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盘点三国十大智者,司马懿屈居第二,郭嘉屈居第六,第一名垂青史
创始人
2025-07-19 16:03:08
0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隐藏的智者如司马徽、黄承彦等,都是显赫一时的人物;现在来看看闻名遐迩的三国十大智者都有谁吧:

TOP、10荀攸(智力值94)

荀攸是曹操的军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

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

公元207年,曹操下令论功行赏,说:“为人忠诚正直而善于密谋,为我安抚内外的人是文若,公达则次于他。”转为中军师。担任中军师的荀攸不在经常随军征战,而是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罚之责,后担任尚书令。

TOP、9法正(智力值94)

法正是蜀中名士法真之孙,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刘备占据益州后,急需与蜀中大族豪强结纳关系,因此群下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壹之妹吴氏,但吴氏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族,这么做有违礼法。法正进谏道:“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从而轻松稳定了蜀中。

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刘备占据汉中后,自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但法正在四十五岁的时候就去世;法正年长诸葛亮四岁,两人同为刘备股肱。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TOP、8荀彧(智力值95)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

TOP、7陆逊(智力值95)

陆逊出生于江东大族陆氏,其祖父是庐江太守陆康;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后卷入“二宫之争”。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TOP、6郭嘉(智力值96)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成年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却一眼就看出袁绍是不是一代雄主,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直到曹操的谋臣戏志才去世后,经由荀彧推荐,郭嘉成为曹操最器重的谋臣。

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可惜郭嘉英年早逝……

TOP、5周瑜(智力值96)

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TOP、4庞统(智力值97)

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颍川名士司马徽,当时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当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

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后入荆州辅佐刘备,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TOP、3贾诩(智力值97)

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

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曹丕称帝后,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TOP、2司马懿(智力值98)

司马懿是京兆尹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后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后来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并因此警告曹丕,曹丕表面不当一回事,但是内心也对司马懿颇为提防,不让其掌大权。

但是后来司马懿还是靠着养生,熬死了曹操、曹丕,后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TOP、1诸葛亮(智力值100)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不仅在谋略、政治、军事上颇有成就,而且其文学水平、书法、绘画、音乐方面的成就也颇高,《出师表》和《琴经》都成为后世经典,诸葛亮同时还是一个发明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成为一代千古名相,名垂青史。

相关内容

原创 ...
前言 提起周瑜,你能想到什么? 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既生瑜...
2025-07-19 04:33:58
原创 ...
三国时期,英勇威猛的将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最为耀眼的当数吕布、...
2025-07-19 04:33:37
原创 ...
演义中的北宋故事是精彩不断,大破天门阵和十二寡妇征西的事迹,杨家将...
2025-07-19 04:33:30
原创 ...
众所周知,康乾盛世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清朝的经济、政治...
2025-07-19 04:33:27
原创 ...
建立西汉的刘邦,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流氓(或平民)竟然取得了...
2025-07-19 04:33:17
原创 ...
青龙,四相之一,镇东方,属木,主生机; 白虎,四相之一,镇西方,属...
2025-07-19 04:33:11
原创 ...
卫青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大将,在汉对匈作战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不可遗忘...
2025-07-19 04:33:02
原创 ...
在剧版《西出玉门》第十集的结尾处,叶流西、昌东、肥唐、丁柳、高深一...
2025-07-19 04:32:46
原创 ...
三国正史上最让对手头大的四大名将,全都不得善终——东南砥柱 三国论...
2025-07-19 04:32:40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五胡乱华时期,是指西晋灭亡后,中原及西北、草原地区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进入汉地,烧杀掳...
原创 韩... 韩国教授金兰都在参加一个名为《明见万里》的节目时曾发表了一番关于韩国和中国发展状况的言论,引发了广泛...
原创 李... 壹·边塞鏖战从王忠嗣小弟终成一代名将 大唐的武将们大多出身将门,李晟也不例外,他出生陇西临洮,家族世...
原创 明... 一个朝代之所以灭亡,除了它的皇帝没有作为之外,身为臣子,若是都没有心系国家,只顾着一味地贪图钱财,那...
原创 野... 金国和蒙古的战争由来已久,在蒙古统一之前,金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金国想深入草原获得胜利那也是十分困...
原创 他... 说起慈禧这个人,想必很多人都非常了解了,可能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生活奢侈,据说在慈禧掌权期间,她...
原创 当... 泰坦尼克号可谓是家喻户晓,这是一艘是创世纪的巨轮,是一艘在1912年就创下世界纪录的巨型客轮,它因独...
原创 历... 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中国的纪年方法是采用的公元纪年,但是在中国有很多的纪念方法,比如说我们比较熟悉的...
原创 秦... 在古代中国历史的壮丽画卷上,秦始皇这一独特的名字永远熠熠生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六国的帝王,他...
原创 倘... 1644年9月,顺治帝从沈阳移驾北京,昭告天下,成为中原新一代主人。与此同时,大西洋上一个新的世界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