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凌晨考勤孤身值夜-从史料入手,试论清代下层京官的工作艰辛
创始人
2025-07-21 16:02:58
0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对古代官场上的人来说,京官身份往往都是其梦寐以求的夙愿。不过真当了京官,就真的跻身权力中心了吗?其实未必,真实情况不仅没有想象中那么潇洒,甚至还比外官更加劳苦——只有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值班,才有可能换得一张升迁的“门票”。今天子渊就结合相关资料,给大家聊聊清代京官上班的那些事儿。

▲清代官员旧照

为了追求以后能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很多人都削尖了脑袋想要当京官,然而京官的薪资待遇着实不高,而且还有磨人的值班。先说京官上班的薪资,清代官员俸禄主要由年俸、禄米和养廉银组成,其中养廉银乃是大多数官员的主要收入。以兼大学士衔的总督(正一品)为例,年俸180两,禄米180斛,养廉银则有16000两之多,相比之下,年俸都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然而拥有“养廉银”的都是总督、巡抚、布政使、知府这样的地方官员,京官是没有养廉银的。

▲清朝两江总督衙门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同时维持自己的排场,中高层京官们一般依靠地方官员以“冰敬”和“炭敬”等名义送上的红包,底层京官由于没有这类灰色收入,生活就过得非常清苦。在这种清苦之下,他们还要老老实实地值班,这也是地方官员所不需执行的苦差。据《春明梦录》记载,京城衙门值日的制度参照八旗制度,以八日为一周期,各衙门都有固定的顺序,同一天通常由功能相近或属同一套行政系统中的三个部门共同值班。那么值班的部门要做什么事呢?以清朝总理衙门为例,每逢该衙门值班,所有公文和奏折都会在当日送入宫中,尚书、侍郎等堂官也会递绿头牌请皇上召见,如不留牌,表示不见。这是一般情况,如果皇帝有要事召见,那么不论当天是否轮换,都要加班,处理事务的原则与正班并无二异。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旧照

假如遇上节假日和突发事件,值班日期就会顺延一天,而且要事先公告某日顺延,第二天仍按原班次序轮换。官员如果有要事禀报,堂官要带上司官引见,时间通常在当日丑时和寅时之间(即凌晨一点至五点之间)。在清朝,“下班”被叫做“散班”,时间根据令时而不同,冬令时于次日黎明前,夏令时则在日出之前,不论如何,都远超如今的八小时工作制。哪怕皇帝出宫进行谒陵、巡查等特殊活动,各部门值班依然照常。各部官员随皇帝赶路时,可以稍微宽松下,一般集中在辰时办事,一旦皇帝到达行宫驻跸,那各部又得老老实实值班,依旧要在丑时递上绿头牌。

▲《乾隆南巡图卷》局部

按照官场惯例,新科进士到京城某部当差,首先要学习几年,比如进入户部,就要学习三年。在此期间,进士们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当月”,也就是值夜班。值班人员一般满汉官员各一人,满人大清早把题本和奏折送到内阁就算交差,一般不会值夜班,汉官则要在衙门里住宿,同时监督公文用印。值夜班的官员,住的地方称之为“当月处”,“当月处”的房间极为逼仄,通常仅有两间,外边一间是用印处,设有一张公案,里间有两张炕和一个印柜。

▲清代楠木官印

值班期间,餐食由官方提供,晚餐是一碗米饭加两碟小菜,次日早晨也按同等标准送餐。从头天下午“散班”,汉官们得捱到第二天下午,这才又有人来轮换。不过相比起白天,夜晚还是更加磨人一些,偌大的衙门就只身一人,实在有点儿阴森吓人。对于各部底层官员而言,如果得不到升迁,这种苦差就永远熬不出头。不过正如子渊在文章开头所说的,这项苦差若是做好了,也有可能吸引他人注意。比如晚清重臣曾国藩,年轻时也经常值班,他对这项苦差十分重视,因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而深得上司赏识,最终逐渐迁升,成为一代名臣。

▲清代内阁官员旧照

?除去值班有各类规章之外,衙门每天上班也有许多规矩。清代沿袭前朝制度,各衙署皆按照梆鼓声作为作息时间,因此每日上班,众官员都在梆鼓声中踏入房间,随即开始一天的工作。据《公门要略》记载,“梆点”打几下也是大有深意的,是在提醒官吏要“以上级为中心”,当好自己的差。黎明日出之时,各地州县官员和京官休憩之处,都得按规矩打头梆,每次打点七下,时刻提醒众人“为君难为臣不易”。头梆响起,官员们就得起床收拾,准备办公;负责值守衙门前门的衙役,则要预备着请内衙官吏将大门钥匙用传筒传出来,不然没法打开大门。

▲“清慎勤”镜心水墨纸本

大门打开后,书吏、衙役等一众官吏就得进入衙门,站列两侧等待点明考勤,古称“应卯”。掌印主官起床时,第二梆马上便打,不过要比头梆少打两下,寓意是“臣事君以忠”,书吏们此时点名上班,并将当日长官公文送到签押房,同时将昨天长官签发之公文分派各房,值班书吏要将一切事无巨细的填在簿上以备核查。内衙传第三梆时只打点三下,寓意“清慎勤”,这时长官自内衙而出,各下属官员立于两旁,长官径直入签押房,一天工作正式开始。古今对照,说这是清代的“刷脸”打卡制度也不为过。

参考资料:

《春明梦录》《公门要略》?

相关内容

原创 ...
李元霸太厉害了,尤其是在《说唐》中,他是没有敌手的。自从他在晋阳宫...
2025-07-22 04:33:29
原创 ...
作为历史上元末明初数一数二的猛将,常遇春在单老经典之作《明英烈》中...
2025-07-22 04:33:21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多维度解析 在中国丰富的历史长河中,元...
2025-07-22 04:33:07
原创 ...
在那遥远的大清王朝,紫禁城内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在这金碧...
2025-07-22 04:33:01
澎湃气候国际论坛探讨南南合...
9月22日,第79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
2025-07-22 04:33:00
原创 ...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这...
2025-07-22 04:32:58
原创 ...
赵云是一位低调严谨的战将,面对刘备也只会有服从与谨慎,但是在绵竹城...
2025-07-22 04:32:57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对考古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文物大抵分:秦铜、汉玉、唐金、宋书、元瓷器,当然也有其他说法,这里还少说...
原创 百... 前言: “铁骨铮铮”能够形容中华儿女。李百药在《元景安传》中写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敌人面前,我...
原创 “...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 编撰至今,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而小...
原创 宰... 宰相和丞相,古代人臣的顶峰,所有文官的最高梦想,他们是一回事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丞相仅为官职,在...
原创 诸... 在掌控天下的征途上,诸葛亮的统一大业差了那么一点,历史上有一种观点广为流传,认为是诸葛亮错杀了三个人...
原创 明... 明朝的亡国之君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在位的时间比较短,明朝很快就被李自成的军队攻破都城。 如果能够复活...
原创 杜... 1936年春天的南京,阳光明媚,樱花盛开。国民革命军第25师少将副师长杜聿明刚刚结束在中央军校的进修...
原创 原... 文章由【有观点大历史】在百家号发表,请勿抄袭! 我国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是咱们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物专题... 9月29日,“初光·旭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物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展览依托...
原创 民... 庐隐原名黄淑仪,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并称“福州三大才女”,即便是这样的才女,也难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