民究竟是哪一重的身份呢?
调查人员发现整个村子内绝大多数人家都是姓氏为金,这也是金家村名字的由来,于是有人猜测,难道这些人是原来北方金朝皇族的后代吗?这种猜测既符合皇族后裔的猜想,又符合少数民族的猜测。
因为当时的金朝是女真人所建立的朝代,金朝曾经一度非常强大,将当时的宋朝生存空间压缩在长江以南,而且后来,在蒙古人强大之后,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反而丢掉了北方的控制区,整体南迁,所以这种猜测是比较有历史依据的。
村民
之后调查人员和村子里面的老人们进行了沟通。老人们非常忌讳谈论自己祖上的身份,但是对于调查的这种猜测村子里面的一位老人表示了否定,同时也告诉调查人员他们的猜测某种程度上说真相比较接近。
这位老人在沉思之后,决定带着调查人员来到这村中的家族祠堂,原本这座祠堂是不对外人开放的,或许村子里面的老人觉得,历史已经过去了,外界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和来历,已经影响不到他们现在的生活了。
在进入金家祠堂之后,可以看到这座简单但是规模不小的家族祠堂,有着大量的北方建筑特色,里面竖立着近百根朝天柱,但是金家祠堂内摆放了一些很奇特的石雕。
按照以往的习惯来讲这些石雕通常应该放在外面的院落当中,但是显然在这座祠堂建立之初,为了保密,这些石雕都被放置在了金家祠堂之内。
少数民族特色的祠堂
这些石雕的特殊之处在于,很多都与之有着一定的关联,其中有着不少雕刻精美的拴马石和拴马桩,大量被雕刻成马蹄形的石墩,还有一些雕刻成人形的上马石。
上马石的雕塑一眼就可以看出不但雕刻为了跪伏在地的人形,从这个人形雕刻穿着的衣服来看,带有明显的汉族官员特征,这也就说明村子的由来确实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着一定的关系。
祠堂最中间牌位上供奉着一位名字叫做金日磾的古人画像,老人也从祠堂拿出了一份族谱,金家村最初的由来,正是和金日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金日磾究竟是谁呢?为什么他的后人要选择在山中这样绿色之地建立起这样一个村子,还在上千年对于他们自己的身份极为保密呢?
金氏宗祠牌位
(三)
事情还要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说起,当时的中国北方尤其是河西走廊和戈壁附近,存在着一个十分强大的部落联盟,联盟的名字直到今天都让每一个人印象深刻,他们叫做匈奴。
匈奴当时是在草原上许多游牧的部族联合而成,由于这些草原民族非常擅长在马上骑射,在中原王朝大量使用战车的年代,能够驾驭马匹灵活行动的匈奴人,是中原王朝非常头疼的存在。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位于北方的秦国赵国还有燕国,不止一次地和北方的匈奴人爆发过规模较大的军事冲突,往往都是匈奴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因此北方的赵国也从和匈奴交战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在军队当中推行胡服骑射,也就是模仿匈奴人穿着的较为紧身的衣服,作为战争时期的制式着装,这也让赵国成为了战国时代,各路诸侯国当中军事实力较为强大的存在。
匈奴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对于北方的边境,秦始皇也是极为苦恼的,虽然秦朝的军队战斗能力很强,但是在匈奴人面前也只能选择被动的防守。
当然和匈奴的交战也让统一了六国的秦军拥有了一个可以时时磨练战斗力的敌人。
然而在秦始皇归西之后,中国内部大乱,从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到刘邦项羽对于秦国的讨伐,让这个中国历史上第1个大一统政权轰然倒下,随后刘邦在同项羽的战争当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建立了大汉朝。
刘邦在平定了中原王朝内部之后,进行的第1个军事动作,就是向北出击攻打匈奴,当时的匈奴首领冒顿单于通过杀父夺权和对于其他部落的征讨,形成了命令统一的部落联盟,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派遣韩王信驻守北方,但是却因为汉高祖6年时一次兵败被迫与匈奴求和。
但是刘邦并不理解韩王信的这种举动,以为其谋反,这种猜疑反而让韩王信产生了恐惧,真的选择了和匈奴方面勾结,南下攻击汉军。在几个月之后汉朝皇帝刘邦作出反应,集结军队进攻韩王信。
韩王信多年和匈奴交战,兵力上逐年被消耗,自然无法抵挡刘邦亲自率领的汉朝军队主力,连战连败,但是刘邦一方面,却因为战争初期的成功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并且武断的认为匈奴没有什么战斗力。
但刘邦不知道的是,他当时所遭遇的部队虽然称之为匈奴和韩王信组成的联军,但大部分都是韩王信手下的士兵,匈奴方面在战争前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这使得刘邦一路上亢奋高昂,不管手下谋士的建议一路冒进北上,最后在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附近,刘邦亲自率领3000多名骑兵,经过白登山的时候,匈奴军队40万人包围在当中。
刘邦多次突围,汉朝军队其他力量多次从外围猛攻包围圈,但都遭遇失败,在军事上无法解决,汉朝方面就只能选择贿赂冒顿单于爱妾,通过这一层关系为汉朝皇帝刘邦讨到了一条生路,此时汉高祖刘邦已经在白登山附近被围困了7天7夜。
此后汉朝对于匈奴的态度开始转为被动防御以及政治上的联姻和亲,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刘彻决心改变这种匈奴人占据主动攻击态势的局面,派出了汉朝全部的主力部队。
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的统领下,再一次向北方进军攻击匈奴,而这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军事上使得匈奴部落整体向北撤离,在政治上则击碎了匈奴部落内部的联盟体系,使得当时的匈奴各部落再次分裂。
霍去病
归顺的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当时匈奴的单于已经是休屠王,在被汉武帝派出的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击败之后,在浑邪王的劝说之下,表露出了想要和浑邪王一起投降汉朝的意愿。
但是休屠王突然变卦反悔,被浑邪王直接斩杀,并且控制了休屠王的军队,休屠王的儿子不得不选择臣服浑邪王一起投降汉朝。
但是由于休屠王存在投降但又反悔的举动,休屠王的儿子和家人,被汉朝当做奴隶驱使,休屠王的儿子,负责在皇宫当中为当时的汉武帝刘彻饲养马匹。
汉武帝举行庆典,可能汉武帝当时喝得有些多,自己后宫那些佳丽全部找来坐在自己身后服侍,然后又下令让宫中饲养马匹的人,把他们所饲养的马匹都牵出来进行检阅。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汉武帝把他后宫当中的女子全部叫来服侍,是一个怎样的场景,不过这个场景无疑是对人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大。
因为据史书记载不管是当时负责牵马的奴隶,还是在酒席上的各种官员宾客,以及在附近守卫的士兵,都时不时地偷看原本就处在高台上的汉武帝接受着周围一大群美人的侍奉。
唯独休屠王的儿子,目不斜视非常守规矩的低头看着脚下的路,牵着他思想的马匹一步一步走。
而且休屠王的儿子,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当中部落首领的后裔,人长得帅气不说,身高还超过了8尺,这样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不仅鹤立鸡群,表现还异常的守规矩,这让当时的汉武帝看到之后就非常的好奇。
当时汉武帝心情很好就把他叫过来,要亲自看一看他饲养的这匹马。
结果汉武帝一看这个小伙子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还彬彬有礼,饲养出的马匹也是健壮俊美,汉武帝当时非常高兴,随口问了一句这个牵马的小伙子是什么来头,下面的臣子就回报道这小伙子他的父亲就是被汉武帝当年打败的休屠王。
汉武帝听了是大为震惊,没想到自己当年老对手的儿子,居然成为了一个负责这样养马的奴隶。
或许汉武帝觉得,当年那北方的匈奴王也是一个称职的对手,如今有句俗话这么说,彰显自己胜利最好的方式,那就是给自己的对手最大的尊敬,外加上自己这个老对手的儿子工作做的好长相又好看,就直接赐姓他为金,然后一路提拔,最后做到了汉朝的光禄大夫,这个人就是金日磾。
金家村村民
金日磾家族,在西汉末年王莽窜汉时期,选择支持刘氏皇族遭到迫害,其族人四散奔跑,其中一支就逃到了这安徽的大山当中,建立起了这个金家村。
此后,上千年的时间这个村子为了隐匿自己的由来,主动的将自己封闭起来,尽可能地减少与外界的交流,这也就导致了当地历史文献对于这个村子的记载严重缺失,让这个村子显得极为神秘。
金家村的秘密最终被揭开,作为匈奴后裔的村民,历经了几千年的民族融合和在生活上的适应,已经和当地的民众没有太多的区别。
只有在一些重要节日,这个村子里的村民们还会按照千年以来传承下来的习俗,祭祀他们的祖先,而现在这个村子奇特的风俗已经成为了独特的风景,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和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