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在的古言世界里,古代官职的含金量,贬值实在太快了。
比如《知否》。
在《知否》里,提起盛明兰,不少人都吐槽她一句——不过是五品小官家的庶女。
细品这个设定。
第一,父亲官职低——不过区区一介五品。
第二,嫡庶之分。盛明兰只是一个庶女。
这样的设定,就给观众一个错觉——在一众出场人物中,盛家的门第实在是拿不出手。
但如果以实际情况来讨论,盛家的家世,是无数人高攀不起的存在。
二
先说科举功名。
盛家最早出科举成绩的人,是盛纮的父亲,盛家的探花爷。
这种成绩算那是相当很了不起。
探花是全国科举考试第三名。
与状元只看成绩不同。
探花不仅要有成绩,还要有颜值。
这样才能通过主考官和皇帝考核,钦点为探花。
一句探花郎,就是对外貌的官方认定。
这大概是盛老太太未出阁时不盯着状元,却看上探花的主要原因。
探花爷早逝,盛家在科举上的成绩眼看就要断代了。
但盛家子侄,读书很真气。
盛纮长大后,也考中了进士。接着,盛纮的儿子盛长柏、盛长枫也考中了进士。
至此,盛家三代人在科举成绩上,都取得了令人眼红、旁人无法高攀的成就。
可以说,以古代的社会背景,家族中要是出一个进士,获得的荣耀和资源,足以支撑他的家族成为当地的大家族了。
三
民国时期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林徽因的家世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林徽因出自福建闽侯林氏,是当地妥妥的望族。
但到了林徽因祖父林孝恂这一代,家族式微。不过没关系。林家很快迎来家道复兴。
林孝恂于光绪十五年考上进士。此后,他主要在浙江一带当官,最高职位是代理杭州知府。
在浙江为官期间,林孝恂渐渐攒出了家底,在杭州置办了家产。林徽因就是在杭州出生的。
林徽因的家世,足够傲人,其底气源头就是祖父打下的家底。
试想一下,单靠林孝恂一个人的进士功名,就改变了一家三代人的人生起点。
那么按照《知否》的设定,盛家连续三代能出进士,还做到了四品官和五品大员,这是什么社会地位?
这是足以写进地方志,扬名立万称霸几代人的豪门氏族了!
以古代进士超低的录取率来计算,一个地方尤其是教育和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两三百年间要是能出几个进士,这些人和他们所在的家族,会成为小孩子都知道的大人物。
四
盛家不单单是只有功名,人家还是实打实有钱。
盛家老太爷做生意积攒起盛家最初的家底。
要不是靠这笔家底,盛家很难培养出探花爷,也无法迎娶盛老太太这个勇毅侯家的嫡女当儿媳。
接着盛家几个高娶回来的儿媳妇,盛老太太、王若弗和海氏,都带来了大笔丰厚的嫁妆,为盛家的财力建设添砖添瓦。
盛老太爷经商的基因也遗传下来了。
盛家长房一脉,依靠经商,成为宥阳当地屈指可数的富商。
盛家从此就是两条腿走路——长房经商提供财物支持,二房一脉出仕为官,提高家族地位。
综合下来,《知否》里的盛家,有钱有权。长房是地方首富,二房出过一个探花爷和四个进士。这样的家族,是地方官都要积极主动拜访和结交的豪门大族,却动辄就被人嘲讽家世寒微,大概只有当下的学历贬值才有得一拼!
其实以盛家的地位,别说他家的庶女了,以后就连他家的大丫鬟走出去,都比普通人家的小家碧玉,更有气势。
盛家的家世,与平民百姓而言,或许只是传说中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