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俄罗斯可以占领并统治西伯利亚,中国却不行?
创始人
2025-07-22 16:04:12
0

在16世纪时,莫斯科大公国的东边分布着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哈萨克汗国以及卫拉特蒙古诸部和喀尔喀蒙古诸部,由于沙俄与周边国家如奥斯曼土耳其、波兰王国等天天打仗,对于黄金的需求量极大,便开始对东西伯利亚动起了歪心思。

16世纪末,西伯利亚末代大汗库出汗被害,沙俄正式吞并西伯利亚汗国,它所面对的将是一望无垠的西伯利亚和分布在西伯利亚南方,将西伯利亚当作退路的蒙古诸部。

筑城

游牧民族是中原王朝数千年来的头号大敌,每一个朝代都要面临着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的骚扰,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游牧民族飘忽不定的行踪方式无法捉摸,大规模的出兵往往扑了个空,难以找到真正的敌军主力决战。

一旦中原王朝的战线延长,就会出现补给困难的问题,往往遭到游牧民族的痛击,损失惨重。

幸运的时候,打败了当时的游牧民族,剩余的游牧民族又会北迁到贝加尔湖畔,脱离中原王朝的攻击范围,休养生息,待到恢复以后继续南迁,寇边骚扰,如此往复,搅扰的中原各朝苦不堪言。

早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对付北方的匈奴,汉朝的将军们便采用了筑城这一方法,在进军匈奴的必经之路上建造大规模的城防,如当时的朔方城,但是这种筑城方式有一个极大的缺陷,那就是太耗费钱粮和人力,一旦中原王朝的实力衰退,国力无法企及到边疆的时候,在进军路上所建造的城防往往成了王朝的鸡肋,所以后世王朝基本不再采用。

到了17世纪初,沙俄人却采用了这种方式对付东扩路上的蒙古诸部,他们建造的城防很小,仅能容纳少量的兵员和人口,却像一个钉子一样死死的锲在了蒙古人的命门上。

蒙古诸部对于沙俄的抵抗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而让沙俄更加肆无忌惮,从明朝末年开始,一直到顺治16年,沙俄沿着喀尔喀蒙古的边境一路筑城,势力延伸到外贝加尔西部,大有包围喀尔喀蒙古的意思。

此时唯一能够对抗沙俄,切断沙俄东扩之路的准噶尔汗国在噶尔丹的带领下与沙俄达成了合作关系,互通经贸,互不战争,一致将目标对准了喀尔喀蒙古诸部。

沙俄人在这些据点上展现了他们侵略他国领地的本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食品供应拉拢喀尔喀蒙古边境上那些小的部落的贵族,将他们笼络成自己人,通过筑城建立有效的进攻和防御体系,压制不服从沙俄管理的部分部落,靠着这两个手段,沙俄一路平推,将据点铺到了雅克萨。

由于南边的大清已经入关,且在皇太极的时候就消灭掉了蒙古三部之一的漠南蒙古,占据北方大部分领地的喀尔喀蒙古不得不在明面上向大清靠拢,寄希望于大清帮助他们解决掉沙俄的问题。

领先的军事装备

16世纪开始,西方的武器装备就开始全面超越东方了,游牧民族的骑兵在面对新出现的燧发枪的时候,是完全没有任何优势的。

军事装备的衰落有闭关锁国的原因,有皇帝盲目自大的原因,更有地形的原因,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将中原王朝与欧洲文明帝国隔开,占据中国的王朝只需要扫平东亚地区就可,没有剩余的强大敌人,而沙俄却不同,沙俄所处的地理位置让它常年与奥斯曼土耳其争霸,与西方的诸国争斗,所以在武器装备上要进步得更快一些。

喀尔喀的土谢图汗曾经率领数万人马在乌兰乌德与沙俄对战,采用骑兵直冲的战术面对沙俄并射的火枪兵,损失人数高达一千多人,而沙俄仅仅损失了数十人,可以想象,沙俄的武器装备领先游牧民族至少一个火绳枪。

而沙俄的火炮在筑造的城池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面对不善攻城的游牧民族,稳守在碉堡内的沙兵可以尽情的用火炮轰炸他们,蒙古诸部想要拿下沙俄的一个碉堡,付出的伤亡代价往往是极大的,这也是为何沙俄可以步步紧逼着喀尔喀蒙古,却完全不用担心游牧民族反击的原因。

气候和文化的驱使

翻开东亚的历史,中原王朝面临的北方游牧民族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喜欢往南打,却很少往北边发展。

面对南边的中原王朝,游牧民族是落后的,依然生活在不文明的时代,面对北方那些小型的原始社会的部落,游牧民族更没有任何兴趣。

所以匈奴人往南打,契丹人往难打,女真人也往南打,建立大清的满人连自己的大后方黑龙江都不想要,挤着头的要往中原王朝里面钻,这是对农耕文明的向往,是对温暖气候的向往。

但是沙俄不同,沙俄常年在低温寒冷的天气下生存,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要比中原王朝好的多,且在当时沙俄的文化制度也不同,它更多采用的是类似现在联邦制的管理方式,土地是沙俄的,管理却是地方上自治,只需要按期缴纳一定的钱粮赋税就可以,至于怎么管理,沙俄的高层是不过问的。

但是清朝不同,清朝对于地方上的管理非常严格,绝不会容许地方自治,清帝国已经很大了,不需要继续增加东西伯利亚这块领土给帝国平添负担了,所以清帝国对于北上西伯利亚的打算从来没有强烈过。

可以想象,如果中原王朝派兵去攻打西伯利亚这个不毛之地,会在朝廷上遭到何等的反制,引发内部的动乱都是极有可能的。

清帝国想要的是吞并蒙古诸部,沙俄想要的也是在东扩的基础上占领蒙古诸部,两大文明帝国联手对蒙古诸部进行挤压,蒙古诸部的生存空间就变得很小了,清帝国拿走了适合农耕的那一块土地,沙俄拿走了人口稀少的剩余一部分,至此东北亚的游牧民族彻底被清俄两国瓜分,不复存在。

总的来说,沙俄之所以顺利的拿下西伯利亚这块广大的领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气候和文化阻隔了中原王朝对于北方领土的渴望性,在中原王朝的心里,那里是不毛之地,并不适合培养顺民,更不利于管理,在西伯利亚牵制太久容易滋生对帝国不利的因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沙俄通过筑城和先进的军事装备对蒙古诸部的压制让游牧民族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只能一味的退让,渐渐被蚕食。

相关内容

原创 ...
李元霸太厉害了,尤其是在《说唐》中,他是没有敌手的。自从他在晋阳宫...
2025-07-22 04:33:29
原创 ...
作为历史上元末明初数一数二的猛将,常遇春在单老经典之作《明英烈》中...
2025-07-22 04:33:21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多维度解析 在中国丰富的历史长河中,元...
2025-07-22 04:33:07
原创 ...
在那遥远的大清王朝,紫禁城内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在这金碧...
2025-07-22 04:33:01
澎湃气候国际论坛探讨南南合...
9月22日,第79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
2025-07-22 04:33:00
原创 ...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这...
2025-07-22 04:32:58
原创 ...
赵云是一位低调严谨的战将,面对刘备也只会有服从与谨慎,但是在绵竹城...
2025-07-22 04:32:57

热门资讯

商界棋王东盟行,围棋高尔夫融合... 这次商界棋王在东盟地区的访问中,展现了许多值得称赞的创新之处,尤其是围棋高尔夫赛制的首次海外亮相,给...
原创 一... 对考古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文物大抵分:秦铜、汉玉、唐金、宋书、元瓷器,当然也有其他说法,这里还少说...
原创 百... 前言: “铁骨铮铮”能够形容中华儿女。李百药在《元景安传》中写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敌人面前,我...
原创 “...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 编撰至今,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而小...
原创 宰... 宰相和丞相,古代人臣的顶峰,所有文官的最高梦想,他们是一回事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丞相仅为官职,在...
原创 诸... 在掌控天下的征途上,诸葛亮的统一大业差了那么一点,历史上有一种观点广为流传,认为是诸葛亮错杀了三个人...
原创 明... 明朝的亡国之君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在位的时间比较短,明朝很快就被李自成的军队攻破都城。 如果能够复活...
原创 杜... 1936年春天的南京,阳光明媚,樱花盛开。国民革命军第25师少将副师长杜聿明刚刚结束在中央军校的进修...
原创 原... 文章由【有观点大历史】在百家号发表,请勿抄袭! 我国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是咱们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物专题... 9月29日,“初光·旭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物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展览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