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骆驼 师友汇智慧品质生活联盟 2025年07月22日 11:08 河北
在石家庄白墙灰瓦的和院别墅区,竹影婆娑处,一位身着布鞋的老人正缓步走来。他鬓角微霜,目光却如少年般清亮——这便是曾以"四冠王"之姿傲立棋坛、被尊为"神算子"的李来群。上午九点半,当我们踏入他的居所,一只温驯的黄土狗静卧阶前,檐角风铃轻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位象棋大师跨越四十载的棋道人生。
从"全国冠军"到"产业拓荒者":破局者的清醒与担当
1984年冬,一列北上的列车上,20余岁的李来群面对小老板"一年能挣多少"的询问,报出的数字让他自己也心头一沉。彼时的象棋棋手,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更遑论职业尊严。加拿大华人富豪4万美元月薪的邀约,被他轻轻婉拒:"无功不受禄,您还是教我做生意吧。"这不是对棋道的背离,而是一位清醒者对棋手生存困境的突围。
从1985年起,李来群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棋坛,将"胡司令"等前辈挑落马下。当人们惊叹于他的棋艺登峰造极时,他却选择急流勇退——不是因为疲惫,而是看到了更辽阔的天地:"象棋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需要更肥沃的土壤生长。"这种"求新、求变、不断进取"的精神,贯穿了他从棋手到企业家的整个人生。
棋僧精神照棋道:以敬畏之心守护国粹
在李来群的棋坛记忆里,"棋僧"杨官璘是永不褪色的丰碑。"他像苦行僧般沉迷棋道,两袖清风却修炼出极致境界。"这份敬佩,不仅源于杨官璘对棋艺的极致追求,更因其身上"不在意物质生活,只在乎棋道传承"的纯粹。李来群常说:"象棋是国粹,容不得半点浮躁。"
这份纯粹,化作他对棋坛的拳拳之心。早年他力推吕钦参加五羊杯,为年轻棋手争取曝光机会;自掏腰包购买棋具赠予基层棋社,仅南方某厂家的账目清单便记着300余万元支出;更在当时会见邯郸市领导期间,为邯郸学棋少儿争取政策优惠,让曾是"倒数"的邯郸绿化路小学成长为"全国象棋之乡"最杰出代表,孕育出尤颖钦、苗利明等14位国家大师。他说:"一个人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让更多棋手有饭吃、有奔头。"
产业破局向未来:用创新激活千年智慧
当智慧狐智能棋具横空出世时,李来群第一个竖起大拇指:"这是时代的潮流,更是象棋的未来。"他全力支持电子棋盘的推广应用,因为"电子化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让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对话的桥梁"。在碧桂园杯赛场上,他力主取消记谱环节:"棋手是来下棋的,不是耍杂技的。"这一提议让棋手们卸下负担,专注棋艺,至今仍是赛事惯例。
如今,这位66岁的"传奇棋商"又站在新起点——下个月即将召开的河北省首届象棋产业大会,他将带领河北各地市象棋棋协负责人与商家共商发展大计。"象棋不仅是棋盘上的博弈,更是一个充满潜力的产业。"他说,"我们要让'全国象棋之乡'的金字招牌更亮,让'智慧狐'这样的智能产品走向世界,让每一个热爱象棋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从"神算子"到"领路人",李来群用40余年光阴诠释了什么是"棋心如炬"。他既保持着"十番棋决战"的竞技热血,更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产业胸怀;他既敬畏传统棋道的纯粹,更敢于用创新激活千年智慧。正如他所言:"做人要实实在在,做棋要精益求精,做产业要敢为人先。"
在邯郸,14位国家大师的成长轨迹,见证着一位棋手对土地的深情;在全国,越来越多青少年因象棋找到人生方向,诉说着一位企业家对文化的担当。当晨光穿透和院竹影,李来群翻开一本泛黄的棋谱,指尖轻抚过那些熟悉的招法——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所谓情怀,不过是将热爱刻进生命,把责任扛在肩上,让国粹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师友汇|让每一位参与者实现价值,让每个人具有奉献精神,福泽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