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美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虽然有的说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但外表给人的感受才最直观、最剧烈,外表美也就此成为人们竞相追求的目标。在人类社会长久的发展之中,为了使自己在外表上更胜一筹,各种不同形式的饰品也开始诞生,冠饰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在等级制度盛行的古代,冠饰往往也会用作不同身份的象征,这无疑使其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几分象征性的意味,进而促使其不断得到追捧、完善。尤其是在宋朝这样一个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的时代,冠饰更是成了一种“时尚品”。
冠饰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过程
1、原始时期人类作为征服者的见证
在原始社会,人类虽然已经进化出远超其他动物的智慧,但由于生产力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却还是不得不每天生活在温饱线之中,与凶猛的野兽做无穷的斗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通过世代传承积累了大量猎杀野兽或者逃避危险的经验,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利用动物的身体来作伪装。
这种伪装不仅体现在将动物的皮毛转变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工具,如衣服等,同时还在于把诸如老虎、熊等猛兽的骨头拿来当作恐吓其他动物的威慑性武器,从而避免更多的麻烦或者更好地捕猎。
另外,在人类社会内部,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捕杀猛兽,那么他在部族当中的地位将极大提高——连老虎都被他打死了,还有哪个人打的过他?将此类动物骨头做成饰品、戴在头上,这无疑也是一种对他人的暗示,可以彰显出自己的勇猛。
因此,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冠饰主要由男性佩戴,女性则在这方面显得相当空缺。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说它是饰品其实都显得有点美誉,
毕竟它当时实在太过简单,就一个骨头架子,就算再怎么打磨美化,也跟美谈不上太大关系。
2、冠饰在秦汉时期正式出现源头
此后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越发完善,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整天打猎的极度贫乏生活当中,开始有了追求服饰美观的能力。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思想文化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更是无比繁荣。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有关服饰穿戴的说法开始产生,尤其是位于头部的冠饰,重要性更是蹭蹭上升,成为服饰最受重视的一环,“冠履之于人,寒不能暖,风不能障,暴不能蔽也,然而冠冠履履者,其所自托者然也。”
虽然冠饰产生的早,但那也只是针对男性而言,至于女性专有冠饰的起源则要稍晚一些。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发现,女性冠饰的最早出现时间一般被认为是在秦朝或者汉朝。
《中华古今注》中曾有着这样的记载:“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嫔,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靸蹲凤头履,以侍从。”也就是说,女性冠饰最早产生于秦始皇时期,是宫中妃嫔的一种专有首饰,并且一系列形容词也表明其在当时的艳丽。
但是,在《事物纪原·冠冕首饰·冠子》这本书中,又指出女性冠饰是起源于汉代。然而,由于考古证据的缺乏,今人并不能对这两种说法到底谁对谁错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有关女性冠饰的最早产生时间也就成为一个谜团。
但无论其中真相如何,冠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这点是不会变的。同时,虽然史书当中对当时冠饰种类的记载较为繁多,有诸如通天百叶冠子、碧琳冠子、修冠子等种类,但它们的形态却不为人知,我们也只能从文字的描述去想象了。
3、唐宋时期的冠饰发展走向不同的风格
唐朝时期,宽松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发达繁荣的经济使唐朝人对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冠饰的奢华就是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唐朝时期的冠饰在用料和制作上更加华丽。
如从唐代公主李倕墓中发现的一顶冠饰在经过修复后就重达八百多克、高四十二厘米,而且这还是部分材料已经风化后的结果。也正因此,虽然唐朝时期的冠饰显得无比奢华艳丽,但始终无法在民间流行开来,毕竟普通家庭确实承担不起这个开销。
到了宋朝,冠饰的形式就逐渐变得多样起来。宋朝初期由于唐末五代的战乱才刚刚平息,社会经济尚且处于凋敝之中,所以冠饰造型也颇为简单,如宋太祖时期杜太后所佩戴的冠饰就与奢华一词没多大关系。
此外,由于宋朝初期的女性发型仍然沿袭唐朝时期的高髻之风,高髻上就容易佩戴有风格多样的冠饰,这还引来了宋朝皇室的注意和制止:“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也正因此,宋朝早期的冠饰发展记载较少,并没有太多可考的地方。
等到宋朝经济走向鼎盛繁荣,冠饰才广泛出现在宋朝社会,冠饰的品种和用料继续丰富,与冠饰相关的一系列礼规定也产生。在南宋北宋交替之际,社会再次陷入混乱,冠饰的发展一度陷入困难,简单朴素亦成为主要风格,等到南宋政局稳定后才又走向正常。
冠饰此时的冠饰发展相比于唐朝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风格变得内敛雅致,不再全是靠着金光闪闪的各类装饰物来吸引眼球,而是在造型和设计上花费功夫,达到了以巧引人的效果。
宋朝女子冠饰的具体形象和分类
1、宫廷贵族们所独有的礼冠
据史书记载,当时宋朝妃嫔们礼冠行制为“妃首饰花九株,小花同,并两博鬓,冠饰以九翚、四凤”,根据她们品级的不同,在花钗和龙纹数量等细节方面会有所不同。当时后妃们的礼冠上还会借助团冠来装饰各种形式的物品,如花树、博鬓、凤凰等,精美无比,共同给构成一个奢华艳丽的冠饰。之后在团冠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亸肩冠,更加复杂美丽。当然,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只有皇后可以佩戴有龙凤图案的冠饰,其她嫔妃和公主则一般都是翚鸟。
2、人们日常出行所佩戴的便冠
虽然礼冠颇为奢华艳丽,但一般也只有在重要场合才会进行佩戴。毕竟就算不说它的珍贵程度,光是那几百上千克的重量,就是对佩戴者不小的负担。宋朝女性冠饰大致可分为材料类便冠,造型类便冠和其他类便冠三类。
在材料类便冠当中,又存在着珠冠、花冠、白角冠等类型。珠冠顾名思义,自然就是指的以珍珠为主要装饰材料的便冠,尤其是在并不知道珍珠生成原理的古代,这种便冠显得相当奢华,它也因此在宫廷之间极为流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白角冠造型巨大、异常华丽,这使其遭受到了更多的非议:议者以为妖,仁宗亦恶其侈。即便如此,它的美丽仍然吸引了大量女性争相佩戴。
至于造型类便冠,则主要有团冠和垂肩冠两种。团冠一般是用竹篾编成,一来是因为它材料轻便,能够编织成各种形状,可塑性强;二来是它比较经久耐用且便宜,毕竟竹子谁都用得起。垂肩冠的定义就更广,只要冠饰上面有下垂时能够达到肩部的饰品,那它就可以叫做垂肩冠。其他类便冠则由于缺乏相关史料,现在只存在于文字当中,没有一个具体确切的模样。
宋朝女性冠饰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1、展现宋朝灭亡过程的见证物品
在早期宋朝刚刚建国之时,无论是出于被动还是主动,冠饰在早期都绝非宋人的生活追求。相反,当时的宋朝虽然本身并不强大,但始终还是存在着一番收复旧土的雄心壮志。
然而,由于宋朝皇帝的昏庸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整个宋朝社会开始弥漫起一股奢靡之风,享乐则成为了主流,冠饰自然也在这一时期呈现向华贵的风格看齐。直到北宋末期,“浸用奢侈,宫禁竞尚北珠”的社会风气仍然盛行,也无怪这样的朝代会走向灭亡。南宋虽然有着北宋的前车之鉴,但却毫无改变,最后依旧在衰败中灭亡。
2、丰富了中国的服饰文化
作为礼仪之邦,我国自古以来就在人生活交往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细致的规定,服饰尤其如此。而首作为一个人身体当中最重要的部分,自然也需要相应的来一点装饰来做整体丰富,冠饰则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在长期的发展之中,冠饰不仅本身变得更加艳丽美观,充满了艺术技巧,增添了人生活之中的美;它同时也成为了一种在古代象征自己身份等级的物品,具有了极强的象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冠饰的存在对丰富中国服饰文化是有一定帮助的。
总结
总的来说,作为我国传统服饰,无论是冠饰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还是其背后承载的文化价值,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保护的。虽然宋朝时期的冠饰在吸取前朝的经验后已经展现出相当大的进步,并且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但它依旧无法避免地走向奢华艳丽风格。
虽然宋朝的灭亡决不能怪罪到冠饰上面,但冠饰却成了宋朝从鼎盛走向灭亡的有力见证。当然,冠饰并非在宋朝灭完后就已经不复存在,之后元明清三代也都有着宋朝时期的影子,这也算是其独特的贡献。
参考资料:
《宋代女性冠饰研究》——高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