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实际掌权的女性,对于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存在确实使得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荣光黯然无存,尤其是对光绪的影响更为深远。
光绪作为名义上的皇帝,但实际上却饱受慈禧太后的干涉和控制。慈禧通过掌握权力,对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实施干预,使得光绪很难行使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力。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光绪还被直接囚禁,颜面无存。
但实际上,清朝的政治大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那么,为什么光绪不杀掉慈禧,自己掌握权力呢?溥仪曾经回忆道,这样做将导致三个严重后果,光绪无法承担。
第一,亲情之约
光绪是慈禧的外甥,他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尽管慈禧在政治上对光绪严厉干涉,但在家庭关系上,慈禧对光绪还是有所照顾的。光绪成年后,虽然有能力追求权力,但他可能因为家庭关系而不忍下手对付慈禧。
第二,宗法制度
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宗法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宗法制度规定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尊卑关系,重视家族的尊严和传统。作为慈禧的侄子,光绪有义务尊敬和服从慈禧,否则会违背宗法制度,伤害家族荣誉。
第三,政治实力
光绪在政治上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支持来对抗慈禧。尽管他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实际上,清朝的政治体系已经被慈禧太后和其他权贵所控制。如果光绪试图反抗慈禧,很可能会遭到失败,甚至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比如被废黜或者被杀害。
因此,光绪选择了忍让和妥协,暂时放弃了对权力的追求,以保全自己和家族的安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赢得慈禧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历史最终证明,光绪并没有等到机会,他的一生都受制于慈禧的影响,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清朝灭亡后,溥仪曾经反思过光绪的选择,并认为光绪为了维护自己和家族的利益,选择了妥协和退让。然而,这种妥协却让光绪失去了追求权力和自由的机会,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悲剧。
溥仪认为,如果光绪选择了反抗慈禧,或许历史的走向会有所改变,但是光绪并没有勇气和决心去承担这种冒险,他更倾向于保全自己和家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