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小的超级大国,长期处于一个极其复杂危险的地缘政治环境,几乎时刻面对来自周边地区的威胁、进攻或者恐怖袭击。如果以色列是中国战国时期的秦国,领导人是秦始皇,那么以色列早就统一了中东,至少会吞并了巴勒斯坦、黎巴嫩、西奈半岛以及半个叙利亚。它完全能能力、有理由这么做,但是它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克制、宽容与共处。
一、以色列有实力统一中东
首先,以色列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自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先后经历了多次战争,均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成功捍卫了国家主权,并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军事优势。以色列国防军的战斗力、情报能力以及科技创新,使得它成为该地区无可争议的军事强国。就如同秦国在战国后期凭借着自身的强大最终一统六国一样,以色列具备足够的军事资源和战略能力,可以在必要时很快占领周边的多个国家。
其次,以色列的科技实力与经济发展也足以支撑这种扩张。以色列在农业科技、网络安全、军事科技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国防工业以及与其他西方大国的紧密合作,更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如果以色列真的选择像秦国一样推进领土扩张,中东的格局很可能早已彻底改变。
实际上,以色列对比阿拉伯、秦国对比六国,以色列更具有比较优势,具备更有实力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而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也能为以色列提供强大的支持。因此,如果以色列想要如秦国般采取大规模的地缘扩张,完全有这个能力。
二、以色列统一的理由似乎更为充分
相比秦国统一六国,以色列的自卫行动有着更充足的道义和现实依据。秦国在战国时期的攻伐属于赤裸的侵略,它并没有受到六国的长期进攻和恐怖袭击,而是单纯为了扩展地盘。然而,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冲突则截然不同。以色列在其建国以来,一直面临着来自周边国家和恐怖组织的持续攻击和袭击。1948年建国之初,以色列便遭遇了阿拉伯联军的入侵,随后的几十年中,以色列几乎从未摆脱周边国家的袭击和恐怖组织的攻击。这种无休无止的敌对行为,使得以色列不仅有权捍卫自己的领土和人民,还可以合理地采取进攻性战略以确保国家安全。
不仅如此,从宗教和历史的角度来看,以色列的领土主张也是有根有据的。按照《圣经》的记载,上帝应许给犹太人的土地远不止现今的以色列,还包括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的一部分以及埃及的西奈半岛。犹太人世代对这片土地拥有合法的宗教和历史主权。从这个角度看,以色列若采取更为积极的战略,攻占并控制这些应许之地,不仅是合理的,甚至完全正当,更何况这些地方的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并不断地付诸行动。当然,中国人不信“应许之地”的说法,但是以色列相信,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相信。相信而又不这样做,这是怎样的定力和忍让?
以色列面临的威胁远远超出了秦国攻伐六国时的情况。秦国是单纯的扩张,而以色列是在捍卫其生存权利。任何一个国家若面临同样的情况,很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措施,而以色列在此方面的克制令人瞩目,甚至不太好理解。
年轻服役时的内塔尼亚胡
三、以色列的宽容与忍耐
然而,历史事实是,以色列没有成为中东的“秦国”,也没有采取秦始皇的方式去实现中东的大一统,哪怕是自身领土的统一。相反,展现出极大的宽容与忍耐。以色列自建国以来的每一次军事行动几乎都局限于自卫反击,而不是主动扩张,并且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对敌人的打击最常见的方式是定点清除,以避免伤及“无辜”。而这种定点清除方式,实际上会大大限制武力的应用和打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是自废武功。
即便在1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取得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控制权,但以色列并没有进行长期的领土扩张,而是以和平为目标,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后来主动把这些地方归还给了他们,包括250平方公里的部分戈兰高地。设想一下,如果是俄罗斯,会把自己得到手的土地又拱手让出吗?想都不用想。
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是面对恐怖组织的残酷袭击(人肉炸弹、汽车炸弹等等),以色列依然保持了道德底线和人道主义精神。即便现代文明国家,在面对长时间的恐怖袭击和持续的进攻时,忍耐的极限也很容易被打破,绝大多数国家应该会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然而,以色列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保持克制,显示了一个文明国家极为罕见的宽容与忍耐品格。
总结:简单分析和回顾就可以知道,假如以色列是秦国,内塔尼亚胡是秦始皇,
中东版图或早已改写,至少会吞并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西奈半岛及半个叙利亚,再不济也会收复加沙和巴勒斯坦。然而,以色列选择了另外的荆棘丛生的道路,选择了宽容、忍耐与和平共处。尽管很难和平共处,仍然选择了忍让与文明,它用自身行动与人道精神,展示了一种发光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