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封建社会,是君主专制的制度。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帝王可以说是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杀大权,普通人很可能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在细节上惹怒了天子,就会因此不慎丢了性命。
尤其是像朱元璋这样草根出身的皇帝,他生性多疑,在他登基后诛杀了很多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就连曾经给过他一碗豆腐汤的老婆婆都不放过。其实整件事情很简单,原因也不难理解,但是这件事情留下的启示,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适用。
穷苦出身的皇帝吃了一碗救命的豆腐汤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并不像其他朝代的开国皇帝那样,要么有贵族血统,要么是官宦世家。与之相反的是,他是一介贫民,家境十分贫困。他的家乡在淮河以北的地方,适逢乱世灾年,民不聊生,家中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都被饿死了。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只好到皇觉寺做了和尚,过了不久,寺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施舍,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在这之后的三年里,朱元璋几经辗转,游历过很多地方。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这一路吃了很多的苦,见识过很多地方的人情世故和风土人情,因此他的心智受到了磨炼,同时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也正是在他四处漂泊流浪的这三年间,元朝末年正处于统治者腐败,天灾不断,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军最活跃的时期。
于是他在朋友的引荐下选择投奔了当时的农民起义军元帅郭子兴,加入了军队。出身寒门的他,没有机会经历系统的军事训练,但是他头脑灵活,拥有过人的军事作战的天赋,很多作战的技巧都是经过他在头脑里反复推敲琢磨的。但是,即使有成功的经验,必然也会有失败的时候。
他在一次作战的时候就中了敌军的埋伏,他的军队伤亡惨重,于是他只能狼狈地逃命。在逃亡途中,他偶遇了一处人家,精疲力竭之下他敲了敲那户人家的房门。开门的是一个老妇人,收留了奄奄一息的他,并且给他做了一碗青菜豆腐汤。
当时落难的朱元璋已经好几天都没有吃上一顿饭,一碗青菜豆腐汤对他来讲简直就是上好的美味佳肴。他问老婆婆,这么好喝的汤是叫什么名字,老婆婆回答道“这是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
过了很多年以后,已经登基称帝的朱元璋每每回想起当时老妇人所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都不禁感慨,如果不是那一碗味道很特别的汤,可能他早就饿死了,也就没有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历史可能就会改写了。
开国皇帝重温当年的豆腐汤,为何下令杀了老婆婆
登基后的朱元璋,一直对当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念念不忘,曾多次命御膳房给他做这碗汤,结果都不和他胃口,他觉得不是当年的那个味道。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带着侍从微服私访碰巧路过一家豆腐店,那家店的主人正是当年给他做豆腐汤的老婆婆。
于是老婆婆给他做了一碗当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并且告诉他,从他进门的时候,第一眼就认出了他。朱元璋品尝过后,说,是当年那个味道,但是不知怎么觉得味道奇怪以至于难以下咽。
原来啊,当年灾荒期间,没有新鲜的食材。老婆婆捡来烂菜叶和不新鲜的豆腐,随手煮了一锅汤,所以味道自然有别于御膳房新鲜的食材了。老婆婆实话实说,和朱元璋唠起了家常,并且提醒他,不要忘了如果不是她当初的一碗汤,或许朱元璋早就没命了。
时移世易,当年的一碗豆腐汤可以救命,对于落魄时候的朱元璋无异于美味佳肴,但是对于此时享受过荣华富贵的朱元璋来讲,一碗食材不新鲜的豆腐汤就变得一文不值并且难以下咽。
朱元璋的处境变了,身份地位也变了,所以初心变了,面对着同样一碗豆腐汤,朱元璋的口味也变了。朱元璋还是面不改色地吃完了豆腐汤,甚至连连称赞,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就是下令处死老妇人。
朱元璋之所以恩将仇报,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不难理解,时过境迁,登基后的朱元璋已经不是当初落魄时候的朱元璋了,可谓是此一时彼一时。在他当皇帝之前他所受过的苦,使他变得
果敢坚毅的同时也使他变得心胸狭隘,残忍猜忌。
于是在他当上皇帝之后,对于当年落魄的往事是颇为忌惮怕别人知道的。一旦被人提起对他来说不仅是在揭他的痛处,而且会让他面子上挂不住。更进一步的是,会让他对于别人的用心生出许多猜忌。比如,曾经有人送给朱元璋的牌匾写着“光明正大”,会使他想起自己曾经做和尚的事,怀疑那人在暗示他,于是杀掉了那个人。
所以说,当他面对在他落魄时候给了他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的老妇人向他喋喋不休提起他当年逃难经历的时候,不免会觉得老妇人夸大自己的功劳,向他索取报酬,甚至会四处宣扬,以此来威胁他。因此,他在喝完老婆婆的豆腐汤之后,表面上不动声色连连称赞,离开后立刻下令,处死老妇人,丝毫没有心慈手软。
警示后人的待人处事之道
如今,我们生活在民主法治健全的社会,虽不至于像老妇人那样因为一句话丢了性命,但也应该时刻铭记谨言慎行,不要因为闲话太多得罪了别人,以至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成大事的人,往往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表面上和颜悦色,却能让我们为自己的口无遮拦和行为失当付出代价,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买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语言交际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沟通是一门技术活。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说错话给自己带来麻烦呢?
应该以史为鉴,老妇人当着朱元璋那么多侍从的面,揭了朱元璋的短,对方会因为面子挂不住,而迁怒于老妇人。这告诉我们,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场合。朱元璋在落难的时候吃了一碗老妇人做的豆腐汤,和当皇帝之后去吃老妇人的豆腐汤,今时不同往日,他的身份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
对于飞黄腾达的人来讲,最忌讳提起他当初落魄的一面。不忘初心的人很少,人性往往经不起考验。所以说这样的道理放在当今社会,告诉我们说话要懂得审时度势,注意时过境迁给人带来的变化。
最后,就像当上皇帝之后的朱元璋和老婆婆相比,身份地位已然变得格外悬殊,因此我们在德高望重的人面前,不可巴结谄媚或者夸大自己的功劳,以至于使对方猜疑自己有所图或者以黑历史相要挟。
结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朱元璋的这件事情不仅对后世有着教育意义,也警示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我们不提倡像朱元璋那样心胸狭隘敏感多疑,待人刻薄睚眦必报。同时我们要学会脚踏实地恪守本分,不传别人的闲话,以免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碰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