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期,皇帝地位最高,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收拢臣子,会将立功的臣子授予官职,给予封赏,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忠心,清朝初期曾经分封了4个藩王,康熙年间爆发的三藩之乱中,只参与了三个藩王,另外一个呢?
三藩之乱
清朝的建立者原本生活在东北地区,他们是女真政权,后来凭借着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开始入主中原,但在起初侵略中原的过程中并不占优势,尤其是相比明朝数量巨大的军队来说,这些八旗子弟兵的数量和战斗力都不是很强。
后来满清统治者改变了思路,开始大肆拉拢明朝的将士,在这些明朝教师的帮助下,才成功入主中原,并且建立了政权。在这一过程中有4位明朝将领为他们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被封为藩王,拥有兵权割据一方,在地方犹如土皇帝一般。
但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到了康熙年间,藩王和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统治者不愿失去对于地方的彻底掌控。康熙上任之后,一心想要削除藩王,公元1673年下旨削藩,吴三桂率兵谋反,联合了其他两位藩王,开启了三藩之乱。
历时8年时间,最鼎盛的时候,甚至占据了清朝大半领土,是清政府最大的威胁,直到1681年被彻底平息,在这一过程中只听说过三位藩王的名字,那么另外一个藩王呢。
投降后金
清朝分封的第一位藩王就是那位缺少的藩王,他的名气相比其他三人来说并不是很大,他叫孔有德,祖籍辽东地区,从小家庭贫困,根本没有上过学,但在骑射武艺方面有些特长。
后来公元1621年,后金军队占据了他的家乡,他就和哥哥一起加入了明朝的队伍,这是毛文龙率领的一支队伍,在这里孔有德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因为作战英勇也得到了毛文龙的看重,将他收为养孙,带在自己的身边,亲自教导军事技能。
孔有德对于毛文龙也非常尊重。毛文龙率领的队伍在辽东地区牵制了后金的军队,但是他的这支队伍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最典型的就是军纪涣散,部队将士不服管教。后来崇祯皇帝派袁崇焕来此地督战。
公元1628年,他处决了毛文龙。孔有德得知消息非常生气,对于明朝政府也有了抵触的情绪。但此时并没有谋反,他带领着队伍跑到了登州地区。公元1631年,他得到命令去救援被围困的城池,在前进的路上遭遇自然灾害只能原路返回。
返回的过程中,士兵因为拖欠已久的军饷纷纷不满,最后发起了兵变,孔有德干脆率领着自己的队伍回到了登州,并占据此地宣布造反。因为本人有能力,政府还想过将其招降,但都被他拒绝了。
后来在明朝大军的围攻之下,孔有德率领队伍四处逃窜,最终无奈投降了后金。
恭顺王
在投降后金之后,他带领的水军以及火炮全部都被后金收纳,因为这些都是后金部队最缺少的,孔有德投降之后也得到了皇太极的看重,亲自帅将领出城迎接,甚至还为他组建了一支队伍。
公元1636年,他被封为恭顺王,也是清政府最早的一位藩王。在他投降之后有越来越多的明朝将领开始投降满清,公元1644年,满清队伍进入中原地区,孔有德作为曾经的明朝将士陪同满清士兵四处征战。
在剿灭南明政权以及李自成叛军势力中都立下了巨大的战功。两年之后,他被封为平南将军,此后他带领队伍南征北战,公元1650年率领军队攻占桂林地区,他也住进了这里的靖江王府。
两年之后,李定国率兵发起反攻,南明队伍士气大涨,很快就收复了湖南大部分地区,直逼桂林。孔有德得到消息,又一次率军出征,在战场上南明队伍利用大象部队击溃了孔有德的军队。
孔有德在战场上被敌军箭羽射中,看出逃无望,最终选择自杀,他的儿子在逃跑的路上也被南明军队所抓获,只有唯一一个女儿保住了性命,后来被孝庄认为养女,没有子嗣的他自然也没人去继承他的藩王之位。
三藩作乱的时候,孔有德已经去世近20年,自然不可能参与叛乱。
结语
清朝初期分封了四个藩王,第一位藩王孔有德在公元1652年就已经战死沙场,退出了历史舞台,剩下的三位藩王在公元1673年发起三藩之乱,他自然不可能参加,但设想一下,如果那时孔有德还在世,面对着削藩的皇帝,他是否会参与反叛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