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该怎么解释?
创始人
2025-07-22 22:02:34
0

诸葛亮“以一州之力伐天下之半”是为志大,“机”是机遇。“不见机”指未得机遇,因为蜀弱小、而魏强大,机遇不佳。

多谋少决:是说诸葛亮行军打仗,处处思虑周详,面面俱到;凡事必躬亲,不放手任用诸将,又不敢出奇制胜,放手一搏。

好兵而无权:好兵”之意,为诸葛亮好研究兵法。这里的“权”并非权力,而是指“权变”之意。说的是诸葛亮虽然兵法娴熟,用兵却步步为营,过于死板而缺少权变。

然而,这是司马懿站着说话腰不疼。

因为蜀国小,一役大败就可能举国精兵尽丧,然后亡国。

所以,诸葛亮岂能不谨慎,岂敢行险?

若是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换位置,只恐司马懿连北伐也不敢发起,兵都不动,还谈何用兵!

故而,虽然司马懿的言语之中,似乎已对诸葛亮了如指掌。

然而他坐拥优势兵力,后勤支持又远胜诸葛亮,却仍龟缩于坚垒之内,不敢与诸葛一战,

这实际就是用行动证明了,就算司马懿尽知诸葛亮的缺点,却仍然畏惧诸葛亮,没把握在野战对决中打赢诸葛亮。

由此,司马懿唯有用国力军力拼消耗,在对峙不战中,用时间熬死孤军深入、粮运艰难的蜀军。

所以,如果有人以司马懿这段话,就认为诸葛亮不懂兵事,才略逊于司马懿,那就完全是错误见解与解读了。

《晋书》里还记录有一件事,由此事证实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畏惧有多深。

《晋书·宣帝纪》,就是司马懿传,原文如下:

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诸葛亮善于练兵,所以蜀军精锐,甲坚兵利,营伍严整。

这是天下公认的!

若非如此,诸葛亮凭什么敢以一州之力去讨伐大国?

然而,蜀军又有个不可克服的缺点。就是孤军远征,利在急战,难以持久。

因而,魏国朝廷上下一致以为:

蜀军不可与争锋。但只要坚壁固守不战,时间一长,蜀军必粮尽而退。

所以,自始至终,无论蜀军如何挑战,魏军只是谨守营垒,嵬然不动,任诸葛亮之智,也无可奈何。

这样,蜀军如猎豹觅食,魏军防守却如缩成一团的刺猬,浑身尖刺,让蜀军无从下口。

于是,诸葛亮遣使者赴魏军大营,给司马懿送了一份包装精美的礼物。

什么礼物呢?

胭脂水粉,首饰、花衣裳、红裙子等妇女用品。并附书信一封,言道:司马公坐拥强兵,为何畏敌如虎,忸忸怩怩,如妇人之状等等云云......。

三国的士大夫们,是什么性格?

那是“士可杀不可辱”的时代。一言不合,就要拔刀杀人的。

所以,诸葛亮此举,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所以,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忍得住羞辱,但魏军将士却忍不住了。

主帅受辱,诸军将吏勃然大怒,诸营群情汹涌,纷纷前来请战。

军心士气,自古以来皆是可鼓而决不可泄。

所以,司马懿决不能与诸将说,“我们要忍住羞辱,坚决不战”等等畏敌言论,那是会严重挫伤军心,要出大事的。

于是,奸猾的司马懿故意在诸将面前大发了一通愤慨之情,并拔剑明誓,咬牙切齿表示,要诛灭蜀军等等。

然后,上书朝廷,要求与蜀军决战。

而这显然就是司马懿与魏国朝廷之间,为了安抚军心、平息士卒怒火而唱的一出双簧。

司马懿向朝廷上《请战书》同时,又附有一封密函,说明了军中情况。

于是,魏国朝廷马上就任命太尉辛毗持节、督雍凉诸军事之职。

辛毗急赴司马懿军中,重申了朝廷命令,严令:

诸军坚守,不得与蜀军浪战!

于是,在魏军大营中,出现了很滑稽的一幕。

司马懿与诸将被甲执兵,一脸决然之色,要求出战。

而辛毗高举节杖,用朝廷命令强压诸将,厉声严令其等不得出营。

于是,魏军士卒一看,便纷纷这样说道:

“非大将军无勇,实乃朝廷不许我等出战啊!”

魏国这一招,太妙了。

既维护住了司马懿在军中的威望,又平息了将士们出战之心,避免坠入了诸葛亮的圈套之中。

而诸葛亮当然一眼就识穿了司马懿的把戏。

诸葛亮闻此事后,对姜维等蜀军诸将说道:

“自古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皆有专断之权。若是司马懿真敢与我交战,又何必大费周章的向朝廷上请战书呢?这老家伙,畏我甚深。无非就是借助诏令来掩饰自己的胆怯罢了。”

这真是一针见血的评论!

此时的诸葛亮,犹如一个孤独的无敌剑客,找不到对手,拔剑四顾心茫然。

诸葛亮北伐,以小欺大,以弱克强;能让良将名臣遍地、带甲百万的强魏,对其如此畏惧。三千年来,历代名将能做到这一步的,唯有诸葛亮一人。

所以,读书要读全本,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读只半本。若凭司马懿一封家书,就说诸葛亮不知兵,那明显就是在说梦话了。

相关内容

正向闽浙沿海靠近!7号台风...
“范斯高”于近日生成,正以坚定的步伐正向闽浙沿海靠近。这股强大的台...
2025-07-23 12:37:45
潘国强任中共宁德市委副书记
近日,喜讯传来,潘国强正式就任中共宁德市委副书记。这一任命彰显了其...
2025-07-23 12:36:32
原创 ...
熟读三国的朋友一定知道,蜀国人才不多,尤其是关张赵马黄等精英人才死...
2025-07-23 12:34:10
原创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读过《三国演义》的都耳熟能详。 公元228年诸...
2025-07-23 12:34:01
原创 ...
同是无名小辈,商鞅有公叔痤举荐,魏惠王不用,为何重用庞涓? 说起魏...
2025-07-23 12:33:57
原创 ...
长平一战,赵国惨败,更让人震惊的是,四十万的降军全被白起给坑杀了。...
2025-07-23 12:33:56
原创 ...
背景:基督教的传播 西洋知识在明清两代进入中国,传教士是西方知识最...
2025-07-23 12:33:52
原创 ...
在历史上,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巧合,让人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2025-07-23 12:33:49
原创 ...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乱世,说到乱世,一定能够说到三国。三国时期是中国历...
2025-07-23 12:33:37

热门资讯

外滩呈现“邬达克密码”:解读建... 拉斯洛·邬达克(Laszlo.Hudec,1893年1月8日—1958年10月26日)是上海最具公众...
激荡七十五载 潮涌巴渝大地 激荡七十五载,潮涌巴渝大地。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共庆华诞,共...
吴静:宋朝的月光|中原作家 作者:吴静 来源:九江日报 如果可以穿越,一定要去汴京,去临安。那是千年前的宋朝,有大江东去的豪放...
首批海外回归7片“甲骨”惊艳亮... 首批海外回归7片“甲骨”惊艳亮相 “全球首批甲骨数字回归”专题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幕 安阳融媒记者 ...
原创 国... 《论语·子路》有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在我们这个民族,称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小到...
原创 他... 在黄埔军校的学生中,和老蒋关系最好的,许多人认为是胡宗南,因为在所有黄埔学生中,胡宗南升官最快,其实...
原创 出... ?有句话叫: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历史上就曾经无数次上演过这样的因果循环报应,这不,杨氏和宇文氏的恩怨...
原创 铁...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这首委婉动听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上世纪50年代电影...
原创 拉... 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和大洋洲。其中,欧洲是近代殖民帝国的兴起之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