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文化。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中国历经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公元
前221年,秦王一扫六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
然而世事波谲云诡,中国又历经了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到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本中国历史的大书可谓是精彩绝伦。
然而在这些更迭的朝代中,其实还穿插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朝代,例如在宋朝和元朝中间就还有一个朝代。这个朝代虽然影响力不大,但却已经传承了千年,就连历史学家们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这个究竟是什么朝代呢?那就是
“
勐泐
”
。
看过
《天龙八部》
的人都知道原著中出现过一个名为
“大理国”
的国家,书中的段正淳因为痛失了大理国王位和爱人选择了自杀。这个大理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它与“勐泐”又有怎样的渊源呢?
实际上在历史中也存在过这个大理国,而且在这个国家有一个奇特现象,那就是许多
大理国王退位以后都选择了出家
,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保佑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可见这个国家十分的
信奉佛教
。
虽然大理国全国尊崇佛教,但也不影响他们四处征战,企图建立新的封建秩序。而在当时居住在
“苴咩”
的
傣族先民
也被迫对大理国俯首称臣,好在双方都不好战,因此多年来相处得也比较和谐。
但平静的局面不久便被打破。公元1096年,大理国宰相高升泰
竟谋朝篡
位,改大理国号为“大中”,大理国内上下一片混乱。而这时候的傣族先民们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时常会有孟人、缅人北上来侵扰,但大理国无暇顾及,并不愿出兵保护。
为了抗击孟人、缅人的势力,傣族先民们借此机会
整合傣族势力
,将怒江以东、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傣族小邦们召集起来
共同抗击外邦
,而这也逐渐形成了一个
傣族联盟
。
公元1180年
,小黑江以南、怒江与澜沧江之间的
傣族组建联盟政权
,其中抗击孟人有功的傣族人
“叨勐遮”
被推举为
大王
,王城选址在
澜沧江畔的“景兰”
,就这样一个傣族联盟国家正式建立。在傣语中国家则叫做
“勐泐”
,
寓意为“上端之国”
。
在“叨勐遮”统治期间,澜沧江以东和以南的一些傣族小邦先后归附“勐泐”,
疆域逐渐扩大
,北至大理国南边,南达哈利奔猜国北境,也就是今天泰国清莱府,东到安南国西北,就是今天的越南山萝省、西临怒江,一跃成为了
疆域辽阔的东南亚大国
。
除此之外,“勐泐”在“叨勐遮”的治理下,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国力也十分强盛。据史书记载,当时“勐泐”的
人口已经高达八十余万
,还有
数千余头战象
,这可谓是“勐泐”的巅峰时期。
公元1192年,七十三岁的“叨勐遮”去世,其四子
“叨寒冷”
继位。据《泐史》记载,“叨寒冷”继位后就
派遣使者向大宋进贡
,还被宋国赐封为了
“九江王”
。
1262年,“勐泐”内部发生了剧变。“勐泐”所属邑邦
“勐闰”
向南扩张后,竟然另建起了国家
“勐闰”
,这极大削弱了“勐泐”的国力。1292年,大元国派兵占领了“勐泐”,并设置了彻里军民总管府,加强对“勐泐”的控制。
面对“勐泐”的不战而降,南面的“勐闰”倍感压力。于是“勐闰”决定利用亲戚关系
挑拨离间
,使
“勐泐”内部分化出了“投降派”和“主战派”
,两派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不愿归附大元国的一派纷纷南下
与“勐闰”联合抗元
,这无疑增强了“勐闰”的实力。
而“勐泐”则成了大元国的后方,
被迫给元军支援筹粮
,民众们苦不堪言,
纷纷南迁
,这使得“勐闰”人口不断增加,“勐泐”的人口锐减。
即使后来大元国退出了“勐泐”,“勐泐”也因为太过弱小,
无力掀起风浪,先后成为了几个国家的属国,傣族文化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