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王朝讲究天命,皇位传承基本依据血缘传承。
阿拉伯的哈里发是政教合一的领袖,政权首脑同时也是宗教首领。虽然哈里发也讲究血缘继承,但是初期更主要讲究宗教因素和阿拉伯种族因素,在后期土耳其人掌握伊斯兰世界大全后,阿拉伯人无法再垄断“哈里发”的称号了。
拉希顿哈里发欧麦尔(公元 634 - 644 年)的墓碑,位于麦地那的 Al-Masjid al-Nabawi。从右侧第一个窗口可以看到欧麦尔的坟墓。
照片:Mohammad adil,维基共享资源
倭马亚王朝将王朝统治制度引入伊斯兰世界后,哈里发地位很快成为世袭制。
作者:赛义德-穆罕默德-汗
历史学家
简介
哈里发(阿拉伯语 "Khilafat")是伊斯兰教的一种半宗教政治统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伊斯兰帝国的领土和领土内的人民由一位被称为哈里发(阿拉伯语 "Khalifa",意为继承人)的最高领袖统治。哈里发最初是先知穆罕默德留下的帝国的唯一君主,并将周边敌对帝国的大片领土纳入帝国版图。哈里发最初是由原始议会的一些高级成员选出的,他们牢记人民的意愿。
主流逊尼派穆斯林将以这种方式提名的前四位哈里发称为拉希顿(正道)哈里发;
什叶派穆斯林则认为只有第四位哈里发阿里才是合法的,并将前三位哈里发称为篡夺者,从而摒弃了他们的主张。
倭马亚王朝将王朝统治制度引入伊斯兰世界后,哈里发地位很快成为世袭制,倭马亚王朝被推翻后,阿巴斯王朝取而代之。公元 1258 年巴格达被毁后,阿拔斯王朝除了头衔本身外一无所有。直到公元 1922 年,土耳其民族主义领袖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现代土耳其之父)废除了这一称号。
拉希顿哈里发
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公元 632 年)后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他没有指定继承人,而他又没有在世的儿子,因此出现了冲突。穆罕默德的近亲,也是他的合法继承人,是他的堂兄兼女婿阿里(他娶了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这些人后来被称为 "什叶派阿里"(阿里党),后来演变成伊斯兰教的一个独立教派。
但阿拉伯人不习惯王朝统治制度,因此绝大多数穆斯林都支持穆罕默德最有能力、最亲近的同伴阿布-贝克尔的主张,这部分人后来被称为逊尼派("逊奈 "或先知之道的追随者)。艾布-伯克尔被授予哈里发(先知的继承人)的头衔,他还得到了穆罕默德的另一位资深和受人尊敬的同伴欧麦尔的真诚支持,欧麦尔后来成为了他的继承人。
阿布-伯克尔(公元 632-634 年)证明了自己是一位称职的领袖。大多数阿拉伯部落拒绝接受哈里发的权威,借口是他们只忠于穆罕默德本人,而不是伊斯兰教--这些叛教者还与 "冒名顶替者 "或假先知联手,不断推出新的模糊信仰。阿布-伯克尔在麦地那的首都做出了有力的回应,他号召 "信徒 "在圣战的旗帜下拿起武器。穆斯林军队战胜了叛军,阿布-伯克尔成功地统一了整个阿拉伯半岛。阿布-贝克尔深知部落联盟最终会死灰复燃,因此派遣新组建的军队巩固对萨珊和拜占庭领土上阿拉伯部落的控制。这些袭击本意是突袭,但却迅速变成了永久性的征服。艾布-伯克尔于公元 634 年去世后,他最有力的支持者欧麦尔-伊本-哈塔卜(公元 634-644 年)成为下一任哈里发。
欧麦尔继承了艾布-伯克尔的事业,并在公元 636 年同时取得了卡迪西亚战役和亚尔穆克战役的胜利,为征服萨珊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和拜占庭帝国的东部省份(主要是埃及、叙利亚和黎凡特)开辟了道路。欧麦尔推行了许多改革和新的制度,如警察、养老金、法院、议会等,但最重要的是,他以敬畏神灵著称,在执法方面超越了所有人。公元 644 年,他被一个名叫 Lu'lu 的波斯奴隶刺杀。
四枚奖章上分别刻有设计精美的前四位拉希顿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公元 632 - 634 年)、欧麦尔(公元 634 - 644 年)、奥斯曼(公元 644 - 656 年)和阿里(公元 656 - 661 年)的名字。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中的新清真寺穹顶。新清真寺建于奥斯曼帝国时期(公元 1660 年至 1665 年)。/ Belt93 供图,维基共享资源
欧麦尔的继任者是奥斯曼-伊本-阿凡(公元 644-656 年),他来自富裕的倭马亚部族,是穆罕默德的密友。虽然他是一个虔诚的人,并致力于新的信仰,但他并不受欢迎。在欧麦尔严苛的统治下,各种问题(如侵略扩张的巨大成本)开始浮出水面,让新任哈里发不堪重负。他的任期内并非没有军事上的成功,但付出的代价超过了这些征服所带来的收益。公元 656 年,他在自己的家中被来自埃及驻军城市福斯塔特的叛军士兵杀害,穆斯林乌玛(穆斯林团体)的团结也随着他的死亡而消亡。
乌斯曼的堂兄、现在的倭马亚部族首领穆阿维叶(叙利亚的能干的总督)想要报仇雪恨,但新任哈里发阿里-伊本-阿比-塔里卜(公元 656-661 年)没有答应。这不仅激怒了穆阿维叶,也激怒了其他穆斯林,因此他在位期间内战不断,扩张也被迫停止。
在另一个有争议的举动中,他还将首都从麦地那迁到了库法(位于今伊拉克的一个驻军城市)。阿里的下场与他的前任相似:公元 661 年,他在集会祈祷时被一个名为哈里吉派的极端组织杀害。阿里在死后获得了空前的声誉,这主要是因为他在什叶派意识形态中的地位。什叶派将他尊崇为穆罕默德的唯一真正继承人,而逊尼派穆斯林则认为所有四位哈里发都具有同等的合法性和正确的指导(阿拉伯语称 "拉希敦")。
倭马亚王朝
阿里还在位时,穆阿威亚就大胆地以道德为由挑战他的权威。他利用其堂兄的惨死来宣传自己的议程,从而成功地巩固了自己的权力。阿里死后,穆阿威亚(公元 661-680 年)唯一的竞争者是阿里的长子哈桑,后者为了获得高额抚恤金而让位给前者。公元 661 年标志着倭马亚王朝统治的正式开始,穆阿维亚成为其第一任哈里发,大马士革成为新首都;权力从伊拉克转移到叙利亚,麦地那再也无法恢复其曾经的政治声望。他在位的 20 年是欧麦尔死后乌玛(穆斯林社区)最稳定的时期。阿里的小儿子胡赛因在公元 680 年的卡尔巴拉战役中与他的军队(主要是他的家人)一起被叶齐德的军队杀死(在逊尼派和什叶派眼中都是烈士)。
一幅描绘公元 680 年卡尔巴拉战役的油画,伊朗。伊朗绘画,布面油画,19 世纪。来自阿姆斯特丹 Tropenmuseum / 图片由 Andreas Praefcke 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Caliph Abd al-Malik,公元 685-705 年)鼓励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并提高了阿拉伯语的地位,使其成为帝国的通用语言。也正是在他统治期间,突尼斯被征服(公元 693 年),当地的柏柏尔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并逐渐将帝国的疆域扩展到伊比利亚半岛。哈吉贾伊-伊本-优素福(Hajjaj ibn Yusuf,公元 661-714 年)是一位冷酷但忠诚的总督,他的统治使叛乱的伊拉克省(因为什叶派穆斯林)得到了控制。
在阿卜杜勒-马利克之子瓦利德一世(公元 705-715 年)的统治下,帝国达到了最辉煌的时期。穆罕默德-伊本-卡西姆(Muhammad ibn Qasim)成功征服了今天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区(公元 712 年),而库泰巴-伊本-穆斯林(Kutayba ibn Muslim)则征服了外索西纳(Transoxiana)(公元 713 年)。公元 711 年,塔里克-伊本-齐雅德(Tariq ibn Ziyad)发起了穆斯林对伊斯帕尼亚的征服,穆萨-伊本-努赛尔(Musa ibn Nusayr)对其进行了增援;瓦利德去世时,两人已经征服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
倭马亚王朝中唯一受到穆斯林史学家赞誉的是非常忠诚和虔诚的欧麦尔-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公元 717-720 年)。他也被称为欧麦尔二世,致力于伊斯兰教,其短暂的统治让人想起了早期的拉希敦哈里发。他提倡平等,通过向非阿拉伯穆斯林宽松征税来促进皈依,停止公开诅咒阿里,还停止了对帝国和平邻邦的袭击。他对正义和虔诚的坚定立场使他与自己的部族对立,后者于公元 720 年将他杀害;他作为一个传奇人物被穆斯林铭记至今。
到了公元 740 年代末期,内部分裂和不断的继承内战,再加上统治者的无能,使得帝国四分五裂。公元 744 年,能干的统治者马尔万从最后的内乱中脱颖而出,但他将是其家族中最后一个统治帝国的人。公元 750 年,他被新的势力--阿巴斯王朝打败。随着马尔万的去世,倭马亚王朝无可争议的统治结束了--尽管他们保留了一小部分以前的帝国: 安达卢西亚(一直延续到公元 1492 年)。
阿巴斯王朝
阿巴斯王朝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叔叔阿巴斯的后裔,他们利用这一事实使自己的哈里发地位合法化。阿巴斯王朝于公元 750 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阿布-阿巴斯-阿斯-萨法赫--"嗜血者"(公元 750-754 年)被宣布为哈里发。倭马亚王朝在叙利亚的坟墓被挖开,他们的遗体被焚烧,活着的男性成员全部被屠杀,只有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Abd al-Rahman I)逃脱了阿巴斯王朝的追杀,他历经艰险来到安达卢西亚,在那里建立了科尔多瓦倭马亚哈里发政权(公元 756 年),其典雅和宏伟程度可与阿巴斯王朝相媲美。
穆罕默德-巴拉米(Muhammad Bal'ami,公元 10 世纪)所著《塔里赫纳玛》(波斯语:"历史之书")手稿中的对开页。该对开页描绘了阿拔斯哈里发的创始人阿斯-萨法(As-Saffah,公元 750 - 754 年)被宣布为哈里发的场景。可能制作于伊拉克。蒙古时期,约公元 14 世纪。来自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自由艺术馆/照片由 Muhammad Bal'ami 提供,维基共享资源
阿斯-萨法的继任者曼苏尔(公元 754-775 年)在底格里斯河附近建立了一个新的首都--巴格达(位于今天的伊拉克),这座城市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欧洲城市。艺术家、建筑师、学者、诗人、历史学家、科学家、占星家、数学家和其他许多领域的人士都为这座城市的提升做出了贡献,使其成为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学术和文化中心。
在阿巴斯王朝最著名的哈里发哈伦-拉希德(Harun al-Rashid,公元 786-789 年)(他也是民间故事和传说中的重要人物)的领导下,巴格达大图书馆--智慧之家(Bayt al Hikma)建立起来,并成为世界学习的中心。在这里,希腊人的经典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的文艺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 Bayt al-Hikma,否则所有的希腊手稿都可能失传。他在位期间是阿巴斯王朝的黄金时代;他的政府不仅在行政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在战争中也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他在公元 806 年率领军队进入小亚细亚,成功地对拜占庭发动了军事行动。
一幅公元 16 世纪阿拔斯哈里发哈里发哈伦-拉希德(Harun al-Rashid,公元 786 - 809 年)的画作/维基共享资源
他决定将帝国分给他的两个儿子: 阿尔-阿明和阿尔-马蒙在他死后引发了一场代价高昂的内战,阿尔-马蒙(公元 813-833 年)取得了胜利。这场内战是帝国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阿尔-马蒙是艺术和学术的赞助者,但在政治上并不像他的前任那样活跃,甚至对自己的信仰也没有同样的尊重。随着阿尔-马蒙的去世,帝国也失去了顶峰,事实上,即使在他统治期间,帝国的不同地区也开始以独立酋长国的形式分裂出去。
由于帝国几乎总是处于内战状态,哈里发的竞争者开始严重依赖突厥保镖来获得王位。这些私人军队耗资巨大,而无能的统治者又无法牢牢控制庞大的帝国,这使得他们几乎破产。此外,公元 909 年,埃及出现了一个与之对立的什叶派(反)哈里发,他们自称为法蒂玛王朝--先知之女法蒂玛的后裔(这些什叶派来自一个激进的教派,被称为 "七伊玛目派",因为他们信仰七位伊玛目,而不是我们今天熟悉的主流什叶派穆斯林,他们信仰不同的十二伊玛目)。法蒂玛王朝一直延续到公元 1171 年,被萨拉丁(公元 1137-1193 年)废除,萨拉丁将埃及置于阿巴斯王朝的宗主权之下。
阿拔斯王朝本身是逊尼派,但现在却被一个什叶派伊朗帝国统治,该帝国被称为布依王朝--以其创始人阿里-伊本-布亚(Ali ibn Buya,约公元前 891-949 年)的名字命名。公元 945 年,布依王朝攻占巴格达,哈里发们沦为摆设。塞尔柱人是中亚的一个突厥部落,他们在公元 11 世纪接受了伊斯兰教的逊尼派教义,并开始将帝国扩张到小亚细亚。
塞尔柱人占领了巴格达,但哈里发们却没有任何变化,他们只保留了头衔。塞尔柱人的衰落与他们的崛起一样迅速,到了公元 12 世纪,他们已不再是过去那支强大而可怕的力量。他们只是十字军东征(公元 1095 年至 1291 年)的旁观者,这场冲突的起因是他们的崛起以及曼齐克特战役(公元 1077 年)后他们对拜占庭帝国的威胁。阿巴斯王朝利用这次机会获得了完全的自治权,虽然时间很短。
拉希德-阿尔丁-哈马达尼(Rashid-al-Din Hamadani,公元 1247 - 1318 年)的《编年史简编》彩绘手稿。这幅 15 世纪中叶的手稿中的插图描绘了围攻阿萨西王朝的故事。
然而,中亚草原上又出现了新的威胁:蒙古人。公元 1258 年,最后一位正式的阿拔斯王朝统治者哈里发-穆斯塔西姆(公元 1242-1258 年)在自己的首都被旭烈兀汗的军队围困。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居民遭到屠杀,阿尔-穆斯塔西姆被卷在地毯里,踩在马蹄下。随着巴格达的毁灭,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也宣告结束,尽管影子哈里发继续居住在开罗,但除了头衔之外,他们一无所有,甚至没有任何象征意义。
奥斯曼帝国
公元 1299 年,塞尔柱王朝的前土耳其附庸、部落酋长奥斯曼(约公元 1299-1324 年)开始在小亚细亚扩张统治,以削弱拜占庭帝国为代价,建立了奥斯曼苏丹国(以奥斯曼命名)。奥斯曼及其后裔将圣战和帝国扩张视为道义责任,继续迅速征服大片领土。到公元 1453 年,奥斯曼人从他们的首都埃迪尔内(阿德里安堡)出发,统治了小亚细亚、整个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半岛的许多地区。公元 1389 年(科索沃战役)和公元 1444 年(瓦尔纳战役),欧洲基督教世界两次试图阻止奥斯曼帝国前进的努力均告失败。
到公元 1453 年,君士坦丁堡已成为拜占庭领土的全部,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公元 1451-1481 年)决心攻占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的围攻取得了成功,该城成为苏丹国的新首都。占领达达尼尔海峡后,奥斯曼人垄断了该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无意与世界其他地区分享。他们关闭了丝绸之路,这迫使其他西方列强探索未知的世界--这就是 "大发现时代"--欧洲列强最终征服了所谓的 "新大陆"。
本杰明-康斯坦丁创作于公元 19 世纪的一幅油画,描绘了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于公元 1453 年成功围攻君士坦丁堡后凯旋而归的场景/维基共享资源
穆罕默德声称自己拥有哈里发的头衔,由于没有其他人可以挑战他的头衔,因此他的这一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是合法的。然而,公元 1517 年,苏丹塞利姆一世征服了马穆鲁克苏丹国,并将阿拔斯王朝影子哈里发的头衔正式移交给了奥斯曼人,使这一头衔进一步合法化。奥斯曼人将这一头衔又保持了四个世纪,虽然穆斯林世界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统一,但哈里发的象征性(半宗教性)意义在穆斯林心中一直存在,他们将其视为乌玛统一的象征,土耳其人也因此获得了荣誉。
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公元 1914-1918 年)中的失败导致了土耳其民族主义的兴起,其创始人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Mustafa Kemal Pasha)于公元 1922 年废除了哈里发制度。此后,再也没有其他国家在伊斯兰世界行使哈里发的权力。
结论
哈里发制度主要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
起初,哈里发制度是一种受宗教启发的政治制度,其持有者必须确保 "真主的法律 "在其土地上占据主导地位,尽管缺乏中央集权意味着大部分地方习俗和行政框架在新征服的领土上依然存在。早期阶段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宗教激励不足以确保哈里发的地位。
乌斯曼被杀后,该机构的政治成分显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哈里发的地位很容易被 "夺走"。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崛起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这两个王朝都遭到了强烈的反抗和怨恨,但尽管如此,他们仍然继续统治(考虑到乌斯曼的宽宏大量和不愿动用军事力量镇压叛乱,早期的哈里发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这两个帝国还引入并混合了王朝统治与哈里发统治的概念,即哈里发现在可以继承。
当奥斯曼人在公元 1517 年正式拥有无可争议的哈里发统治权时,他们成为了第一个获得 "信徒之命 "的非阿拉伯人(按种族划分)。
这一变化也给穆斯林世界带来了新的平等意识;阿拉伯和非阿拉伯穆斯林在所有方面都是平等的,甚至在政治上也是如此。
穆斯林认为,虽然该机构的政治和军事实力早已丧失,但其作为半宗教政治体制的象征意义以及它所提供的灵感是一笔无价的文化遗产。
参考书目:
l 《哈里发,前四》,《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第二卷),(由阿克曼、M.E.等人编辑)。(事实档案公司,纽约,2008年),第68-69页。
l “倭马亚王朝”,《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第2卷),(由阿克曼、M.E.等人编辑)。(事实档案公司,纽约,2008),第406-408页。
l 《阿巴斯王朝》,《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第2卷),(由阿克曼等主编)。(事实档案公司,纽约,2008),1-2。
l 《奥斯曼帝国:1299-1453》,《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第2卷),(由阿克曼、M.E.等人编辑)。(事实档案公司,纽约,2008),317-318。
l 杜克,伊斯兰世界的R.S.帝国。(切尔西出版社,2009年)
l Ruthven,M和Nanji,A.伊斯兰教历史地图集。(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世纪伊斯兰教史》。(劳特利奇,1978年)。
l 《伊斯兰教简史》。(Wiley Blackwell,2009)。
古代历史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