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延续150年弊端,让德国失去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今日问题依旧
创始人
2025-07-22 11:32:48
0

引言:

说德国的历史,有无数的标签,比如!

彪悍:当古罗马文明第一次接触日耳曼人的时候,就为这个民族的彪悍作风所震慑,将他们称为欧陆三大蛮族。

理性:进入现代文明之后的日耳曼人,涌现出了无数哲学家、科学家,进而成了一个以理性严谨闻名的种族。

狂热:普鲁士军队国家的疯狂,还有一战和二战过往,让全世界认识到了日耳曼人的狂热。

铁血:《铁与血的德意志》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的书名,很好地诠释了德国的历史。

诸如以上的标签,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唯有被人讨论的多的民族,才是拥有实力和地位的民族,关注度的来源,往往就是实力。

德国和日耳曼人,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实力,让人关注的民族。

那么,为何这样一样声名显赫的族群,却从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大国咧?

这答案耐人寻味!

(德意志铁血历史)

一:名字上的困境。

德国这个名字,其实就注定了德国的困境。

德国人称呼自己时,叫自己德意志兰(Deutschland),这叫法跟荷兰和北欧叫法差不多。

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则称呼德国为:阿勒马尼亚(Allemagne)这话的意思是,阿勒马尼人的土地,不少中东国家还有阿拉伯国家也这样称呼德国。

英国人和意大利人称呼德国为日耳曼尼亚(Germany英),日耳曼尼亚(Germania意)。

换个方向到东欧,斯拉夫人称呼德国时,都离不开njemets这个词根,意思是:听不懂他们语言的外国人。

芬兰人还有爱沙尼亚人称呼德国则是:萨克森(Saksa),这是曾经德国一个邦国的名称。

一个国家的名称,往往和国家给人的形象有关。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名称,都会有相对统一的称呼,很少有如德国这样的,在每个方向区域都有不同的称呼出现。

这出现在外国语言上的国名不同,就传神地诠释了德国的困境“四战之地”。

四战之地,就是德国成为世界级大国的最大困境。

(四战之地的困境)

二:最强大的德国出现在何时?

德国是一个统一比较晚的国度,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大部分疆域都在德国境内,但他从不是一个强力的国家组成,而是一个松散的地理概念。德国能统一源自军事国度普鲁士的崛起,还有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奋斗。

一个强势国家,一个睿智首相,让德国整合了欧陆中心,成了一个能左右欧洲格局的强国。

法国这个贵夫人,在遭遇了新生的德国之后,就此成了受气包。

(俾斯麦和他打德意志)

德国最强的时候,无疑是一战爆发前的1914年。

那么它的实力到底如何,我们可以拿一组数据说话,就能明白德国之强。

本土人口:德国6700万,英国4565万,法国3977万,德国在欧洲仅次于俄国。

本土面积:德国54.08万平方公里,英国31.51万平方公里,法国51.98万平方公里,德国仅次于俄国和奥匈。

煤矿产量:德国2.772亿吨,英国2.92亿吨,法国4080万吨,德国和英国旗鼓相当,甩法国几条街。

钢产量:德国1761万吨,英国778.7万吨,法国468.7万吨,德国超过英法两国之和。

铁产量:德国1676.1万吨,英国1042.5万吨,法国520.7万吨,德国超越英法两国之和。

铁路长:德国6.33万公里,英国3.25万公里,法国4.07万公里,德国再一次领跑。

这就是德国在一战爆发前的实力!

(一战前的欧洲)

本土面积还是本土人口,德国都实力碾压英法两国,在更为关键的战略资源指标上德国更是大幅度领先了传统的英法两强。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工业实力,德国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若要说短板,殖民地或许是唯一的短板。

当时的德国,殖民地仅有259.1万平方公里。相较于英国的3397.3万平方公里,法国都1167.7万平方公里,完全不值一提。

但是这个短板,在战斗中不一定是坏事!

广袤的殖民地,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要不然二战时候的法国何以会那么快投降?

除了国家硬实力之外,德国在国家软实力上也让人惊叹。

自19世纪,德国出现了无数优秀的科学家、哲学家、音乐家,那时候的德国人星光熠熠。

文教昌盛的德国,软实力也处于巅峰状态,这无疑是强势上升期的国运加持。

(加冕后的强势国运期)

三:强势国运期的国家最该警惕什么?

当时如日中天的德国,有着俯瞰天下的潜力和底气,如果不是接连两次的战败,今日国际格局上,德国绝对会是举足轻重的一级。

但,那一刻的德国,却犯下了错误,进而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没有延续强势国运期,反而失去了成为世界级强国的可能。

这错误就在于,没有出现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带领德国走上正确的外交道路上。

实事求是地说,一战爆发前的国际局势和今日非常相似。

老牌霸主日薄西山,潜在强国蓄势待发,新旧交替正在酝酿之中。

在这样关键节点,作为欧陆第一强国,潜在世界级大国的德国,最该做的一定不是致力于军事冒险的争霸。

原因无他,不能成为众矢之的而已。

(冒进的威廉二世)

所以,合适的平衡外交政策,是当时德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在英、法、俄、奥四大国中间,找寻到平衡点,不至于引发世界大战,或者说即便迎来了大战,也不至于出现陷入战略被动局面的国际格局,就成了德国主政者的必修课。

从这一点上看,德国除了俾斯麦时代,几乎都在犯错误。

德国就是一个缺少顶级战略思维的国度,因此在这个至关重要的国运时刻,德国因为大战略的缺失,成了欧洲最尖锐的存在。

这也让俾斯麦去世后的德国,陷入了一场针对德意志的包围网之中。

在这个网中,曾经的死敌法国是急先锋,争锋相对的英国是主力军,跟奥匈帝国势同水火的沙皇俄国成了敲边鼓的存在,就连日本都在远东虎视眈眈。

反观德国的盟友。

奥匈帝国分离运动迭起无法形成合力,意大利不过打酱油的,善于见风倒,奥斯曼土耳其是著名的西亚病夫,关键时刻根本指望不上。

于是,德国就在一场场外交灾难中,迎来了一战的爆发。

战争成了德国争霸的手段,也成了德国作死的手段,一战作死了一次后,不服气的德国人,在美国人暗搓搓的鼓励之下,又发动了二战。

连续两次作死后,德国满身伤痕,丢了近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不说,还让曾经星光熠熠的德国人,因为战争的牺牲出现了断代,进而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德国战争中也损失了几乎一代人,这状况比苏联强不到哪里去!

诚然,吃着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老本,沾着战后相对和平时代的光,德国人虽然身处冷战最前线,时刻战战兢兢,但无论东西德国,小日子过得都不错。

不过这还不错的小日子背后,是一个曾经有世界大国潜力的国家沉沦了。

今日的德国软硬实力,不靠欧盟想成为世界大国,已经没有可能了。

(悲催的德国越打越小)

四:德国由来已久的招打基因。

喜欢打仗是德国从普鲁士时代就沿袭下来的风格。

但打仗,真能强国吗?答案是不见得啊!

想当年法国在拿破仑时代,那是多么的威风,妥妥的欧洲霸主,战无不胜,可那样的拿破仑在败仗之后,留给法国的遗产并不多,反而是拿破仑三世在惨败普鲁士之后,因为专注于海外殖民,让法国获得了近千万平分公里的殖民地。

一战和二战时候的法国,则是两个极端,一战坚持到底,打光了一代人,除了收复被德国占领的失地之外,几乎啥也没得到。

二战时法国痛定思痛一打就跪,反而成了胜利国,获得了不错的战争收益变成了五常之一。

(希特勒在巴黎)

跟法国类似,意大利也是一个不善于打仗的国家。

意大利和德国差不多时间统一,统一后也都雄心勃勃,但出去打架却让人笑掉大牙。

打埃塞俄比亚,被非洲土著教训,指望勒索大清朝三门湾,却被拿捏得死死的,一战浑水摸鱼,居然成了战胜国,二战首鼠两端,战败后却没啥损失。一百多年打了这么多败仗,闹出无数笑话的意大利,领土面积跟刚统一时差不多,甚至还有增加。

法国和意大利的政治智慧,还有外交智慧或许就是头铁的德国人最缺的。

反观德国,18世纪中叶七年战争时,普鲁士就非常招人打。因为惯于用强,被法国、俄国、奥地利围殴。要知道,那时候的普鲁士,还不过是一个欧洲小弟而已。属于列强吊车尾的存在,都能成众矢之的,这外交谋略,只能说奇差无比。

无怪乎,拥有最强军队,优秀统帅层出不穷,优秀人才络绎不绝的德国,用连续两次世界大战的优异表现,打丢了三分之一的国土。

(最好的军队和将军)

五:今日的德国,进步并不多。

时间来到了今日,德国在外交上的举措,跟数百年前比,并没有多少进步。

作为欧盟领袖的德国,力主欧盟东扩,将原本东欧的十多个国家全部纳入了欧盟。

无论这些国家状况如何,都收罗进来了,德国的目的其实很明显。

首先:通过吸纳东欧国家,将这些国家纳入德国的经济影响力范围内。

其次:通过大量的年轻人口转移,缓解西欧区域特别是德国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

最后:借助欧洲一体化的理想,让欧盟实现德国未尽的事业,成为德国扩大影响力的捷径。

这目的如此明显,看似没啥毛病,但私心太重势必会出问题。

原因无他,作为国家联合体的欧盟,看似铁板一块,但依旧问题多多。

西富、东穷、中间灰不溜丢的现实,使得欧盟区域发展很不均衡,德国的做派,无疑是抽东欧的血缓解自己的问题,这本质上是竭泽而渔。东欧国家也不傻,在看清楚了德国人想的是什么之后,有不少纷纷转向,跟我们开展经贸合作了。

(欧盟成员国地图)

尾声:

德国近两百年的历史,就是一个不会打牌的赌徒,拿着一手好牌作死的历史。

一战时,如果不发动战争,而是韬晦十多年,联合盟友何至于功败垂成?

二战时,如果打完法国后选择见好就收,利用大国外交弄多边制衡,或许也不会如此?

二战后的德国务实了一段时间,通过“新东方战略”缓和了东西方的关系,但苏联解体之后,欧盟的进一步东扩又让德国的外交智慧问题暴露无疑。

德国是一个值得欣赏艺术、科学成就,深思哲学成就,欣赏音乐建筑,甚至工业品的国度,但不是一个大国博弈的好棋手。

相关内容

原创 ...
李元霸太厉害了,尤其是在《说唐》中,他是没有敌手的。自从他在晋阳宫...
2025-07-22 04:33:29
原创 ...
作为历史上元末明初数一数二的猛将,常遇春在单老经典之作《明英烈》中...
2025-07-22 04:33:21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多维度解析 在中国丰富的历史长河中,元...
2025-07-22 04:33:07
原创 ...
在那遥远的大清王朝,紫禁城内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在这金碧...
2025-07-22 04:33:01
澎湃气候国际论坛探讨南南合...
9月22日,第79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
2025-07-22 04:33:00
原创 ...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这...
2025-07-22 04:32:58
原创 ...
赵云是一位低调严谨的战将,面对刘备也只会有服从与谨慎,但是在绵竹城...
2025-07-22 04:32:57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对考古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文物大抵分:秦铜、汉玉、唐金、宋书、元瓷器,当然也有其他说法,这里还少说...
原创 百... 前言: “铁骨铮铮”能够形容中华儿女。李百药在《元景安传》中写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敌人面前,我...
原创 “...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 编撰至今,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而小...
原创 宰... 宰相和丞相,古代人臣的顶峰,所有文官的最高梦想,他们是一回事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丞相仅为官职,在...
原创 诸... 在掌控天下的征途上,诸葛亮的统一大业差了那么一点,历史上有一种观点广为流传,认为是诸葛亮错杀了三个人...
原创 明... 明朝的亡国之君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在位的时间比较短,明朝很快就被李自成的军队攻破都城。 如果能够复活...
原创 杜... 1936年春天的南京,阳光明媚,樱花盛开。国民革命军第25师少将副师长杜聿明刚刚结束在中央军校的进修...
原创 原... 文章由【有观点大历史】在百家号发表,请勿抄袭! 我国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是咱们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物专题... 9月29日,“初光·旭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物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展览依托...
原创 民... 庐隐原名黄淑仪,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并称“福州三大才女”,即便是这样的才女,也难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