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武器装备普遍领先于我国,别看日本人当时个子不高,但凭借先进专业化的训练以及装备优势,他们战斗力往往强的离谱。
就拿拼刺刀来说,日军是非常讲究冷热兵器结合使用,每当他们认为近距离作战会伤到友军时,就会采用冷兵器,也就是在枪口前装刺刀的方式迅速突破。
实际上,这种作战方式非常有效,到了后期我国军队也开始练习拼刺刀;但不管我们怎么训练,似乎都无法在该领域打败日本人。你知道日本人拼刺刀有多厉害吗?少林寺出身的八路老兵是这样说的。
刺刀战为何能盛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战争是为了换取更大的和平,但唯独侵略战争除外。
日本曾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对我国犯下滔天罪行,但正义是无法战胜邪恶的,在我国军队的奋力抵抗下,日军还是彻底失败,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剩余的日本军官也在战后灰溜溜逃回日本。
后为了缅怀这段战争历史,我国很多知名导演将中国人民抗争史拍成了一部部影视作品。
其中有电视剧、电影、还有纪录片,电影内容以写实为主,主要是为了弘扬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战精神。每每看到这些电影时,总是给人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不过电影中同样有些内容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比如在两军交战过程中,为何不采用远距离扫射的方式,反而互相拼刺刀呢?如果一方手中拿着刺刀,另一方手中有机枪大炮,那这场战斗结局似乎一目了然,冷兵器终究是难以赢得热兵器。
这就是大家有所不知了,在战争中任何一项决策都是以胜利为前提做出的,这意味着看似无用的拼刺刀也是战略中重要一环。一般情况下,在战场上敌我选择拼刺刀无非两种可能:
一是双方打了很长时间的持久战,导致手中所剩弹药无几
。这时候双方除了以拼刺刀来决一胜负,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赢得战争;所以大家才会毫不顾忌的亮出刺刀,与对面近身搏斗,一决雌雄。
当然客观来说,我军在抗日战争期间使用的武器是比较落后的,战士们战斗时用的都是栓动式步枪,打一发就得换一次子弹的那种。有时候敌方扛着刺刀来势汹汹,我们根本来不及换第二发子弹,就只能被迫与日军拼刺刀。
二是双方阵地已经拉得很近,已经没办法用枪来解决战斗
。
如果敌我阵地相聚200米开外,那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机枪扫射;100米开外可以用步枪和手雷;可当双方阵地不到30米,这时候用枪很容易就伤到往前冲锋的友军,所以近距离作战时,拼刺刀是最有效的方式。
日军很擅长拼刺刀
实际上,拼刺刀的作战方式正是从日本传入国内,我军也是在战场上看到刺刀威力如此惊人,这才有了后面系统学习的过程。
而作为“首创”的日本士兵,在白刃作战时能力非常强,和他们拼刺刀我军往往处于下风,直到后来掌握拼刺刀精髓后才有获胜的可能。
那你知道日军当年在侵华战争期间拼刺刀有多厉害吗?
根据相关书籍记载,当时八路军中有不少都是少林寺出生的武僧,他们自幼习武,在战场上作战也是非常厉害。这其中有位名叫
刘汝林
的八路军战士,他就是由僧入伍,并有幸经历过日军拼刺刀战争。
根据刘汝林回忆,当时他所在的部队与日军相聚在村庄附近,在打了很长时间的游击战后,双方弹药都所剩无几,日军为了尽快拿下阵地,开始往村庄内投放烟雾弹。然后就看见很多日本士兵在步枪前端装上刺刀,准备和八路军战士拼刺刀了!
即便是从小习武的刘汝林,在与日军拼刺刀时也没有占半点儿上风。
眼看着日军抄起刺刀朝刘汝林刺来,刘汝林只能顺势一挡,顿时让他感觉虎口发麻,他手上的枪托直接抵在了胸口,震的刘汝林胸口直疼。
由此可见日军在拼刺刀时是有多厉害,好在刘汝林迅速调整自己,并配合身边战友将日军击杀。
事后刘汝林回忆,他们在与日军进行白刃战时基本都处于下风。日军各项装备精良,外加上白刃训练强度很大,在
战场上至少得2-3个八路军战士才能击毙一名日军
。
可是在战场上哪有那么多战士能配合你呢?大家都是自顾不暇,故而在当时想要杀死一名日军非常困难。
这时候大家就想到了手枪的重要性,如果在日军上前拼刺刀时我军能人手配置一把“沙漠之鹰”,那根本就无需与日军进行冷兵器作战。冲上来的日军就像是活靶子,只能被我军一枪一个给解决干净了。
可惜当年我军并不具备这样优异的战争装备,否则这场反侵略战争也不会打的如此艰难。
结语
尽管日军在各个领域能享受的待遇都远超八路军,但他们仍然败在了我军的枪口下。任何以侵略为目的的战争最终只会有一个结局:彻底失败。
日本还算幸运的,最起码在其侵略战争失败后国家政权没有彻底消散,但自此后日本军事战力一蹶不振,直到如今也难有起色。反观我国在军事力量上越来越强,日本如今再也没有了侵华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