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有很多,除了我们熟知的那些革命战士们、优秀领导人之外,还有许多站在优秀领导人的身旁,一直为他们的工作提供辅助和帮助的辛勤工作者们,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宋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宋平出生于山东,自小家境清贫。为了生计,他的父母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去劳作,每每回到家,都是满身的汗水和疲惫。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平也渐渐长大,他知晓父母的不易,所以在生活中,他从不主动给父母添麻烦,还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到了懂事之后,他了解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想要改变家境,学习就是其中的一条出路,再加上他自己从小就有学习新鲜事物的渴望,所以即便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他还是选择了到学堂去接受教育。
进入学校后,宋平很是开心,为了多学一些知识,宋平不仅在课堂上十分认真地听课,还常常会在课下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渐渐地,宋平掌握到了很多的知识,学习的成绩也十分优异。
后来,积极汲取知识的宋平的学习进度比同级的学生都快了不少,但他想的不是可以放松一下自己,对学业懈怠,而是要不断进取,所以他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经常跳级。即便如此,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十分优秀,这让他的父母感到十分骄傲。
后来,宋平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被北平大学录取,只不过,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宋平就因某些原因收到了北平大学的退学通知。对此,宋平虽然有些沮丧,但却没有意志消沉。他复读了一年后,凭借着更加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进入到清华大学学习的机会。
在校期间,他不仅积极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还广交好友,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也是在这里,宋平了解到了我党和共产主义思想,对其中的许多观点都深表认同,对于我党也心生向往,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成为我党中的一员,1937年,这个机会来了,宋平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顺利加入到了我党。
成为党员后,宋平按照组织的指示,在党校接受培训和学习,完成学业后,根据指示,主要从事新闻撰写一类的工作,在职期间,宋平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态度也十分端正,工作表现也很优秀,很快便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后来,周总理也知晓了宋平的工作能力出众,便邀请他到延安进行了详谈,随后在一番考量后,上报了组织,让宋平担任了自己的秘书。
虽然宋平此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但是宋平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他虽然有些紧张,但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起初,他因工作经验有限,工作内容又不够熟练,所以做事速度也比较慢,常常要忙到深夜才能将当天的任务完成。
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于是便不断地学习,并向前辈们进行请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平做事越来越得心应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因为宋平一直跟随在忙碌的周总理的身边,周总理看到他是一个可塑之才,人又老实,所以也会向他传授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宋平听后都一一记在心中,在此后的生活中也一直遵循着这些准则。
看到每一天都在进步的宋平,周总理感到十分欣慰,但他希望能力强大的宋平可以到更大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宋平在1947年的时候,离开了周总理,去往了哈尔滨,在那里主持工作。
后来,在他日日夜夜地奋斗下,局面有些混乱的哈尔滨终于稳定了下来,人民也终于可以安稳地生活了。国家也看到了工作表现突出的宋平,于是便安排他到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着。
后来,宋平的职位越来越高,有些人为了能轻松达到自己的目的,便带一些财物、贵重物品等拜访了宋平,希望宋平能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但他们不了解的是,宋平意志坚定,为官清廉,不管身处何种职位,他都一直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得这些想要走后门的人吃了闭门羹。
后来,宋平的年龄渐长,为了给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提供报效祖国的机会,他选择了隐退,但他的那颗爱国之心却从未走远,时至今日,已有105岁高龄的他还时常去基层进行考察。不得不说,宋平的爱国精神十分强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