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谈判的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在1896年出使欧美各国,也是满清政府内为数不多的“开眼看世界”的官员。由图可见,李鸿章在出访国外时还精神饱满,还获得了许多国家的勋章,
那么为什么在谈判桌前李鸿章面色枯槁,无精打采,不久后就与世长辞呢?
李鸿章
1900年满清势弱,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要求清政府既要给侵略者道歉,又要赔款九亿两白银,还要给被杀的外国官员立碑。这无疑是对中华民族尊严的一次践踏,也是满清政府一直为人诟病的原因,
而《辛丑条约》的签订者正是李鸿章。
辛丑条约的签订
此时李鸿章已经78岁高龄,告老还乡的他还是选择了赶赴与列强谈判的道路,在谈判桌前的他无精打采。
而李鸿章虽然在谈判过程中百般妥协和受辱,但西方列强岂能如此容易满足。弱国无外交,李鸿章最后只能全盘答应列强们的要求。
慈禧太后回宫
李鸿章为什么无精打采
在封建王朝时代一个人的名节是十分重要的,名节顾名思义,有名有节。名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节指的是自己的气节。而李鸿章作为满清政府的大员,签订《辛丑条约》后必然名节扫地,为后人所指。所以照片中的李鸿章无精打采。
访问国外并获得徽章的李鸿章
我们可以站在李鸿章的角度想,一位兢兢业业一生的官员,为一个弱国的政府出谋划策,励志图强。并且还有游走于列强之间,生存于夹缝之中。可想李鸿章的压力有多大,临了还要被逼迫签订《辛丑条约》,留下千古骂名。自然是觉得自己颜面扫地,愧对祖宗和子孙后代。
而李鸿章也在签订《辛丑条约》两月后就病逝于北京
,足以见得签订此条约背负的压力。
李鸿章访问欧洲时欧洲的风貌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以来签订的赔款数额最多,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这标志了中国彻底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当世以及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
这里需要指出,当世和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所以我们看待这位晚清名臣也应该结合史料,以辩证的角度分析。因为甲午海战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满清年间就有众多人对李鸿章的大肆嘲讽。
更有扬州戏子杨鸣玉在台上指桑骂槐,指着穿黄马褂的鳖类比李鸿章,而在杨鸣玉死后。也有人写了这样一幅挽联来讽刺李鸿章: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讽刺李鸿章的对联
但在之后李鸿章访问欧美,外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却和国人大有不同,因为李鸿章直来直去的性格,以及走到哪都叼着的烟袋让外国人很是喜欢他的性格,甚至有人把他和德国首相俾斯麦和英国首先威廉并称为当世三杰。日本的伊藤博文在谈判时更是夸赞李鸿章:
“在中国我不一定干的比你好,但是在日本你一定干的比我好。”由此可见李鸿章此人还是富有能力魅力的。
佩戴维多利亚女王勋章的李鸿章
在后世的评价中少部分人认为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卖国求荣,而大部人则认为李鸿章是时势所迫,不得不签。李鸿章只是代替了清政府背上了这份骂名,即使没有李鸿章,也会有其他人签订条约。
晚清贵族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慈禧太后的生活有多奢靡,在底层百姓还在为生计苦苦挣扎时,慈溪太后每顿饭都要吃上一百二十个菜。而满清末期的八旗子弟生活也是穷奢极欲,出门要做到“脚不沾地”全程不是马车就是轿子,从出生就享受着荣华富贵。
慈禧太后坐在轿子中
这也是满清百姓穷苦的原因之一,也是满清皇室竭力抑制改革的原因。实行新政变法就要影响这些贵族的利益,让他们不能继续奢靡的生活下去。这群人百般的阻挠新政,也拒绝了解外面的新世界,顽固守旧,固守自己作为贵族阶层的利益,从来没有站在国家和百姓的角度想。所以满清政府的灭亡是必然的,也是有迹可循的。
满清贵族聚在一起吸大烟
在满清政府灭亡后,满清的贵族才逐渐的认识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他们既不愿意劳动,也不愿放弃奢靡的生活。梦想着有一天清朝能再度复辟,请自己回去继续做王公贵族。
这些人要么就变卖祖传的家产珍宝,要么就只能做一些苦力,甚至露宿街头死于非命。大部分没落贵族都在变卖家产后继续这种奢靡的生活生活,直到败光家产,走上露宿街头的路。
正在用膳的慈禧太后
由图可见满清贵族奢靡的生活,要不就是终日沉迷女色,赌牌等,要么就是躺在烟馆吸食大烟。而慈禧太后的生活更是奢侈至极,每餐要吃一百多个菜并不是传闻,要知道一般情况下皇帝每顿饭也就是三十个菜左右,而慈禧太后奢靡的生活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房间里的马桶都是上好的檀香木做的,这在别的王公家可是上好的家具材料。而且书中记载,慈禧不喜欢熏香的味道。反倒是喜欢水果的味道,因此慈禧宫中放着几十个大缸,里面装满了新鲜的水果,这仅仅是用来闻香味的水果。在穿上慈禧更是犹有过之,慈禧袜子从来不会穿第二次,每年都要三千多个工匠给慈禧定制袜子,慈禧六十大寿时,用来给自己贺寿的白银竟达到了三千万两,这也只是慈禧奢靡生活的冰山一角。
铁帽子王奕匡
大格格带孩子的照片
大格格则是庆亲王奕匡的大女儿,性格温婉,于1883年嫁给了博尔济吉特·那彦图,那彦图是成吉思汗的后人,由于是蒙古人所以很受到慈禧的重用。但不幸的是大格格在1889年就病逝了,病逝时只有三十多岁。
这几张照片是大格格仅存的照片,也给我们展示了满清晚期的皇族生活
。
大格格带孩子的照片
这张是大格格带着孩子的照片,由图可见大格格一家的生活还算是丰衣足食,孩子们都衣着整齐,仪表干净。
可以说满清末期王室生活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像奕匡这种掌握核心权利的王宫贵胄,他大女儿的生活自然也不会差,下图为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匡和他的女儿四格格,也是满清晚期的一位铁帽子王,由于戊戌变法关键时期对慈禧的支持,奕匡被封为了铁帽子王。
慈溪太后与格格们
铁帽子王的含金量极高,可以荣华富贵一生。而奕匡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将自己的四女儿送入宫中,四格格聪明伶俐,慈禧很喜欢这位小姑娘,时时都要带在身边聊天,四格格也被誉为是满清第一美人。
四格格的照片
满清贵族的生活穷奢极欲,这也加深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所以我们在享受当前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同时博古览今,以前人为镜。只要自身够强大才能不被欺负,如果国弱民贫则在世界上没有任何的话语权。所以李鸿章才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也相当于是替清廷背上了千古骂名。所以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正是因为我们常常回忆过去,不忘记历史,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重蹈覆辙,走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